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文革对传统文明的破坏 回复老萨 -- 煮酒正熟

共:💬297 🌺649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最重要的是知识分子的定位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糟粕的确很多。但最糟糕的是“学而优则仕”。读书就是为了做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如果说孔子的年代还提倡六艺(礼、乐、射(射箭)、御(赶车驾马)、书、数(算术))的话,后期读经尊孔的极端化,已经使得读书人真的“一心只读圣贤书”了。这样的文人,脱离社会生产的实际,天天琢磨的就是“治人”,所要维护的,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极化的社会关系,其没落和腐朽化可见一斑。

须知,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不承认等级关系的,它把以往旧社会的等级制度,都简化成了在金钱方面的平等。钱少的当然会受制于人(因为你不得不出卖劳动力),但这也是体现在表面上的等价交换上,精神上“生而平等”的概念已经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这相对于封建社会是一个莫大的进步。同时,由于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的革新和飞跃,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知识分子阶层,已经有了很相对来说很宽广的选择。虽然大多数的人文知识分子还是倾向于维护市场和等价交换的原则,但有很多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和科学研究的知识分子,也有很多知识分子站在“生而平等”的基础上去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去质疑资本主义的弊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的提出,跟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对人性的解放是有必然联系的。

但中国的新社会,直接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加之中国有着在世界上最长的封建的历史,等级制度、封建观念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着很深的影响。不荡涤这样的文化,人人平等的观念难以真正深入人心。读书人的“读圣贤书--作官--治人”的观念还是很重的。毛泽东想做的,其实就是想颠覆这一等级关系。在文革中,知识分子被排在了老九的位置,这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做法。

当然,这样的做法打击面太大。因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新式的知识分子已经在发展了,很多人接受了西式教育,很多人在工厂、科研单位从事技术创新,他们已经不属于“学而优则仕”的老式文人(虽然在思想上或许还有着那么一点残余)。而那一批知识分子,由于经历旧社会,深受国家不能强大,人民处于水火之中之苦,对新社会的拥护其实远多于抱怨,他们中更多的人,是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去的,而且至死不悔。由于文革的群众运动本身的盲目性和破坏性,使得这样的人受到了很深的打击,而且使更多的后来人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怀疑了,动摇了,失望了。文革的效果和发起人的初衷相比,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了。

文革需要反思。反思是一种否定,但不是全盘否定,也不是意味着要重来一次文革。历史重来不会简单的重复。我觉得我们现在站得远了些,或许能比受文革切肤之痛的过来人来说,要客观一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