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中 (链接整理) -- 陈不到底

共:💬83 🌺11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232 下

232年 下

就在这一年,侍中刘晔因病转为太中大夫的闲职散官。

刘晔与蒋济同时被曹操提拔,在曹操、曹丕时代曾经有很多嘉谋善策,却很少被采纳,他对孟达、公孙渊的反叛都提前向皇帝提醒过,却得不到认可,后人有说法“晔智太强,所料多与操、丕反人,而皆验,故不被重用”有些片面,以前自己写过刘晔传,这个刘晔实在是不简单,有勇有谋,但从曹丕晚期开始,刘晔却有了坏名声。前文提到的那个直谏的鲍勋,他反对曹丕的打猎,刘晔就说“猎胜于乐”,鲍勋气的说,“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请有司议罪。”爱打猎的曹丕当然没把鲍勋的话听在耳中。

尚书令陈矫也是在曹操晚年时被提拔,后至邺城做尚书,刚到任,曹操就在洛阳病逝,留守邺城的丞相府官员与太子曹丕还在等那边的诏书,陈矫则督促曹丕尽快继位,避免节外生枝——陈矫提醒说‘爱子在侧’指曹植在洛阳附近,并且在一天之内将所有的事情都准备齐全。曹丕对陈矫在紧要关头的沉稳表现非常满意,随后陈矫在曹丕时代一直在尚书台吏部。

到了曹睿时,陈矫升任为尚书令,有次皇帝驾车到尚书台,陈矫跪问皇帝何事,曹睿说,我去审阅批示文件而已。陈矫说,“陛下所说的是臣的职责,而不是您所考虑的。如果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否则)陛下您还是回去吧。”曹睿一听,您说的还挺对,就径自返回。

世语上说,刘晔因为这次陈矫的表现,仗着自己在中央的资格老,就向皇帝说陈尚书专权。陈矫听说后很是害怕,就询问两个儿子,长子陈本不知如何是好,小儿子陈骞则说,“主上圣明,父亲大人就算因此受累,也不过做不成三公而已。”不几天,皇帝又召见陈矫,陈骞就说,“陛下已经原谅父亲大人您了。”陈矫进见皇帝,曹睿说,“刘晔离间您的事,您的忠诚表现,我心里有数。”还赐给五块金饼,说,“这并不是给你的恩惠,你现在知道我的心意,可是你家人却不知。”曹睿(好像想起来什么事似的),又问,“司马公忠正,可谓社稷之臣乎?”尚书令回答说,“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

世语的这段记载,把陈矫写得很脓包,这个在州郡立过大功,在中央尽显睿智的尚书令,刚刚还直宁的反驳皇帝,转瞬就因为同事的谗言而惊慌失措,那个表现出色的小儿子陈骞,此时仅21岁,日后却是以晋代魏的鼓吹手,司马家最重要的开国功臣之一,陈矫的失措仿佛只是为了衬托新一代的出场。

而陈矫对司马懿并非社稷之臣的忧虑,也成了此时曹魏大臣看法的代表。

而刘晔的遭遇,据后来在晋初作著作郎的傅玄说,刘晔因为跟皇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把戏被揭穿才被疏远,而刘晔也因此发狂出病。

也就在这一年,前文曾提到过的散骑黄门侍郎杜恕又上疏评论时政,起因是一个新被提拔的尚书郎廉昭,仗着口才好被宠幸就经常指摘群臣的小错来求媚于皇帝。杜恕的上疏很长,大致的内容是:

“尚书郎廉昭奏(*注下)左丞曹璠,要求坐判问,又说‘有别的人要坐判问还要另外上奏’。

(*注上按文心雕龙,汉订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尚书令陈矫上奏时不轻易说处罚的要求,也不因为自己的显赫地位而傲慢,上奏的内容都是十分恳切。臣窃悯然为朝廷惜之(受宠的廉昭与陈矫相比,臣窃为朝廷而惋惜)。

如果当今朝廷任职皆天下之选,而不能尽其力,不可谓能正确使用(他们);若非天下之选,也不可谓能正确选取(他们)。陛下忧劳万机,然而却是庶事不康,刑禁日弛,这岂不是因为臣下不称职的结果?究其缘由,不单是臣下有不尽忠,也还有主上没有正确领导选用(他们)的原因。今臣言一朝皆不忠,这(是有点)诬蔑一朝也;可是以(廉昭的事),也可以推出臣的结论。陛下感慨府库不充,军事不息,可是您身边与闻政事密务的大臣,有为此而担忧的么?骑都尉王才、幸乐人孟思的不法震动京都,可当初他们的罪状初显之时,公卿大臣却无一言。自陛下践阼以来,司隶校尉、御史中丞有过检举奸佞的行为,使朝廷肃然的事吗?当今所谓的贤者,尽有大官而享厚禄矣,然而有多少人忠心为公呢?

