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老子英雄儿好汉 -- 爱莲
链接:老子英雄儿好汉
老科得了诺贝尔奖后,虽然在DNA聚合酶Ι的基础上又做了些添砖加瓦的工作,在体外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噬菌体病毒ΦΧ174,但并未有什么大的作为。后来得诺贝尔奖的DNA酶学序列测定方法以及诸多分子克隆技术都是在老科的DNA聚合酶的基础上建立的。老科的工作与那些划时代的技术突破仅仅是一步之遥,可惜他都没沾上边儿。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老科对DNA聚合酶并无深思熟虑的长远计划。他只是琢磨出了如何把各种酶类从生物细胞里分离和纯化出来。所以,老科得的这个DNA聚合酶的奖是有一定的偶然性的。说得难听一点,是碰来的。并非因为他比别人更聪明,对DNA聚合酶的作用和潜力早有预见。
老科在1959年得了诺贝尔奖后,又跳槽去了斯坦福,在那里做起了生化系的系主任。
北加州的天气虽然比不上南加州,但与圣路易斯相比,那是天壤之别。他这新科诺贝尔奖得主虽然大权在握,可新的实验室却迟迟运转不起来。原来,他的太太在搬家后,再也不愿意在试验室里继续为他卖命了,要在家里专心致志地培养三个孩子。斯尔维说,那比老科再得一个诺贝尔奖更重要。
老科一琢磨,觉得有道理,于是也情不自禁地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孩子们身上。夫妇俩首先从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开始。饭桌上,谈的最多的是科学。不光是嘴上说,还立即付诸行动。已经进入高中的老大罗杰被送到斯坦福生化系的教授保罗.伯格 (Paul Berg,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实验室做实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跟当年老科上高中时的情况相比,三个儿子的条件不可同日而语。大学录取的时候,招生的看到申请者的父亲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系主任、诺贝尔奖得主,这样的学生谁不抢啊!
就这样,老大罗杰,也就是今年得诺贝尔奖的小科,便一番风顺地进了哈佛读本科。大学毕业后,老科还是不放心,又让小科回到斯坦福读博士,师从生物膜学家麦孔尼尔(McConnell)。博士毕业后,小科又去英国剑桥医学研究院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跟着发现DNA双罗旋结构的诺贝尔奖得主克里克,研究染色质的结构。
小科的生化之路一帆风顺。他是初生的牛犊不怕虎,加上得天独厚的环境,很快就成功地解析出了染色体的最小结构单元:核小体。并精确地计算出每个核小体是由200个DNA碱基对盘绕在8个组蛋白亚基所形成的复合体上的。
文章在《科学》杂志上登了出来,老科看了拍手大笑:好种出好苗,有戏。往高处说,这几乎是跟发现DNA双螺旋接构同等重要的工作;往低处说,这也是分子生物学的一项重大发现。自那时起,老科便年年盼,盼望诺贝尔奖再次颁给科恩博格。
老科等了一年又一年,可他所期盼的好事没有发生。
小科在英国干了四年后,于1976年到他读本科的哈佛做助理教授。他在那里镀了两年的金,便又回到斯坦福当上了正教授。在斯坦福这样的名校,博士毕业后只六年便当上正教授,实属罕见。
在斯坦福,小科起初继续研究他所熟悉的染色质的结构。但在老科影响下,小科放弃了他所喜欢的染色质的研究,专攻真核生物的转录机制。其实,由DNA转录成RNA并不是什么时髦的领域。1959年西裔美国人欧齐阿(Ochoa)就是因为研究RNA的合成而分去了老科一半的诺贝尔奖奖金。从那时起,老科就觉得“邻居的草地更绿一些。”于是他极力从恿小科去研究RNA的转录机制。老科还把他的酶学分离、纯化的看家本领尽数传给了小科。
小科有哈佛、斯坦福、剑桥的基础,加上他老爸的看家本领,他的实验室从酵母里很快分离出了RNA聚合酶以及真核生物转录所必须的中介体(mediator)。然后,他用从他的博士导师麦孔尼尔那里学到的脂膜法,做出了RNA聚合酶与中介物所形成的复合物的“二维”晶体结构。2000年,他的实验室又用传统的X-光衍射法,做出了含有8个RNA聚合酶单元、外加中介物、DNA模板、RNA产物在内的精细结构。
(2000年罗杰.科恩伯格实验室发表的RNA聚合酶Ⅱ的晶体结构图)
在2000年后的六年里,小科的实验室又做出了一堆RNA聚合酶Ⅱ复合体的“动态结晶。”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的评语是,小科的工作第一次阐明了真核生物转录过程中的精细结构,包括启动子的识别、转录的起始、新核甙酸进入后DNA-RNA杂合子的转位、新的RNA链从DNA模板上的解离、以及根据DNA模板的序列在合成RNA时对核甙酸进行选择的机制等。
弄清上述转录机制的每一步都可能得一次诺贝尔奖。除此之外,诺贝尔奖评审委员还提到了他早年在核小体结构上的贡献。
难怪老科在小科得奖后,反而大骂诺贝尔奖的评委们是蠢才,他的儿子早就该得奖了。
如果说老科得奖有些偶然和意外,那小科得奖就是必然的。都是诺贝尔奖,中间相隔了47年。老科走的是崎岖不平的山路,而小科走的是老科替他铺设的平坦大道。
从遗传学的角度看,小科仅仅继承了老科50%的基因,遗传的因素不能排除。但在老科和小科的成功之路上却有一段是惊人相似之处。
原来,老科的太太斯尔维就是位生化学家,她默默无闻地为老科打了几十年的工。老科1959年得奖后,她毫不隐讳地对媒体说,她被老科抢劫了。
无独有偶,小科的太太雅丽.拉尔齐(Yahli Lorch)也是给小科打工的。小科对外声称太太是他的长期合作者。可是到目前为为止,雅丽还只是斯坦福的一位科研副教授,连个正式教授都不是。小科得奖后,她还没有发话。她要是实话实说,说起来恐怕也好听不到哪里去。
正如那句名言所说,每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位伟大的女性。科恩伯格父子将此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传说中的基因的作用恐怕还是次要的。
(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过奖了,谢谢! 爱莲 字24 2006-10-27 15:44:57
🙂花。 2 jufeng 字18 2006-10-26 22:26:04
🙂多谢! 爱莲 字12 2006-10-27 15:46:11
😉【原创】老子英雄儿好汉(下)
🙂图文并茂 不花不行! 1 如烟往事 字14 2006-11-19 04:11:42
🙂haha 1 戴某 字7 2006-10-29 19:22:23
😄向半边天致敬 1 老叶 字88 2006-10-27 14:53:05
🙂多谢!看来您也是深有体会呀。 爱莲 字32 2006-10-27 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