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我在福州军区“暗室”工作的日子,转自铁血 -- 第二基地

共:💬23 🌺6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我在福州军区“暗室”工作的日子,转自铁血

作者:茂盛的常青藤  11月24日

最近,央视连续播出革命传统历史剧《暗算》,受到全国观众的极大关注,好评如潮。面对这部歌颂老同行的力作,我心潮澎湃,心中又勾起了我在福建前线部队侦察部门亲身经历的传奇故事。面对当前我军深刻的变革大潮,我决心把这些有意义的事例努力发掘出来,用以缅怀我最尊敬的韩先楚、皮定均、李志民、陈再道、王建安等老首长,并激励现仍在军队中奋发进取的战友以及作为他们坚强后盾的全国网友,让我们在胡哥带领下,奋勇攀登世界军事科技的新高峰。

现在,我深情注视着摆放在面前、象《毛主席语录》那么大的受奖证书,虽然时光已过将近30年,证书的红色封面已经褪色,但每看到它们,我的心中都能翻起激动的浪花,它是我一生中最辉煌经历的见证,让我今生今世永远不能忘怀。那是1978年和1980年的两个夏天我参加全军大比武并勇夺冠军的见证……;为了让网友们更好地弄清本文主题后面的原委,请给我点篇幅,让我将故事从我入伍来到福州军区情报部某侦察部队的时候讲起:

一 走进“熔炉”:在上世纪60年代末“文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象许多有志青年一样,我告别了都市的喧嚣,到边远的海防前线参军入伍了。我服役的部队就在福建省东北内陆一处偏僻的山区。这里的青山绿水,风景如画,若论风景的靓丽程度,那可是远超让我们北京人感到骄傲的香山植物园。运兵的火车在距省城福州还有一段路的一个偏僻小站停车后,接运我们的《解放》牌大卡车满载着新兵直接开进了山区,我看见汽车在山间的小路上不停地拐湾,绕过许多生长了几百年、周身挂满胡须的大蓉树,终于来到我们的新家:一处被茂密树阴遮蔽的神密院落,我后来就在那被三米高墙围绕的神秘世界里面生活、战斗了10几个春秋。

我们部队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中革军委二局无线电侦听站,据《站史》记载:1931年我们站在烽火连天的中央苏区组建,刚组建时只有一部半电台和几名从国民党军俘虏过来的收发报员(里面就有后来担任中国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的王诤同志),但就依靠这一部半的电台和几名被俘人员,在组建的当天,就截获到国民党军队进攻苏区的重要情报。由于情报准确及时,使只有三万多人的红军,利用苏区的有利地形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在数倍于己的敌围剿部队之间的空隙展转腾挪,翻江倒海,根据对敌人电台的跟踪和破译的情报所掌握到的敌人行军路线和驻防地点的准确情报,中革军委果断决策,对敌人重要部队进行伏击围歼,对敌人的指挥机构进行连续的“斩首”,打得人数和装备占绝对优势的敌人溃不成军。并用这种方法,接连打破四次敌人对苏区的围剿,并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长征路上,为在遵义会议后重新掌权的以毛主席为首的中革军委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情报,使我军能够机断行事,“四渡赤水”,终于走出“绝境”,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毛主席高度评价我们的杰出工作,并给我们题词:“你们是革命的千里眼,顺风耳”。我们这支光荣而“神秘”的部队,随着毛主席转战南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全国解放后,我们的一部分,随三野10兵团南下福建,担负起福州军区对敌军无线电情报搜集、保障的重要工作。

