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万流归海见桑田 作者 [苏拉密] -- 马前卒
六、结论:走出“亚细亚”,回归“亚细亚”
对于马克思来说,政治经济学说,是他投入精力最大,所得创获最大的学说领域。在马克思的研究史上,先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出版,然后才有《资本论》的问世。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作的全过程中,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一直萦绕在马克思的脑际。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他开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产物。正是通过东西方社会经济形态的比较,正是对亚细亚生产方式作深入的思考,才形成马克思政治经济论的鲜明见解。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想基础的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以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为入口,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进而确立人类经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进而到达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这一经典理论。每当论述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必然说到“亚细亚”的历史阶段。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当是马克思社会发展学说的必要前提。
马克思把亚细亚生产方式看作是人类的重要的文明状态。如同从资本入手,讨论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过程。马克思从亚细亚社会的“细胞”——亚细亚“公社”着眼,解析亚洲社会的基本特点,指明“公社”的长期存在,使亚洲社会在极长的历史时期内无法产生完整意义上的私有制,强调这是打开亚洲奥秘之门的宝贵钥匙。在这个社会经济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找到亚细亚社会自然经济长期存在、资本主义形成缓慢与国家力量强大等各项特点。因此,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明确注解,是马克思全部历史哲学的重要内容。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可以思考的是这个理论本身的形成史;围绕这个理论的争论史;这个理论的本来意义;这个理论的当代意义。本文没有在前两个问题上作深入的展开,而对这个理论的本来意义与当代启示给以更大的关心。
我们要弄清楚的是,时至今日,究竟如何解读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真实显示这个理论的本真内涵。马克思的这个理论,既是历史的理论也是现实的理论,既是论述“亚细亚”的理论也是论述中国的理论,因为中国存在于“亚细亚”,“亚细亚生产方式”诸特点,中国社会无不有之。这个理论堪可启发我们作如下的思考:亚细亚生产方式如何发生于中国古代社会,又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发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既要走出“亚细亚”,同时又要回归“亚细亚”。
走出“亚细亚”,说的是亚细亚生产方式毕竟属于亚洲农业式生产方式,其与当代工商文明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当今倾力于改革开放,文明进步,建立与时俱进的“现代性”,势必克服旧生产方式“孤立性”、“封闭性”与“停滞性”,势必对中国本来的自我封闭旧习、封建宗法制度、自然经济方式给予必要的批判。
然而,我们又要回归“亚细亚”。我们当对中国文明胚态时期的社会文化遗存作必要的研究,这是中国文明的“基因”发生期。中国自古以来,历代文明百般变化,而其“底部”一概保存着“胚胎时期”业已产生的社会文化的基因潜质。即使今天,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建设,这样的“基因潜质”,依然根深蒂固,难以挥之即去。
这样,我们就应该尊重亚洲的特点,关切中国的国情,理性地认识“基因潜质”客观与历史的存在,深切地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当今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关系,与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如马克思所说,亚洲的古代(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发生了“原生形态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亚洲的中世纪(前资本主义时)产生了“次生形态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那么也可以说,亚洲与中国当代现代化模式乃为继亚细亚生产方式“原生”、“次生”之后的“继生形态”。因为中国的现代化与社会经济发展难以摆脱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因潜质”,难以消弭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胎记”,因此中国现代化模式也必然区别西方模式。中国走出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应是历史的必然。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文摘】万流归海见桑田 作者 [苏拉密] 16 马前卒 字6726 2006-10-24 19:53:41
🙂【原创】似是而非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中国,典型的拉大旗 3 十八亩段 字1809 2006-10-29 16:11:49
🙂对,没错,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描述中国纯粹是呓语 2 wydygo 字634 2006-10-29 22:37:58
🙂【文摘】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盛邦和<3>
🙂自井田制彻底崩溃之后,中国就不是这样了! smd 字66 2006-10-30 12:15:42
🙂博士么 能让主流开心 很容易拿的 马前卒 字65 2006-10-30 19:55:20
🙂【文摘】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盛邦和<2> 山猫部落长老 字9561 2006-10-28 12:00:38
🙂【文摘】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盛邦和<1> 山猫部落长老 字8075 2006-10-28 11: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