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咬定青山不放松--说说墨竹(1)(2)(3)(4) -- 雪个

共:💬52 🌺9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咬定青山不放松--说说墨竹(1)(2)(3)(4)

竹与兰一样,历来是士大夫们用以明志的题材。兰的记录很早,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和屈原都曾留下歌颂兰的文字。那么竹子被广大的文人所青睐是打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看看专家们的意见,似乎并没有确切结论。有迹可循的则要到魏晋时期。说起来,这竹的盛行与儒释道三家均有关系。最早的渊源是道家。陈寅恪在《金明馆丛稿初编》里“论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中谈到,道教领袖陶宏景认为在园内北宇种上竹子便可多子多孙,他的理论根据是:“竹者为北机上精,受气于玄轩之宿也。所以圆虚内鲜,重阴含素。亦皆植根敷实,结繁众多矣。”所以他建议简文帝“种竹于内北宇之外,使美者游其下焉。尔乃无感机神,大致继嗣,孕既保全,诞亦寿考。”基于当时人对天师道的信仰,对竹子的感情从那时开始建立。这一说很有道理,因为王谢两族都是天师道世家,《世说新语》那个著名的王子猷“何可一日无此君”的典故迄今为止还在人们的齿间留香。而佛家,因为竹心空空,正是佛教概念“空”和“心无”的形象体现,也就格外对竹子青眼有加。如竹林七贤,据陈寅恪先生的考证,这七贤虽是真实人物,“竹林”却是假借佛教的虚拟名词,其意义比附于世尊当年说法的“竹林精舍”。也所以后来王维要坐在辋川的“竹里馆”禅思。至于儒家,白居易的《养竹记》说得最清楚:“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既然如此,竹子就没法不成为历代花鸟画家喜爱的题材了。在画史上,写竹的名家众多。竹有两种,一为设色,一为水墨。本篇要谈的是墨竹。同样要问的问题是,墨竹,它的起源究竟为何?

翻阅各个时代文人们关于墨竹的著作,发现有如下几种传说:

元代张退公的《墨竹记》开篇就这样写道:“夫墨竹者,肇自明皇……” 据传,公元八世纪的时候,唐明皇看见竹影映窗,便悠然生出墨竹的画意。

元代李衎的《竹谱详录》则在序言里如是说:“墨竹亦起于唐,而源流未审……黄太史疑出于吴道子。”黄太史就是黄山谷,也就是黄庭坚,他的原话是:“墨竹起于近代,不知其所师承。初吴道子作画竹不加丹青,已极形似,意墨竹之师,近出于此。”

第三个传说流传最广,最具诗情画意。《图绘宝鉴》上是这么说的:“李夫人,西蜀名家,未详世胄,善属文,尤工书画。郭崇韬伐蜀得之。夫人以崇韬武弁,常郁悒不乐。月夕独坐南轩,竹影婆娑可喜,即起挥毫濡墨,横写窗纸上。明日视之,生意具足。或云自是人间往往效之,遂有墨竹。” 郭崇韬伐蜀是同光三年,即公元925年,属五代时期。不过,这个说法却是最靠不住的。历代画家的画论都指出墨竹的出现早于五代。

《芥子园画传》有段像总结性的发言:“与可以前,惟习尚‘钩勒着色’,有云五代李氏描窗上月影,创写‘墨竹’。考孙位、张立‘墨竹’已擅名于唐,自不始于五代。山谷云,吴道子画竹,不加丹青,已极形似,意‘墨竹’即始于道子。二者,则唐人兼之。至文湖州出,始专写墨竹,真不异杲日当空,爝火俱息”。大致肯定墨竹起于唐,由于文与可的缘故而盛于宋。

不过无论墨竹起源如何,它的画法传说却似乎相同,基本上都与月影有关。如郑板桥就说:“凡我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而金农也这样说:“予……种竹无算,月夕对之,写其面目。”

这里不打算谈画竹理论,有兴趣的可先去读苏东坡《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这文与可,就是《芥子园画传》里提到的文湖州,也就是文同,是苏轼的挚友,据说是表兄弟,文章记录了文同教苏东坡如何画竹。画界公认文同是墨竹画的祖师爷。石涛每画竹得意时,便“高呼与可”,我就曾在故宫博物院观赏过他的《高呼与可图卷》。说到苏东坡,顺便说说他与画竹的小故事。据说有一次他在试院一时兴起,以朱画竹。当别人疑问说世上哪里有红竹的时候,苏东坡反问:世上又哪有墨竹?从此后,文人画里又多了一种朱竹,常归到墨竹类中。

米芾在《画史》里也写过苏东坡画竹的故事:“苏轼子瞻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运思清拔,出于文同与可,自谓与文拈一瓣香。” 东坡居士不重形似重神似,指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对于苏东坡不像常人一节节地画竹竿,石涛的评论是:“东坡画竹不作节,此达者之解。其实天下之不可废者无如节。风霜凌厉,苍翠俨然。披对长吟,请为苏公下一转语。”这就与石涛所处的时代有关了。作为明代皇族,明亡后这个名节问题自然是个大问题。尤其是石涛又曾有向皇帝献媚之举,名节很成问题,这块心病自然累积于胸,画起墨竹来便不能如苏轼那样随心所欲,再怎么写意,竹节也必得仔仔细细画得明明白白。

元代大画家倪瓒与苏东坡观点相同,他曾有“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名句流传于世,他的画也被认为是逸品中的代表之作。他在给张以中所画的《疏竹图》上题道:“以中每爱余画竹。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其为竹,真没奈览者何!”他自己在《画谱册》里还写过这么一个故事:“余尝写竹枝,而观者问余为何树,余为一笑。”哈哈,每次看到这里,我也忍不住要一笑。他还写过一个故事,说他有次醉后画竹,第二天醒来一看,根本就不像竹子,大喜,说:“画竹全不似竹,亦不易也!”这比较符合他的“写竹切不可求精,精则便有工气”的观点。

不过文人的话也不可太相信,单从这些字句看,大名鼎鼎的倪云林倪高士,其竹画岂不都该是歪歪斜斜粗野豪放一类的?实际上从存世的倪瓒墨竹图来看,却大体都是飘逸清新温润雅致的。

关键词(Tags): #石涛#金石书画#文同#苏东坡#墨竹元宝推荐:holmers,海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