二 我们是“百战名将”精心打造的“撒手锏”和“掌上明珠”。“强将手下无弱兵”。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我们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受到“文革”冲击的部队。由于“保密”的需要,福州军区严格禁止我们部队的成员参加社会上的文革活动,从而保障了我们的稳定。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上将,非常重视我们部队的建设,他真正把我们看作是他克敌制胜的“撒手锏”,更把我们看成是无价之宝。在同他接触的几年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将军是一个革命事业心非常强的人,作为中央军委内定的“攻台总指挥”,他不顾当时文革的境况多么险恶,国家的物质条件多么匮乏,为保持部队稳定,加强战备,他处心积虑,辛勤工作,时刻准备党中央的一声号令,他能迅速带领自己统帅的数十万大军,立即投入到解放台湾的伟大斗争中去。[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韩司令对自己的部队非常了解,知道许多下属在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沾染上“报喜不报忧”,喜欢作表面文章的恶习,在“文革”那种“浩劫”形势的影响下,有些部队领导喜欢说空话,说假话。对这种情况,韩司令有自己治军的“绝招”,就是采用经常组织部队搞拉练的办法,锻炼部队,并在严格的拉练和演习去锻炼部队的战斗意志和军事技能,从而达到将破坏部队战斗力的损失减低到最小。此外,韩司令又是一个酷爱学习新知识的人,这点从他特别喜爱经常在深更半夜“光顾”我们这个在福州军区机关直属部队中非常不出名的小部队来搞检查就可看出来。我刚刚入伍时,领导在介绍部队情况时就叮嘱我们:“要注意礼节、礼貌,见了首长一定不要慌张,只要回答首长的提问就行了,首长没有问的就不要抢着回答。首长如果没有跟你握手的意思,你也千万别去抢着跟首长握手等等”。是什么首长?我们感觉很奇怪。我的班组长悄悄告诉我:“是韩司令,他特别喜欢半夜到机房来检查工作,你们在值夜班时,特别在值下半夜班的时候,千万注意不能睡觉,说不定韩司令自己一人就会悄悄走进来,被他抓住你在睡觉,我们的领导可就要挨批了”。“原来如此”,现在回想起来,我特别钦佩韩司令这种认真过细地工作作风,他不但非常会打仗,他也特别懂得怎样去磨练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军队情报体系。在“文革”最热闹的情况下,他敢于冒着极大的风险,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坚决地址“四人帮”要抓“军内走资派”的图谋,强调部队要稳定,要搞岗位练兵,改善现有装备,集中人力物力搞好技术革新,加强对技术装备的定期维护,一切为了“打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1973年“四人帮”掀起“批林批孔批周公”的逆流时,他不顾自己的处境已经非常危险,在军区办公大楼的会议室里,拍着桌子和那个北京派来的所谓“中央特派员”大吵,并以自己的“党籍”保护要被中央特派员抓走的自己部下,在这么险恶的时候,他仍然坚持经常只带一名警卫员在半夜来到我们坑道机房,视察战备情况。我到现在还记得他走进机房机房的场景:韩司令一走进机房,先习惯性地解开军装的衣扣,然后面带微笑地在我们中间坐下来,询问我们的姓名和年龄,并和我们亲切交谈。他和后来接替他工作的皮定均司令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我们这些基层干部战士特别亲切,经常教导我们,要保持警惕,就是睡觉也要象“老虎一样,睁着半只眼”,绝对不能对当面台湾的异常动向掉以轻心,耽误了大事。韩司令对我们的技术革新非常重视,当得知因为器材落后,我们还不能有效地监控敌人的先进电台时,将军语重心长地以自己亲身经历的解放海南岛作为传统战例对我们进行教育,让我们不要等、靠、要,而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解决问题,要自力更生,只要你们积极行动起来,我相信你们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改善侦听的装备和工作的条件。他举例说:“你们知道当年我为什么敢下决心用木船去打敌人的军舰吗?不是我的胆子大,也不是头脑发热,而是我们确实做过实战检验,我们那些经过长时间海上训练的神炮手,能够在不用炮架的情况下,用目测瞄准,手扶炮筒,不顾海浪的颠簸,用迫击炮准确命中1公里远处敌人的军舰,我那40条改装过的“火力船”装载着有这么高超技艺的战士,还会打不过敌人的军舰?我不是盲目地去和敌人瞎拼,我们是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创造出条件去消灭敌人。当他听说,我们最近经过自力更生改装成功对某型外军机密快速通讯系统的侦听设备时,非常高兴地称赞我们的革新工作,说我们是福州军区的“功臣”,并许诺,打了胜仗一定给我们记功。皮定均同志原先就是我们福州军区的副司令,他曾经长期是韩司令的搭档,后来曾短期调任兰州军区司令员,不久,在“八大军区司令对调”中又回到我们福州军区。皮司令和韩司令一样,是我军著名的虎将,我们全都听说了在“中原突围”时,他率自己的一个旅假扮主力,以大无谓的牺牲精神,率队朝敌人主力密集部署的区域奋勇冲杀过去,要以自己的牺牲换取主力部队的突围成功,结果他不但拖住了敌人主力,还以非凡的本事率领自己的几千人马从几十万敌人中间直透重围,安全转移到别的解放区这样的传奇故事。他刚从兰州调回福州军区后的第一次到我们机房视察时,也和韩司令一样,只带一名警卫员,在凌晨3时左右悄悄地到我们侦听机房来视察。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紧紧盯住这位传奇将军的脸,想看出将军有没有与常人不一样的地方。我们都以能在这样的将军手下服役为荣。