臣以为忠臣不一定是您亲近的,亲臣不一定对您尽忠。那是因为忠臣处在不避嫌的地位而能尽力做事。现在有些给您上疏的人,不按实诋毁人,不按实夸赞人,(下面得到的印象)就是有人因私而借公搞自己的小圈子。陛下应当让朝臣明白您敬重的是忠实有道之节,如果使廉昭这样的人继续得宠,臣恐怕群臣只会变得将容身保位、坐观得失!”

近者司隶校尉孔羡征辟大将军狂悖之弟,有司却默不作声。征辟官吏不以实为准,这是选举人事的大忌。以前汉安帝时,少府窦嘉辟廷尉郭躬无罪之兄子,犹见举奏,章劾纷纷。窦嘉有皇亲之宠,郭躬也不是社稷之臣,尚且如此。以今比古,(如果朝臣能像从前那样想您尽忠),陛下您也不用想办法惩治来杜绝这种阿党之风。您担心台阁(指中书、尚书、侍中三台)禁令不密,选举任用私人不绝,就设置迎客出入之制,选恶吏以守寺门,这些根本无法杜绝错误根本。

如果您能接纳臣哪怕一点点建议,何患不削灭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而让廉昭这样的人还能存在呢!

世间憎恨小人的行为,是因其不顾道理而苟求容进。如果陛下对这种现象置之不理,大家都以违众忤世为奉公,密行白人为尽节,哪还能在得到人才?因为正直的人才都不会违背道理而去做这样的事。

夫人臣得人主之心,安业也;处尊显之官,荣事也;食千锺之禄,厚实也。人臣虽愚,未有不乐此而喜干迕者也,迫於道,自强耳。

陛下应该能理解这些,如何反录廉昭等倾侧之意,而忽若人者乎?今者外有伺隙之寇,内有贫旷之民,陛下当大计天下之损益,政事之得失,诚不可以怠也。”

杜恕的这一大段上疏(我摘下来的仅不到一半)言辞恳切,所批评的内容也十分尖锐,让人感觉曹睿的魏已呈现亡国之兆。但仔细分析,杜恕也并非耸人听闻,他所指的“司隶校尉孔羡征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裴松之在注解里说可能是司马懿的五弟通,此人曾是司隶从事。司马懿此时可能还不敢有不轨之心,可是以他现在的地位,难免会有一些人去巴结,这就是杜恕所担心的事,更严重的是皇帝曹睿似乎对这些视而不见。杜恕所担心的,前文中蒋济、辛毗的经历都已经在给28岁的皇帝提醒了,别说他们,我写这些都有些厌烦了,可是皇帝一概不闻。

看看刘晔的转变,蒋济、辛毗、陈矫这些老臣的遭遇,可以想象几年以后高平陵事件发生的时候,魏的群臣容身保位、坐观得失的心态!也可以想象老一辈的人臣姓曹,下一代的人臣马上就可以姓司马的原因。历史上不是没有小皇帝继位群臣尽忠辅政的例子,可是这时却是曹睿自己亲手把魏国给慢慢扼杀了(他老子曹丕也有份),纵使曹睿明智选一个年龄成熟的宗族接替自己,恐怕也好不到哪去。

十一月,41岁的曹植在封地病逝。

年底,扬州边境上,代都督满宠再次凭丰富的经验把来犯的吴军“吓”跑。

而吴国那面,皇帝孙权正因为辽东派来称臣的使者而兴奋不已,既然到年关就不要走了,留下来好好热闹一番。

蜀国那边,诸葛亮静悄悄的把木牛流马等运粮的工具都已修好,准备好屯田,就等来年的丰收了。

关键词(Tags): #西晋春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