西西河

主题:【原创】奔向复苏或者奔向危机的2007 -- 葡萄

共:💬1694 🌺196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与时俱变,美中化“非洲干戈”为玉帛

与时俱变,美中化“非洲干戈”为玉帛

http://www.china5e.com/news/zonghe/200702/200702190004.html

--------------------------------------------------------------------------------

华盛顿观察 李焰 2007-02-19 23:26:44

“中国领导人频访非洲,强烈地表现出中国要发展同非洲地区友好合作的认真态度。中国作为一个实力上升的大国,这一政策符合其多方面利益。中国希望开发非洲这块大市场,也需要得到非洲丰富的资源以支援中国的经济建设;同时,中国希望将非洲发展成她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盟友。”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非洲项目主任斯蒂芬·莫里森(Stephen Morrison)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到目前为止,非洲国家对中国的接触政策给予了非常积极的回应。”

借着去年11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的东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7年初赶往非洲“拜早年”,于1月30日~2月10日走访喀麦隆、苏丹、纳米比亚、南非、塞舌尔、利比里亚、赞比亚和莫桑比克八国。倾听着中国人多次踏上非洲大陆的足音,华盛顿的学者很是肯定北京对发展中非关系的诚意。他们看到中国正在认真兑现与非洲国家的务实合作计划。与之前一些美国人担心的“中国威胁论”不同,胡锦涛的此次访非之举在美国专家中引出更多积极的火花。他们不仅仅看到中国的非洲人权政策的转变,更倾向于认为,美中应该深化在非洲合作问题上的对话。

“与其说华盛顿担心中国走入非洲的举动,倒不如说,美国似乎更倾向于在非洲问题上和中国进行合作。中国领导人也曾公开表示,在开发利用石油资源的领域,包括非洲,与美国合作,特别是在原材料和石油资源丰富的尼日尔三角洲地带(Niger Delta),”曾任美国驻埃塞阿比亚和布基纳法索大使的戴维·希恩(David Shinn)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采访时提到,一年多以前,美国主管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延达伊·弗雷泽(Jendayi Frazer)就曾和中方展开过关于非洲的对话,1月9日,美国总统苏丹问题特使纳奇奥斯(Andrew Natsios)再次访华,讨论美中两国如何共同努力,鼓励苏丹政府与非洲联盟和联合国进行合作,以实现向苏丹派驻一支各国参与的维和部队的目标。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中,预计中美代表会在华盛顿开始新一轮有关非洲的会晤。

超越经贸的非洲之旅

21世纪初,中国踏足非洲大陆的时候,西方国家送出了一顶顶“能源外交”、“资源之旅”的帽子。然而,目前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担任国际事务兼职教授的希恩细看了中国领导人的访非旅程表,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走进非洲是中国要成为世界经济重要一员的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4年初,胡锦涛就曾经访问过埃及、苏丹、加蓬和阿尔及利亚。2006年4月,他又去了尼日利亚、摩洛哥和肯尼亚。四年之中第三次访非时,西恩发现,胡锦涛到访的非洲国家从没有重复。胡锦涛所到之处既有与中国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的埃及和阿尔及利亚,也有中国重要的经贸伙伴南非;既有盛产石油的苏丹和尼日利亚,盛产木材的利比里亚;也有石油、木材皆富足的加蓬,铜矿资源丰富的赞比亚。更有意思的是,此次行程中还有一个既不以自然资源取胜,又非对华贸易大户的塞舌尔。

“如果再加上中国国家主席温家宝近些年来到访的国家,中国已经接触到非洲大陆多达53个国家。这53国在联合国和国际舞台上将构建对中国极其重要的潜在支持,”西恩总结说。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中国项目访问学者约书亚·科兰滋克(Joshua Kurlantzick)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非洲国家虽然经济实力不够强大,但在国际组织中各有一票。通过和非洲国家的深入交往,中国在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中能争取到更多的支持者,结成某种联盟关系。总体上讲,这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是有好处的。”

莫里森将中国在政治上接触非洲的成就总结为:首先,中国成功地在联合国压缩了台湾的外交空间,非洲有48个国家与中国大陆建交,只有5个国家承认台湾的国际地位;同时,中国积极派遣人员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帮助非洲地区扫平战乱。

