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问一个人均寿命与饥饿程度的问题 -- flyingcatgm

共:💬28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自己无意中在否定自己

下层人士医疗的改善,科技的提高,卫生环境的重视、养生知识的普及这些都是平均寿命提高的原因,但不表示饥饿不存在

我只想对有经历(和狡辩精力)的人探讨一下,“下层人士医疗的改善,科技的提高,卫生环境的重视、养生知识的普及”是如何实现的?需要不需要一定的人力借助一定的物力(当时可是没有机械化电动化自动化信息化这些物力条件)——改变一定的物质环境,还是只是空口说白话就改善了就提高了就普及了,或者干脆就是象征性地重视就可以办到。在饥饿的条件下如何实现调动人力,如何保障饥饿条件下的人力使用消耗能够得到有效的补充,如何避免摄入少而支出多的自我消耗导致寿命缩短的问题,这个因素应该完全就可以把其他因素抵消掉。当年即使为了提高抗灾能力而大搞农村水利基础建设,也是灾荒得到缓解的时候,饥饿的时候无论是兴修水利还是上面的改善卫生环境,除了让已经让勉强维持基础代谢的人们加速死亡外,是不可能延长平均寿命的而恰恰相反。

虽然他们总是一副悲天怜悯的装摸做样,这个问题对许多人并不沉重,不然就不会反复地不厌其烦地重复道听途说加之个人生发的谎言。中国历史的饥荒时期比三年困难严重得多的比比皆是,但是一个重要不同就是也只有那个时代才出现了近现代意义的全体国民共渡难关共同承担灾难的后果也初步体会到历朝历代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整体上所从未感受过的饥饿,这种史无前例的事情怎么不能让他们刻骨铭心协怨终生?人分三六九等有贵贱之分不但皇帝贵族有,而且中国文人作为这套逻辑的发明者传教士和受惠者比之当年的贵族更是坚信这一点。让他们和平民百姓一道共同忍饥挨饿平起平坐,他们又岂能心甘情愿善罢甘休。这种人放到战后的德国日本也同样骂那个艰苦的时代,他们既不能和国民同甘更不愿和民众共苦。于是乎在城市享受近现代配给制的他们虽然仅仅遭受到了饥饿之苦,但是他们不惜拿几百万几千万不存在的农民“死魂灵”做文章来发泄他们的私愤。其实如果让他们治理国家,如果遭遇类似的灾荒,以他们改革后重现表现出来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一贯精神恐怕倒真可能饿死三千万农民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