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哈佛中日关系讲座2005年10月 -- 元亨利

共:💬13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哈佛中日关系讲座2005年10月

这是一年多前亨利在哈佛参加的讲座,当时感觉有些内容可能会有争议,一直没贴出来.近来中日关系又成为

热点,日本新首相上台.现拿出此贴,目的是作为参考背景资料,可能会有些帮助,不代表个人意见.

讲话是以英文进行,本文不是原文翻译,只是要点的摘译,水平所限,可能有误,敬请谅解.

2005年10月4日,哈佛费正清中心举行有关中日关系的讲座.讲座题目是"中日关系的紧张局势"(Tension in Sino-Japan Relations).

主讲人,一是日本东京大学政治学教授Akio Takahara,中文好象是高原明生,另一位是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Ezra Vogel教授,中文名是傅高义,很多人可能知道他.

高原明生看上去四十左右,身材匀称,神态松弛自然,不苟言笑.他先发言.

(首先,高原明生说中日关系并非想象的那么糟)

去年,中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超过美国.日本向中国出口增长29%,进口增长25%.日本与法国,韩国是仅有的三个在华投资增长的国家.中国今年在日本IG(?)世界展览会里的展厅是最受欢迎的.日本重视吸引中国旅游客,着对日本旅游业极为重要.28年前,日本的第二外语中,中文是倒数第二受欢迎(俄语倒数第一),现在是第一受欢迎的.

中日在很多领域里有合作,ODA,北韩六方会谈,等.中日在东亚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稳定.

那么双方各自的问题是什么呢?

中方:历史问题,靖国神社问题,教科书问题,日本的台湾政策,日本的军事野心,入常,竞争(能源等),民族主义,媒体的负面报道等

日方:中方的民族主义,反日情绪,钓鱼岛纠纷(中方政府支持的强行登陆),自大,政府,媒体的严厉措辞,军事挑衅且拒绝道歉,海事纠纷,东中国海上资源探索数据分享,中方经济一旦崩溃给社会秩序的影响等.

对双方上述问题作一个分类

一是误解,可能有感情上的,也可能有不正确的信息造成.

二是领土

(可能还有,未能记全)

从感情上讲,双方是否真的那么恨对方?我个人认为,日本媒体并未越来越反中.民意调查显示,1996年台湾选举后,日本对中国的亲密程度有起伏,有变差的,但也有变好的.尤其是日本对中国经济的依靠,现在中国的上升不是威胁而是机会.2003年的统计,70%的日本商界领袖希望与中韩合作,但这一年认为与中国关系亲密的日本人少于50%.2004年,由于奥林匹克会上中国对日本的哄闹,认为中日友好的比例下降.日本20-29岁年龄段的人组对中国感情变化最大,2003年,这一组人亲中,2004年,这一批人反中,他们受电视的影响很大.

中方很难判断,因为没有可信的民调资料.据人大刘志伟(音译)的一个资料,2004年到2005年反日活动后,日货在中国的销售并未下降.所以,由于经济活动的原因,中国有亲日的基础.

以上这种局面的原因

从信息传播讲,是由于付面报道.中方的一些新创刊的报刊,受竞争的推动,对日报道趋向于严厉,而高质量的报刊趋向中立.日方的情况是一样的.互联网上,中国网站倾向于选载报刊上的反日报道.双方都不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这些付面报道很多是扭曲的.比如,六年前,江泽民访日,皇宫请客,所有中方出席人员全穿毛式服装,日方媒体认为这是一种抗议举动.实际是,皇宫要求穿正式服装,西服或民族服装,中方选了中山装.

今年,日本与美国引入一条新的协议,日方支持台湾的和平对话,中方认为这是日本第一次表示要引用武力.

中日冲突的来源

心理上的,有文化上的,双方的民族主义都在上升.领土问题,安全问题.日本最怕中国增加军事以及台湾,因为台湾靠近日本.

如何改进双方的关系?

改进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从教育,从媒体入手.为共同目的而合作,比如联合国和平维护等就安全问题对话.

(下面是傅高义教授发言.傅看上去六七十岁,瘦高个,脸上总是一副慈祥的笑容,很象一位中国老人.傅近年来对中日关系感兴趣,中国发生反日游行及冲击日本领馆后他曾组织过哈佛中日留学生对话.)

第一次在新楼里讲座(费正清中心刚搬到新落成的大楼里不久),我喉咙刚开过刀(还缠着纱布),医生说讲话没问题.

总体上同意高原教授

反日活动开始后,买日货的没下降,但精英们很耽忧.西方人去中国会听到很历害的反日言论,我自己就听到过.

在日本,中日关系在1989年是一转折点,1999江泽民访问也是一个.江的傲慢伤害了日本人.去年反日,对日本人影响很大,去中国人数下降,商业界打算转而投资印度,尤其是技术.另外还两个热点,台湾问题,北韩问题.

1997年前,中国军事力量无法阻止美日插手台湾.之后中国军费大增,目的就是阻止美日插手台湾事务,尤其是海军.去年,台湾问题缓和了.中国很聪明,陈水扁的力量主要在台湾南部,中国就特别照顾台湾南部来中国的投资商人.我认为台湾问题会在今后几年内解决,北韩问题也是.

中日问题很深,双方领导人处理得很不好,已走上冲突的道路(on a collision course).日本人认为,他们道歉了多次,可中国不满意,不报道.中国领导人发现,日本牌很好打,又容易打......胡锦涛在阻止砸领馆一事上动作太慢.

日方下层人士与中国人关系好,中国工人就不抱怨日方工头.高层不行,王毅大使在日本已失去信誉(lost credibility),双方已无友好关系可言.七十,八十年代双方关系极好.我查过过去的中国报纸,文革中,邓小平接见过四十多批日本访华团.那时双方都有一批极为了解对方的领导人,中方廖承志,生长在日本,对日极熟.日方....(傅说了一串日人名字,听不出谁谁,但肯定有田中角荣,可能有中曾根等.)也是生在中国,对中国

极熟.现在不行了,双方缺乏对对方了解的高层决策人物.低层有,但还没升到决策层(傅又说了一个日本人名字,不会是安倍晋三吧),他就了解中国,但还要等几年才能升上来.

战略上讲,美国希望日本多作一写贡献,不光是出钱.自卫队因为在日本重要性不够高,也想有些动作.而中国认为,日本这是第一步,然后会甩开美国.日本的军费没有涨,中国的军费则有巨大增长,日本对此很耽心,而双方未有就此进行讨论.

能源问题,双方没有相互信任.我认为国际组织应就此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利用,开发及保护资源.

入常问题,中方的决定很糟.日本有这么强的经济实力,应该入常.中国认为日本战争期间的行为使其不能

入常,但这不是入常的标准.中国是利用非洲国家来反对日本入常,这点很不聪明,今天的世界是透明的,你干的事,别人总会知道.你利用他人来干,让人更怀疑.

感情上讲,主要是二战.邓小平七十年代访日,不提这问题.到八十年代二战问题开始出现.胡耀邦访日很成功,他回国却失宠.主要问题发生在江泽民时代,江想表现他是对日强硬派,可实际上邓小平应更恨日本.

我认为,二战还不是感情的基本问题,关键是谁比谁更好,更强大.中国人有自卑感:你是我们的学生,现在却比我们强大.....

教科书问题不是一个主要问题,不要扩大化,这是一种噪音.只有不到3%的日本学校用那种教科书.还有,日本有人说,不存在南京大屠杀,这连日本报纸都认为不值得报道,中国报纸却登载了.日本政府也要多作一些事,比如教科书审查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