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中国崛起了吗?中美工资相差100年! -- 豫蒙

共:💬13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此文绝对精彩过瘾!!可惜标题被篡改有些耸人听闻

标题耸人听闻,还以为是民运或者国内的悲观主义者写的。其实很有写的很有水平。至少能让我感到眼睛一亮,觉得相当有道理。

看看这几段:

论述将来最有可能发生的产业趋势:

给定上述生产要素及其组合优势,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潜力将是十分巨大的。王建的分析表明,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消费类产品已经基本覆盖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但消费类产业仅占发达国家制造业1/3

的比重,而发达国家占2/3的重型制造业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转移。然而,由于巨大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未来10年~15年内,发达国家的金属工业、化工工业、机器设备制造业,甚至汽车和飞机制造业等都将不可避免地向中国大规模转移,而中国将以相当于目前这些产品国际价格的1/3乃至1/4的价格进军国际市场。

描述了过去的目的与现在目的的不同。

  这也就说,别看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已经发展了20年,其实中国国际产业转移的更大浪潮还在后面。中国过去20多年引进外资,主要目的是弥补国内资金不足;中国未来20年还是会继续引进外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完成自身的产业结构升级。

  如果没有外资的进入,就不会有过去这些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如果没有未来外资的继续进入,则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就将受到阻碍,中国的发展也就会中断。真正的民族主义者必然是全球主义者,必然是经济开放主义者。因为唯有全球化和经济开放才是最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

阶段性结论,对目前产业思潮与舆论状况的判断:(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我算是此文所说的“经济民族主义者”):

  经济民族主义似乎开始产生强大的政策影响力。比如,最近国家权威部门出台的限制外资并购的条例,给人的感觉就是:中国引进外资也罢,外贸出口也罢,都已经到了尽头,尤其是外资并购中国重工产业,更是要严加防范。

再看此文的中心意思:

而现在,中国显然并没有到关起门来的时候。恰恰相反,中国只有主动通过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对接,才能加快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才能最优地实现自身的比较优势,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崛起。

最后忍不住为赵晓和王建喝彩,写的如此好文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