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宋子文官僚资本的形成--举办实业攫取私家财富 -- 云台峰上的123

共:💬3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选为董事长;

孔祥熙、宋子文和贝祖治当选为执行董事并执掌公司全权。股东大会,

任命宋子良为总经理,并选出21位董事和7位监事。

  当时明眼人不难看出,这家公司虽然自称“纯系私营商业公司”,事实上,其

所仰仗的仍是它的发起人和南京政府的关系。有了这些关系,何愁发财不成!当时

和该公司有联系的重要商业银行如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四明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中国国货银行和中国实业银行,后来都归南京政府控制。这样,照顾该公司做生意

的政府官员、公司股东和公司的经理们,基本上是同一网络上的人。因此该公司一

成立就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后来南京政府利用中国建设银公司,从政府系统本身借款。当时财政部想要从

政府控制的大银行借款时,就找建设银公司,由公司组成银行团筹措款项。如1937

年2月,该公司贷给财政部6000万元,财政部则以印花、卷烟和酒三税作担保。而待

该公司没有资金时,便从有股东关系的银行如中国银行、中央银行和交通银行等金

融机构直接借来。当时作为财政部长的孔祥熙,通过私营企业建设银公司做中间人,

从他所控制的政府银行得到借款。然而,孔祥熙也正是这家私营公司的董事长和主

要股东。

  由于当时政企不分,该公司得到政府关照,于是效益看好,资产迅速增加。公

司成立时只是1000万元资本,但一年后即1936年的6月就扩张到1亿元以上。这1亿多

元的数字中,约有9000万元是代表银行团放出的贷款。于是,该公司1936年纯利为

190万元,其盈利额度相当于资本额的20%。

  本来,该公司成立初衷,在于引进外资,可是后来在这方面却没能如意。由于

日本的反对和当时国内形势不稳,致使国外投资者不多。最初,宋子文曾和两个英

国公司,即汇丰银行和中英银公司进行谈判并于1936年达成协议,由他们和中国建

设银公司共同贷款1600万元,修通沪杭甫铁路。1937年宋子文又和英国公司接洽两

笔借款,一笔用于修建广州至梅县的铁路,一笔修建浦口至襄阳的铁路。可惜这两

项投资方在开始商谈阶段,即因“卢沟桥事变”发生而中止。

  由于吸收外资受阻,后来中国建设银公司的性质也便发生了变化。

  也就在这个时候,宋子文采取了行政干预手段。

  那天,宋子文一个电话,就把时任建设银公司总经理的弟弟宋子良召来,兄弟

二人开始进行筹划。

  “公司要发展,我看必须要紧密配合全国经济委员会活动。不然难免山穷水尽。”

  “我听大哥的。怎么办请大哥直言就是。”宋子良道。

  “我所说的活动,是指配合经济委员会江西办事处和西安办事处进行活动。南

京政府原来在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势力很弱,成立办事处可以扩张在这两个地区的势

力,同时壮大建设银公司的实力。”

  “那好吧。”

  “下一步计划,争取把全国的分公司尽快都成立起来。”

  于是,在宋子文的筹划下,中国建设银公司的一个个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成

立起来。

  首先是西安分公司的正式成立。当时名义上是协助经委会工作,实则为个人捞

利益。该分公司由前财政部税务署署长。中国建设银公司董事谢作楷任经理。中国

建设银公司西北分公司的主要活动,当时是同陕西省政府合办企业,开发一个电力

公司和一个煤矿。1936年8月,公司领导人和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正式签署协议,

拟开发上述计划中的电力公司和煤矿。

  接着就是中国建设银公司江西分公司的成立。

  1934年10月,总经理宋子良抵达江西南昌,讨论和江西省政府合办赣省水电厂

事宜。次年3月,宋子良再赴南昌,和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为建立水电厂签订了1

50万元的借款协定。

  嗣后,由于实力大增,1936年7月,中国建设银公司接替了当时全国建设委员会

的工作,开始经营重要企业,并向纵深发展。

  且说当年的全国建设委员会,成立于1927年,是蒋介石为照顾其追随者张静江

而成立的,张任委员会主席。这个组织成立以来,发展迟缓,至30年代初预算近10

万元,经营了几个企业包括南京电厂、戚墅堰电厂和淮南煤矿铁路公司等。其中南

京电厂是最大的企业,建立于民国初年,属官营企业。1928年由全国建设委员会接

管经营,发电量增加很大。戚墅堰电厂是1923年由中德合资建立的,位于江苏武进

县戚墅堰,专为无锡纺织厂和面粉厂供电。1928年10月改为国营后,至1935年该公

司发电量约增加 6倍。淮南煤矿铁路公司则是由全国建设委员会建立,矿区位于安

徽,1931年7月开始开采。为了运输方便,当时还修建了总长22公里的淮南铁路。至

1937年该公司资本达到1000余万元。

  1936年春天南京政府正式决定,将以上几个企业及其管理权由官方的全国建设

委员会,移交给私营的中国建设银公司,并签定了正式合同。当时为掩世人耳目,

合同上的移交不采取直接方式而是表面上以增资为理由,由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

命令建设委员会招收私股;而事实上,就是把全部新股卖给中国建设银公司。由于

此举合情合法,令外人看不出破绽。

  当时的合同上写道:建设银公司购买淮南公司股份的60%,建设委员会保留7%,

其余卖给上海的银行,以冲抵未付债款。南京电厂和戚墅堰电厂改组为扬子电气公

司,总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建设银公司占股份60%,建设委员会占40%。

  1937年5月14日,在新的所谓“私营”扬子电气公司成立会上,宋子文当选为临

时董事长。

  随着当时这些重要工业企业的购进,使得中国建设银公司如虎添翼一般,实力

倍增,进而成为宋子文属下的中国银行体系中最大的公司。该公司虽是私营公司,

可显然是南京政府间接插手私营工商业的一种力量。宋子文利用这个公司,为自己

也为公司的股东们赚得了很多利润,而这些股东,包括宋子文本人,就是南京政府

的官员或与南京政府有联系的人物。

  就这样,当年便形成了“蒋家王朝陈家党,宋氏家族孔家财”的新格局。

  此外宋子文的私营经济活动中,还有一个重要基地;便是中国银行。当年,他

拥有占中国银行1/4的资产。这在旧中国,也是一个不小的天文数字。

  有了钱和自己的企业,何愁不能干一番大事业呢?当时宋子文可谓是踌躇满志。

宋子文的下一步目标,便是利用上面的那些基地,积极垄断经营工商业,就像其父

辈当年一样,真正成为中国的大实业家。

  宋子文首先选中了纺织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宋子文利用中国银行,通过抵押借款摆占了不少丧失赎

买权的纺织工厂。当时,他用这种办法有力地控制了15家纺织企业,拥有35万纱锭,

大约占华资纱厂的13%。并且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还利用债权关系直接经营7家丧失

赎买权的工厂,又投资经办4家,由银行的附属机构收购了4家。于是,中国银行的

财产一时间遍及全国。如河南的豫丰纺织厂,原系受到美国教育的实业家穆湘阴在

1932年设立,该厂是当时内地最大的工厂之一,在经济萧条时期倒闭,1934年归于

中国银行。还有山西的雍裕纺织公司也因破产,于1936年冬天为中国银行购得。

  在此基础上,宋子文当时还和一些省政府联营开展投资活动。如1937年4月,中

国银行和湖南省政府合建衡中纺织公司,资本总额为350万元,其中70%由中国银行

组织上海财团认购,20%由湖南省政府认购,10%由湖南的私人资本认购。、中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