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哪位懂书法的朋友说说 -- 好猫如诗

共:💬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哪位懂书法的朋友说说

古人的书法以创体为贵。一旦创出一种体式一辈子都不变,于是楷书便有颜、柳、欧、赵四大家。至于行书当然首推书圣王羲之。他的行书号称天下第一。王羲之的代表作,就是使他成为书圣的《兰亭序》。王羲之的《兰亭序》在用笔技巧上确实令人佩服,几乎笔笔有变化。在字的造型上也有变化,“十四之字无一似”,就不容易。《兰亭序》所以能够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原因就在这里。这只是看字的功夫。若把《兰亭序》的字(或称创作形式)与其内容联系起来看,就有一种不谐调甚至两张皮的感觉。《兰亭序》字很甜美,如同“葡萄美酒郁金香”,而内容却很悲。前百余字是写时写事写景,后二百余字是感物兴怀,文章的立意是很悲的。有人认为萧统的《文选》所以没有将《兰亭序》收进去,就是因为太悲。像这样一篇立意很悲的三百余字的散文,从书法上看不到一点悲的意思,这不是书法与内容太不统一了吗?

在古代,像这样书法与内容不相统一的现象很多,比比皆是。例如狂草的创始人唐代张旭将庾信的两首诗与谢灵运的两首诗全用狂草创作。这四首诗的意境各不相同,怎么能用一种书体创作成同一种形式呢?再例如唐代的怀素《自叙帖》用狂草,《苦笋帖》也用狂草,在别人作品后面作跋文也用狂草,这不是以狂草“包打天下”了吗?

我不是说狂草不好,也为是说狂草不能用,但看在哪里用。对大气磅礴,狂放不羁的诗词、格言、警句用狂草来表现是完全可以的。对格调婉约的诗词、格言、警句就不宜用狂草。对典雅庄重之词如“祖国万岁”等也不宜用狂草。既便是需要用狂草进行创作的内容,也不能没有变化,搞成一个样子,而应根据意境的不同进行变化。

其实不仅狂草不能乱用,其他各种书体都是如此。哪一种书体都有使用的范围,哪一种书体都不能“包打天下”。古人这种以一种书体“包打天下”的风气一直影响到今。当今的书法“名家”、“泰斗”仍用他们独创的一种体式“包打天下”。

一提书体就会想到古代流传下来的真、草、隶、篆几种式样和颜、柳、欧、赵等几家的式样。其实大可不必受这几种式样的限制。应当打破这种限制,做到一幅作品一种式样,做到体式千变万化,我们的书法创作就会自由了。

我这样要求古人确实是苛求了。但这样要求今人不算苛求。古人受时代的局限,认识不到书法必须讲意境,必须千变万化,必须一幅作品一个模样,一种境界。他们能独创一体丰富书法宝库就不简单了。今天的书坛所以能够呈现五彩缤纷的景象,正是前人各创一体的结果。当然,有的人不仅创造一种体式,也有创作几种体式的。对我们现代人来讲,如果还是独创一体,创体为安,用一体“包打天下”就不行了。因为我们不仅认识到书法的形式,而且认识到它的内涵。书法已不是简单的书写方法,而是十分复杂的艺术创作。凡是艺术都要有意境,有意境就要千变万化。独创一体形成模式,就会使形式与内容的境界相背离。这种形式与内容的境界相悖的东西,不管怎样好看也只是精美的文字而不是好的艺术了。因为世上没有脱离内容的艺术,也没有与内容的境界相反的艺术形式。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自己的模式,使自己的作品千姿百态,俱有与内容相统一的独特的美的意境,这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摘自中国书法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