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国的失落 -- 语迟

共:💬70 🌺1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参考】【原创】现代数学的哲学原理

  原贴地址:http://www.cchere.net/alist/447084

  古中国人,还有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数学都十分发达,不过这个数学与现代数学不一样。这种传统数学只能叫做“算学”。算学的目的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来寻找算法,所以在中国叫做“算术”。比如历法需要计算,土木工程也需要计算。

  而现代数学与算学不同的是,现代数学是一种哲学。

  作为一种哲学,现代数学最初对这个世界的一个基本描述就是“万物皆数”。宇宙的一切都是由数构成的。这是一个以直觉和经验为基础的唯心主义的观点。

  提出“万物皆数”观点的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个学派的信条是:

  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

  到了公元前三世纪,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证明了三角形的三条边有时无法通约。就是说三角形的边有时无法用整数或者整数比来表示。即出现了整数与整数之比以外的现象,这次证明,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不过危机很快就解决了,比如一个直角三角形勾长、股长分别是1和2,那么弦长就是根号下1的平方加2的平方。根号5。

  无理数的发明解决了第一次数学危机。由于解决了危机,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仍然在小范围内相对成立。不过此时,数学的哲学原理就成了:

  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及无理数

  当然不仅如此,还有些别的东西,比如其他一些数的概念,还有数学的古典逻辑,即推理和证明的思想,直觉与经验靠不住,要依靠推理与证明。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数学的哲学原理本身就包含着一对“直觉经验vs推理证明”的矛盾。

  “整数与整数比”这个的直觉经验的论断遇到了危机,由此引出了推理证明的逻辑思想,然而此逻辑却并没有因此而排斥“整数与整数比”的这个直觉经验。依然把它作为推理的起点。

  所以说数学的逻辑是空中楼阁,因为它的基础偏偏是直觉经验。

  本来,按照正常的思维,第一次数学危机对毕派信条的冲击应该包括以下两种意义:

  1:整数与整数之比论不成立

  2:整数与整数之比论不完善

  结果事情的发展完全抛弃了第一种意义,而肯定了第二种意义,即“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这个信条不是不成立,而是不完善。

  直至近现代,比如“熵”和“焓”的概念,与其他很多自然科学的概念名词一样,牛顿、焦耳、物质的量摩尔、电子伏特等等,我们仍然可以在其中隐约看到2500年前的那个“万物皆数”的幽灵。所谓“数学”及“自然科学”,就是按照“万物皆数”这一古老的哲学臆造,来对万事万物进行数化和量化(数与量的概念不同,一个是离散的一个是连续,第二次数学危机中,确定了无穷大与无穷小两个变量——与无理数一样的新的概念,从而部分解决了连续与离散的矛盾) 。另外数学及自然科学中各种公式法则,也不过是企图抽象自然界中隐含的规律。

  假如“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是撒谎,后来的第一次、第二次数学危机的解决就很象是在谎话被数次拆穿以后来圆谎。所以我说“自然科学是迷信”,“数学是迷信”。科学现在已经成为新的宗教,在给整个世界洗脑。

  我们中国人自古不搞自然科学,现在看来,还是哲学的原因,因为中国人不迷信。假如即便毕派学说出现在中国,第一次数学危机发生的时候,至少“完全否定毕派信条”与“部分肯定毕派信条”的两派意见将会相持。不会出现一边倒的事情。所以现代数学在古中国,没有赖以生长的土壤。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