皮司令不但对部队要求很严格,他本人治军还很有特点,在视察中他不但向我们重点了解最新发生的敌情动态,还能根据机房中悬挂的大幅图表和作战地图等资料,对值班的干部战士进行现场考核和提问,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他在听取我们技术革新成果的汇报后,还让我们现场演示给他看,并调侃我们说:“你们该不会在吹牛吧?我不信就给了你们那几个钱,就能监控美国的核潜艇了”?由于经常见面,两位将军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的言传身教,无言地展现了我党著名军事家的伟大情怀,更加激励我们向科技要战斗力的决心。

在这样好的领导督促下,我们部队从来没有放松军事训练和值勤管理,在这儿,我特别要讲一讲我们部队的那些老领导独特的带兵方法。他们中许多曾是我军老一代的侦听员和技术干部,长期在军委和军区首长身边工作,耳濡目染养成了独特的带兵艺术。他们喜欢置身幕后,默默引导和推动年轻一代的敢冲敢闯的创造精神,特别在开展技术革新攻关时,他们通过巧妙地激励和表扬,能够把我们每一个技术骨干的个人潜质发掘到极限,并能小心翼翼地注意长期保护官兵搞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些老领导的精心呵护下,我们部队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能手和技术革新能手,能连续在后来的全军大比武和全军装备大检查中独占骜头,并创造出后来让我们自己都惊讶的奇迹。

三 铸剑-我们是怎么创造“数字化的阿炳”的。我们部队的特点和电视剧《暗算》中表现的我军侦听部门的工作特点有一部分是相同的。如我刚入伍时,也曾经历过采用军用电台对空中的无线电信号进行监听这样的工作,但很快就被经过升级改造出的新一代侦听设备所代替。而密码破译这一块工作,由于我军另外有专门的单位负责,所以我们只要掌握少量必须的工作密码 能够区分出敌、我就可以了,而我们所做的就是将所截获的大量电讯资料经分类整理归档后,将必要的内容直接发给专门单位,由他们去破译和上报就行了。我们还有一大块工作的特点与电视剧《暗算》中展现的情况不一样,这就是技术创新和开发,这种工作在那些年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心。广大网友可能关心这是为什么?其实不说大家也知道,就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在飞快进步,特别是无线电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原有的技术,如广大网友在电视剧中所看见的利用“阿炳”特殊听力来寻找和鉴别敌特电台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而且再也不复返了,再加上我们部队从来没有过象“阿炳”这样有特别天赋的“奇人”,所以,我们要想以只有区区几个普通人的能力去从翰海般的无线电波中及时甄别和发现敌情,就只能依靠技术革新以及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摸索才能做到。请广大网友原谅,根据我国《安全法》的限制,我不能叙述我们同台湾军队进行较量的故事,在这里我只能将已经解密的信息通过整理提供给广大网友,请网友们原谅和谅解,不胜感激!为了给广大网友介绍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革新工作,我简单地把我们的技术攻关分成“扩展侦听能力”、“开发新的大脑”和“擦亮神奇的眼睛”这三部分,结合我在“大比武”中的经历过程分别介绍给网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