在经济层面,希恩认为,中国领导人频访非洲彰显了中国要和这些国家热诚交往的愿望,尤其是从非洲国家换来自然资源,保障中国经济车轮的快速运转。

中国和非洲国家的贸易额从1995年到2005年增长了10倍,预期在2006年将达到500亿美元,其中大部份贸易是石油。去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非论坛上,中国和非洲国家政府及公司签署了14项价值19亿美元的合同。胡锦涛在行前承诺,中国将在2009年之前把对非洲的援助增加一倍,并提供50亿美元的贷款。

美国学者并不认为中国对非洲的帮助是出于某种私心。就像莫里森对《华盛顿观察》周刊所言:“中国决不是欧洲殖民者。后者曾要臣服这片大陆,而中国的接触政策则主要是为了本国国内的经济需要,支援本国的持久发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进入非洲加深了那里的竞争关系,让非洲在世界市场上的分量日益重要。”莫里森话锋一转,提醒说,中非之间大量的石油贸易让世界油价高涨,中国与其它亚洲的新兴国家,如印度,以及老牌的西方国家为了争取这片土地上的市场、资源、贸易机会而展开了多层次的竞争。同时,非洲国家还没形成统一的欢迎中国的态度。如几内亚、埃及等国在不同的层面对中国因素还颇多敏感。反对、担忧中国因素进入的声音时有听闻。

当积极的发展中掺带着些许问题时,莫里森宁愿从更加中立的角度来看待中非接触的事实:“这将是一个长时间的历史现象。中国走进非洲的步伐才刚刚开始。”

苏丹是中国人权口碑的转折点?

胡锦涛此次访问非洲的一个亮点是苏丹。中国曾面临很多外界的批评,指责其只注重与苏丹发展经贸关系,却无视苏丹达尔福尔(Darfur)地区的流血冲突。据说,胡锦涛此行将会见苏丹总统巴希尔(Omer Hassan Ahmed Elbashir),还会谈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达尔富尔问题。

达尔富尔位于苏丹西部,与乍得接壤。这里约有80个部族混居,错综复杂的种族和宗教矛盾不断引发他们之间的暴力事件。2003年2月,由该地区信奉基督教和原始宗教的黑人居民组成的“苏丹解放军”和“正义与公平运动”两支武装民兵,以政府未能保护他们免遭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兵袭击为由,展开反政府的武装活动,并要求实行地区自治。 自此,两派冲突不断,苏丹政府亦平乱乏力。到目前为止,已有20万平民死于宗族冲突,200多万人流离失所,居住在苏丹的流离失所者营地或在乍得的难民营,超过350万人依靠国际援助生存。

近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中国会利用外交影响力促进达尔福尔冲突和平解决,却不会公开给苏丹政府施加压力,或是进行制裁。但即使是“只送胡萝卜,不用大棒”的努力,仍颇为令人欣喜。有些中国学者甚至将此次访问称为中国让西方刮目相看的良机。

“中国宣称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达尔福尔冲突的想法是有可能实现的,或许也能成为中国改变在世界上形象的一个转折点。关键要看中国能在这条维护世界人权的路上走多远,”科兰滋克积极地回应说。

莫里森更看到了这一政策变化的必然性:如今,不仅仅是西方的人权组织对中国在非洲忽视人权的问题颇有微辞,就是非洲内部的一些势力也曾批评过中国。因此,他认为,中国的政策改变是可喜的现象,但可能并不会因此次访问而有巨大的不同。中国在这些问题上仍然十分小心,其努力还有待观察。

与前两位学者不同,希恩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则颇为谨慎。

“中国领导人的访非行程,更重要的目的是加强中非关系,而非改善中国在西方的形象。中国最近鼓励苏丹接受解决达尔福尔地区种族冲突问题的混合方案,其中包括由非洲联盟和联合国派兵维和。这套安排大抵是能够起作用的。”希恩说,“但我怀疑,中国在这一妥协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是胡锦涛访问苏丹的主要目的。中国可能不愿去强调由达尔福尔冲突衍生出来的其它问题。”

