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也来说个中师毕业生60年代70年代的农村生活 -- 十八亩段

共:💬153 🌺85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要生气,请继续写

从"十八亩段"君的以下几点描述看,他当年的生活经历十分有限,有点以偏概全.

十八亩段:从你描述的吃机米白薯,那还是南方(小城市)?人均23块/月的收入,天天鱼肉是没有的,平日蔬菜为主,三天两头鱼一下肉一下还是有的。
链接出处

我想当时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外,别的地方很难做到 "三天两头鱼一下肉一下" . "十八亩段"君可否说明一下,你们那里这些东西是否凭票供应?每人每月限量多少? 价钱大概多少?

十八亩段: 既然父亲是“吃国家粮”的,每月挤出20块30块的不难啊,一加就是240块、360块/年了。家庭责任总还是有的。
链接出处

就算其父每月有40块,"每月挤出20块30块" 是很难的! 以我家为例: 父母的月收入合

计约为120块。支出:1 奶奶爷爷那里30块/月 (因为姑姑还小)。2 姥姥姥爷那里20块

/月。剩下的钱由我家五口人用。每月没剩下什么钱。

十八亩段: 那个年头,有钱有粮票,是一定能买到食品的。为什么?政府保证了城市人口的粮食供应。而光有钱,确实是买不来粮食的。当时贵阳的城市人口,怎么也得有八十万、一百万,长沙肯定过百万,这两个城市周围的农村,受灾情况,一般不影响这两个城市的食品上市。

所以,一个可能是指“不要粮票的高价蛋糕”,你父辈人当时“奢侈”了一下,两块钱买了若干块不要粮票的蛋糕。要粮票的蛋糕,8分/半两/块,奶油蛋糕,13分/半两/块,均为上海商店的价格,看,上海有“半两粮票”的用法了吧。而上海“自由市场”的蛋糕也不用粮票,价格就“十分昂贵”了。

那么由此可见,贵阳没有高价蛋糕等,是贵阳人的商业头脑,慢了。过一阵,也必定会有高价蛋糕的。这并不表明,贵阳周围的农村,形势转好。农村的形势,根本上取决于“老天”,人为的错误(政策等)已一起停止了,湖南比贵州好一些,湖南的“老天”没有作孽罢了。

BTW,城市人口粮食定量供应是有保证的,但当时他们可以用来买糕点的粮票是很有限的票证,与后来的粮票有所不同

链接出处

"那个年头,有钱有粮票,是一定能买到食品的。为什么?政府保证了城市人口的粮食供应。" 从这段文字看,您至少没在当时的城市里生活过。 你在这里一会儿是说食品,一会儿是说粮食,这两个是不同东西。粮油是可以保证的,但是象你说的"蛋糕"等不一定有卖。理论上可以买多少斤是没用的. 首先看地区,还有碰运气。在供应紧张的地区,还可以用糕点票来控制.糕点票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