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那一夜,我看了暗恋桃花源——暗恋桃花源观感(上) -- xiejin77

共:💬11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那一夜,我看了暗恋桃花源(下)

2、桃花源 经典的后现代祭拜仪式

这部赖先生的经典名著被我这样写来似乎有些金圣叹腰斩水浒的感觉;一部悲情的情感戏,一部以后现代的方式戏仿的喜剧,能够在巧思妙想之下圆转无隙的在一个舞台上悲欢聚散,这似乎已经是一个巧夺天工的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了。这么割裂的一写,境界立降,可惜是因为笔力不够,没有可以描摹八方的手段,写不出那戏台之上悲喜交加,戏台之下呆若木鸡的情形。所以才出此下策,分而治之。

作为一个武林外传的喜好者,喻恩泰的形象就可以作为喜剧的笑料来笑上半天了。但是这一出场之间,从秀才到老陶的变换,还是有些不太适应。习惯了那个子曾经曰过的秀才,那个明明手无缚鸡之力却总喜欢展示血性的书生形象。老陶是个渔夫,粗鄙无文不说,还必须有粗鲁的气质,这一点上,相比与李立群的那个老陶,可就差远了。看看老李那满面的沧桑,满心的悲苦吧;如果仅仅从喜剧的角度来看,秀才的表演也就够了,可是这不仅仅是一部武林外传式的喜剧,它有他自己的灵魂。能够让我们会心一笑的渔夫老陶该是个什么样子,我想老李的表演比秀才更接近。

何炅和谢娜,这一对偷情的男女是如此的合拍。赖导的眼神果然独到,虽然我并不喜欢这两个主持人出身的演员,但是却不能不佩服这样的两个红男绿女放在这里是如此的合适,使老陶存在显得如此的多余。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老陶去寻找桃花源时的愤恨与凄凉的感觉,确保喜剧的主线吧。不过,友人的看法比我更尖锐。桃花源中的人物,不是暗恋中的人物;他们不需要像真仿真,而只是在一个间离式的背景之中演出一部喜剧,一部足以扰乱观众沉浸在暗恋的悲情之中的情绪的闹剧。这样的设定之中,演技并不起决定的作用,反倒是夸张的肢体语言和奔放的情绪感慨才能够起到最强烈直接的作用。换句话说,在这样的作用下,只要放得开,非专业演员会比专业的演员更加的出色吧。单就桃花源本身来说,更适合业余的表演——只要有足够的激情。打个比方,当年施拉普那执教国家队,有一句名言:不知道球往哪里踢,就往门里踢。这桃花源的表演诀窍,也许就是如此吧,不知道怎么演,就放开了演。

桃花源里最精彩的一段,莫过于悲喜剧同台的时候的那段交错误会台词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里似乎是最显功力的地方了。我猜赖导是借鉴了相声里的错进错出的方式吧,但是这一段绝对不能混同于相声。在这个场景里,暗恋的人物理应沉浸在悲剧里,而桃花源里的人却应该是在如同亢奋一般的情绪里;沉浸在这样的两种极端情绪之中的台词交错,精致然而沉郁,错综然而绮丽。回不回来,等与不等;是走进桃花源里的渔夫,还是那华发未忘的恋人;是那早已消失的贫贱夫妻百事皆哀的感情,还是那历经沧海岁月永隔的约定。

说到这里,我已经开始回忆另一部经典了——萨特的《密室》。在大学的时候,我曾经以最狂热的方式去阅读了那本枯燥的可以用来引火的《存在与虚无》;结果就是我对自己的语言水平产生了根本的怀疑。反而是萨特的小说和剧本使我开始从那晦涩难懂的哲学文本之中理会出了一些头绪。同样是固定的三个人,桃花源是两男一女,密室是两女一男。不知道赖导是不是从这四十年代就在巴黎风靡一时的名剧里汲取过什么,但是这有趣的相似和差别,使得我开始浮想联翩了。如果桃花源独成一剧的话,就和密室成了完整的一对境像。密室里的死者,桃花源里的生者,都在寻求着一种解脱,却又都受困于自身。密室里每一个死者的灵魂都在试图从自己的内心,从自己的情感之中找出解脱自己,满足欲望的方式;桃花源里,每一个生者,却又都在向现实的世界中寻找最大的幸福和满足。愤然出走的渔夫老陶,从漩涡遍布的上游找到了世外的桃源;而已经成为鬼魂加尔散却始终在情欲的漩涡里做着内心的挣扎。这又是一副很有意味的对比,也似乎是一个譬喻——拘泥于自身的情欲或者是内心世界的结果也许只能是个悲剧。

然而桃花源并不是独成一剧的方式,在这个似乎在祭拜陶大师的经典的戏之外,还有一层让人紧绷了神经的情感戏。作为一个并不是那么熟稔的观众来说,这样的方式,很容易的产生出美丽的间离效果。向深层次再思考一点,桃花源的美丽中的忧伤,暗恋之中忧伤中的美丽,已经在完整的诠释一个传统的中国式的情感回路。这似乎是一种在我们的文化里司空见惯的方式,每一个成功的文人,或者说是每一首得以千古传颂的诗词之中都有类似的影子。简而言之,桃花源是在拿情爱解说社会,诠释政治;暗恋则才是完整的中国式情感的核心。这两者构成了完整的中国式的性格,也正是这样,晏殊可以在春风得意的富贵宰相位置上苦吟”无可奈何花落去“;苏东坡可以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高唱“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在我个人的揣测里,也许这种传承了传统文化中的精灵和情感的意味才是赖导的经典之作的真正魅力吧。

说点题外之话吧,据考证,桃花源里的渔夫姓黄,名道真。而那个在台上台下之间被四处寻找的刘子骥,其实是个南阳的高士,在渔夫之后寻找桃花源,无果抱病而终。这其中的味道,似乎更有意思,被找的人是戏中人,找的人却是戏外的;被找的人是为了找桃花源而死的,找人的却只有在漫天的桃花之中缓缓落幕。可惜没有机会亲自面对赖导,不然一定要问问这其中的滋味该如何咂摸才是。

关键词(Tags): #萨特#密室#桃花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