在希恩看来,由于中国没能对非洲地区的人权问题给予及时的反应,对当地环保也缺乏足够的重视,经常受到外界诟病。从西方的角度看,在人权领域谴责中国是有道理的,但批评中国在非洲破坏环境则有点言过其实。中国在与非洲国家进行木材贸易之处或许是有些忽视当地的环保。但是目前还不清楚,这一问题是得到了改善,还是仍在继续。

“应该指出的是,西方公司在非洲的表现并非十全十美。它们也曾无视当地的环保问题,特别是在开采石油的时候,”希恩说。

中美合作在非洲“会师”

在开发非洲的历史行程中,欧美堪称是“老大哥”。然而,它们与非洲国家建立的双边关系多是倾向西方利益的。由于经济、科技实力相差悬殊,几十年来,非洲极其依赖于欧美的支援,在某些领域,欧美企业为了自己的需要,甚至不惜牺牲非洲伙伴的利益。如今,加入这条开发之路的中国正努力让中非双边贸易保持平衡,以免重蹈欧美的覆辙。

“在中非友好合作中,如果非洲国家更加依赖中国的经济帮助,那么双方的关系发展将更像美国和非洲的关系那样,偏重于前者,”科兰滋克提出了这样的担忧。

莫里森则提供了一个衡量标准:在去年11月的中非论坛中,南非、埃及等国希望能建立讨论中非经济合作方案的共同委员会(joint committee)。如果这一委员会被认真地落实下来,中非合作将更可能地走向平衡。同时,中国应该继续开放自己的市场,让更多低成本的非洲商品进入。

“平衡贸易合作,说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希恩感慨道,“中非贸易基本上是处于平衡的,只是个别非洲国家对华贸易出现比较大的不平衡。”

西恩说,中国与安哥拉、赤道几内亚、和苏丹几个主要产油国的贸易赤字巨大,但是对大部分的贫穷国家则有很大的贸易盈余。中国正在试图改变这些贸易不平衡,如允许30个最贫穷的非洲国家对华出口440种免税商品。但到目前为止,非洲对华商品出口的增长还只是中等水平。同时,胡锦涛在中非论坛上曾宣布过8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扩大对非援助规模;今后3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3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20亿美元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设立中非发展基金;援建非盟会议中心;免除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所有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05年底到期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等。而此次访问的重点目的也在于落实这些计划。

“现在判断中非贸易关系是否会倒向不利非洲的一边还为时过早。中国正努力避免这种一边倒的贸易关系出现。但有时,你很难驾驭双边贸易模式,保证其平衡和公正,”希恩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

即使路途不平坦,中国仍在积极地深化非洲之旅。这些发展看在美国人的眼中,似乎并未被视作一种威胁。客观原因如科兰滋克所言:在美国目前的外交议程表上,中非关系的发展并不是首要的问题。因此,美国不会做出什么直接的回应。

更明智的选择则是,“美中两国都希望看到非洲的政治稳定,”西恩说。他的看法是,双方在有关非洲的教育、卫生等领域同样有合作的空间。中国在人权和清明政治等领域则颇为固执。但是,当中国人逐渐意识到她能够从一个诚实的非洲政府得到受益时,这些政策有可能逐渐改变。另一个美中能明确合作的领域是反恐,中国似乎也不太感兴趣。北京可能担忧华盛顿反恐的方式过分依赖军事行动,而非清除恐怖主义滋生的社会根源。

学者们认为,美中在非洲的确有一些利益摩擦,美国或许有人认为中国商人在非洲市场上人数增长太快,中国的项目过多,同时美国政府对中国在苏丹和津巴布韦“只谈经济,不问政治”的政策有些不满,但是,这还不足以让华盛顿将北京视为其威胁。

2005年12月,美国助理国务卿弗雷泽曾到北京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在“战略对话”中商谈过美中在非洲合作的事宜。会后,弗雷泽说,她不相信中国接触非洲构成了对美国的直接竞争,并称中国和其它国家一样,有权和非洲发展友好关系,这是对非洲大陆有好处的事。

莫里森总结说:“中美就非洲问题的对话进行了一点点。但进展缓慢,双方在非洲大陆进行多方面合作。如教育、维和、卫生健康和高效管理等方面还有许多商谈的空间。”他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一切都刚刚开始。”

李焰 ,《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7年第4期,1/31/200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