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半部名著与胡适拉大旗做虎皮 -- 浮云

共:💬32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关于俞平伯临终遗言的讨论

摘自(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刘相雨:《25年来俞平伯〈《红楼梦》〉研究述评》

原载《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一辑

   

俞平伯的临终遗言最早见于木示的《俞平伯的晚年生活》,其原文如下:

前不久,俞平伯用颤抖的手,写了些勉强能辨认的字,一纸写:“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另一纸写:“千秋功罪,难于辞达。”

木示对俞平伯这两句话的理解是,“他不满意他和胡适对后四十回所作的考证,不赞成全盘否定后四十回的作法。这一想法,早在他病前便曾提及,他认为能续成后四十回是一件了不起的工作,它至少使《红楼梦》变得完整,高鹗、程伟元做了一件曹雪芹未曾做到的事。当然,象‘胡适、俞平伯有罪’这样的话,并不可完全认真对待,因为那毕竟是他病中的呓语,是走火入魔的极端。”(32)

徐家昌也认为,“俞先生晚年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问题,实质上是曹雪芹要想改写《红楼梦》,改是改不了的,但可能有草稿,有的散失,有的幸而为高鹗所得。”(33)

俞平伯的临终遗言公布后,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猜测和想象。有的学者认为,遗言表明俞平伯“临到生命的尽头才大彻大悟,破天荒地‘发现’了程本红楼梦是一部完整的作品,120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并认为这一遗言,“彻底动摇了新红学的理论基石,超越并否定了胡适红学的根本观念”,“同时也宣告了脂本和脂砚斋这个大伪的破产”。(34)

有的学者认为,“腰斩’的说法,表明俞先生最终认为百廿回是一个人完成的统一的有机整体,后四十回不是后续的假肢,既不是程高所续,也不是他人所续。”(35)

或者认为“俞先生的大彻大悟,说明他已经充分认识到,他以毕生心血致力于‘腰斩’红楼梦的研究,是愧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种罪过,只有坚决否定续书说,才能走出新红学的误区,扫除自《红楼梦辨》以来给程伟元高鹗强加的种种诬蔑不实之词,充分论定程高保全红楼梦的历史功勋,重新确认他们在红学史上的应有地位。”(36)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脱离了俞平伯遗言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学术背景,对遗言求之过深、发挥太多。这些观点的出现,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提出的“脂本伪造说”、“程前脂后说”是相呼应的。俞平伯的临终遗言恰好为这些学者提供了发挥的余地,他们试图通过俞先生的遗言为自己的观点张本,增加说服力。(37)

与上述观点相比,贾穗先生的观点更为客观些。他认为俞平伯的临终遗言,“乃是一种有感而发的愤激之言,针对的正是从70年代后期直到80年代中、后期,在周先生极端‘崇曹贬高’观点的误导下,红学界对待程伟元、高鹗、红楼梦后40回和程高本120回上那种予以全盘否定的错误倾向,并希望重新认识、评价后40回。”(38)

在1998年,他又发表了对这一问题的具体论述,认为俞平伯的遗言“来自于数十年来内因和外因的变化,是一种逻辑发展的必然”。他认为:“《红楼梦辨》对后40回的批评,是在一定客观背景下作出的,俞先生主要是针对当时‘新红学’确立之前,人们长期把120回本当作一个整体来接受的看法,故而责之较切,批评也很严厉,认为是一个失败的续作。”在20世纪50年代,俞平伯的观点发生了变化,“他充分肯定了120回程高本使《红楼梦》具备了完整的故事性并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完整阅读文本,尤其是他从反封建的高度极高地评价了后40回所成功描写完成的宝黛爱情悲剧”。而从五十年代前期至六十年代前期,“新发现的一系列线索促使俞先生对‘高续说’产生了怀疑和动摇。”(39)

笔者认为,木示对遗言的理解是准确的。俞平伯的遗言,并没有认为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有同等的价值,更没有认为后四十回也是曹雪芹的原作。

对俞平伯临终遗言的不同了解,反映了红学界长期以来对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评价和脂本、程本的优劣等问题的不同看法。由于资料方面的原因,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今后可能还会继续下去。

注释:

(32)木示《俞平伯的晚年生活》,新文学史料1990年4期,第41—77页。  

(33)徐家昌《俞平伯晚年研究红学的主要观点》,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6期。  

(34)曲沐《红学史上的一大奇迹———论俞平伯治红的三次发现与三次超越》,琼州大学学报,2003年4期。  

(35)朱眉叔《真假红楼梦大战势必展开》,明清小说研究1993年2期。  

(36)吴国柱《论俞平伯红学观念的演变》,贵州大学学报,1996年4期。  

(37)关于“程前脂后”说的评价,可以参看周思源《九十年代红学八大热点》,《红楼梦学刊》1999年2期。  

(38)贾穗《一篇贬人扬己的歪曲历史之作》,《红楼梦学刊》1996年4期。 

(39)贾穗《俞平伯论红楼梦后四十回述评》(上、下),《红楼梦学刊》1998年1期,1998年2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