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老拙侃股票(20)——散户为什么最好还是买基金? -- 老拙

共:💬15 🌺2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在制度安排方面基金的优势

月色MM尽管拿去,都是为了能让大伙儿挣点银子嘛。

A股市场上,管理层在制度安排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有利条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方面

这里不是指现场调研的便利,当然这也是基金优势的一个方面。而是指没有类似“日本墙”的法律法规。

我们知道,国内基金大部分来自证券公司,或者由证券公司组建。总之与证券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证券公司投行业务深入到上市公司,包括融资、再融资、股改、收购、重组等等,都需要有证券公司的投行业务介入。因此证券公司很早就能了解到这些信息,而且了解得非常深入。因此,证券公司就能及早地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同一集团的基金。比如我们举的[宝新能源],光大巨田基金在它增发前及时卖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样的信息,就算你到上市公司去调研,也是拿不到的。

本来,这样做是不公平的,是有问题的。但是管理层的制度安排不管这个问题。这样,就给基金带来了极大的信息优势。

但是,在成熟的资本市场,这个问题从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都是要管的。比如美国,在90年代大股灾之后,规定证券公司内部的投行业务与经纪业务必须分开,不准互通信息,就算投行业务与经纪业务在一起办公,中间也必须有道“日本墙”。所谓“日本墙”,是指即便中间只有一道纸墙,也必须按行业自律的规则,不通信息(不知老拙说的对不对,请国外的河友指正)。证券公司内部都是如此,就更不用说证券公司与基金之间了。

2、IPO方面

基金可以通过网下发行,拿到比散户网上申购比例大很多倍的新股。由于A股市场上,新股100%盈利,所以基金等于捡钱。2006年A股市场IPO融资创出新高,2007年更有大批大“海龟”回归,保证了基金在IPO方面的盈利增长。

成熟的资本市场也不是这样的制度安排。起码谁也不保证新股上市肯定挣钱。另外还有网下回拨制度,以及香港市场保证每个散户拿到1000股的制度安排。

3、再融资方面

制度安排了“非公开增发”这种形式,等于给基金一个无风险套利的方式。

目前的增发模式,是按董事会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平均股价确定发行价格。经过股东大会、上报证监会批准等一系列手续,时间就过去了几个月。那么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几个月后股价上涨了,比如[宝新能源]股价上涨了50%,基金按增发价买入,当时就挣钱。2006年这种情况特别多,最典型的是[万科]。董事会公告时前20个交易日的平均股价仅5元多,到12月份实际增发时股价已经15元多了,上涨了几乎200%。最后[万科]确定增发价格上调到10.5元,即便如此,基金仍然当时盈利50%。[万科]增发4亿股,基金拿走了2.1亿,等于捡了个10亿元的大钱包!实际上,基金更厉害的做法是,在增发买入前后,把股价再打上去一节。比如,增发价是10元,目前股价是13元。我是基经的话,就在13元向上买入,把股价拉到15元,比如因此我买进了1000万股,均价14元。按增发价10元买入1000万股。现在我持有2000万股,均价12元。我还是没有风险吧?但是我的总盈利增加了(15-12)X2000万股-(13-10)X1000万股=3000万元!总盈利放大一倍!厉害吧?这就是为什么[宝新能源]增发前大涨的奥秘。其他非公开增发的股几乎都是这种走势。

第二种,几个月后股价下跌了。那就更好办,我不买就是了。

4、基金可以拆借资金。

在国内市场上散户不允许拆借。国际成熟市场散户也可以拆借。

5、今后股指期货推出。

基金可以用股指期货锁定利润,这是散户做不到的。基金通常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权重大盘股长期持有,同时买入一定数量的股指空头合约。当权重股下跌时,空头合约盈利,弥补损失。

以上就是从国内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看,基金对散户的巨大优势所在。由于A股市场发展机构投资者的需要,管理层做出了如此的制度安排。

因此,散户确实还是买基金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