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我对科学的看法,再谈中医 -- 冷眼

共:💬103 🌺18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否定之否定

冷眼兄估计是理工科出身,可能最多是生物系的。闲看蚂蚁上树兄虽然是理工科,可能家里有中医药的背景。

两位的意见都很好,道理都对,但是呢我更倾向于蚂蚁兄的。

归纳起来:冷眼兄是废医存药,中医理论不科学(尤其是五行论),不符合科学的定义。

蚂蚁兄是:存医存药,中医理论有科学的部分,有待发展。

科学的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一个过程,是否应该扬弃以前的一切呢?不是,至少应该作为技术资料保存下来。五行理论呢,我更认为是一种哲学上的理论,还不是完整的科学理论,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呢,中医像个黑匣子,我们不知道里面的过程,但是可以利用它来进行处理。所以中医理论,我倒愿意称为前科学。

两位仁兄的争论呢,我更认为是事务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冷眼兄的更前面一点,蚂蚁兄的稍微高级一些。

目前我们的技术手段,只能做到像冷眼兄提到的那样,单纯的体系,但是对于人体的了解,这个复杂系统还不完全。中医现在的一个问题是他的一些术语不能完全对应西医或现代科学的术语,无法套用现代科学理论,但是作为技术资料的整理储存,还是不宜废弃中医。

为什么说冷眼兄的更前面一点呢?因为现在西医(我承认更科学),作用的部位是单靶点(酶或受体),很有效。但是人体是个复杂的系统,单一位点作用可能会引起其他副反应。而中医药十多位点,协同作用比西医好,一般副反印小。因为我们现在的技术手段只能做到单一系统,而系统之间,系统内的协调,调节作用还做不到,了解得不多。所以现阶段,只能用西医的手段,进一步,西医药的单一成分可能会变化成复方,因为人的复杂体系,系统作用了解得多了。这点上,西医会倾向于复方,而中医复方则会减方。

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还是有一定的道理,有它的规律和物质基础。中医理论现代化还是可行的。但是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人力。在没有进展之前,还是作为有效的手段,应该予以保留,至少作为资料和实践经验保存。举个中医理论现代化研究的例子。

沈自尹教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的开拓、肾本质的研究和传统老年医学研究。自50年代率先对中医称为 "命门之火"的肾阳进行研究,发现在西医是全然不同的病种,按照统一的辩证标准,病人只要符合肾阳虚证,其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尿17羟皮质类固醇值明显 低下,这一结果得到了国内外研究单位的重复与公认。1979年起采用同病异证组进行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对比观察,可推论肾阳虚主要发病五一节在 下丘脑,这一成就的意义是首次用现代科学方法在国际上证实肾阳虚证有特定的物质基础。经过长达40年的研究,近来更进一步采用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证明唯有 补肾药才能作用并提高下丘脑的双氢睾酮受体亲和力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信使核糖核酸的表达水平,对肾阳虚证的发生原理以及调节枢纽提 出更有力的证据,既从临床上证明中医的"证"是科学的存在,又用科学语言阐明"肾阳虚"的本质。将肾阳虚研究的结论用于治疗隐性阿锹森氏病,预防哮喘季节 性发作,为长期用激素的哮喘患者撤除激素,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减轻激素副作用等均能提高疗效。70年代初根据大量的临床实例和科学实验,首先提出中西医结 合的初步途径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而改变了中西医药简单相加的局面,以后又提出"微观辩证和辩证微观化",对中医辨证向科学化、客观化发展起到积极 推动作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肾的研究》等6部中西医结合学术专著。1979年获全国医学卫生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1981、 1983、1985和1987年分别获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多次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共计16项。1996年还获得建 国以来第一个以民间形式对国际上所取得的中医药重大成果并达到首创与公认的开拓者进行奖励的广州仲景中医药杰出成果奖。

可以看到中医的辩证治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还是科学的,但是现在我们还有一定的难度,做到以科学的手段研究,完全整理中医理论的科学基础。进展慢,但是应该进行。这也是说我为什么倾向于蚂蚁兄的原因,但不代表我不统一冷眼兄,我认为是两个不同发展阶段。

对于中药研究,方法是不一定相同,可能可以减方,如单体的纯化,像青蒿素,靛玉红,鹰爪素等。也可能加方,但是归根到底,取决于对人体系统地了解。中西医都是这样,科技手段的进步,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才会发展。

中医学属于应用科学范畴.中医理论由两大部分组成:即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哲学理论部分)及中医理论的主体内容(医学理论部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精气神"、"五运六气"等学说,来源于哲学,也是中医理论的哲学部分."阴阳"学说强调"阴阳互根"、"阴阳平衡";"五行"学说将世界万物概括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物质,并以"五行生克"来认识世界万物;"天人合一"学说包括两方面内容:"天人相应"和"天人合一";"五运六气"学说是古代原始的预测学及时辰医学;"精气神"学说是对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与宏观认识.中医理论的主体部分,包括"脏腑"、"经络"、"辨证施治"、"四诊八纲 "、"理法方药",以及中药理论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性味归经"等等."脏腑"学说是古代对解剖学与生理学的综合概括."经络"学说是古人对信息传导、网络调控及管道运输的宏观认识与总体理解."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一大特点,但随着疾病谱与医学模式的改变,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辨证施治 "与"辨病施治"两者共存,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防病治病的有效性.中药现代化、中医现代化及中医理论现代化,就是要求中医学与中医药事业"与时俱进"、 "持续发展",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和人才培养.因此,树立良好学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求同存异,正确理解中医理论的精髓是中医事业发展的保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