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 国民党时期的军事体系(1) -- 自向荒郊寂寞红

共:💬16 🌺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 国民党时期的军事体系(1)

一、成立党军的背景:

现在我们都知道:决定民国之后政治局面的是军事实力。而民国之后,为护国、护法而奔走、奋斗的孙中山先生,有跟随他的党,也有用来反对北方政府的位于南方的军政府,但始终没有军队,没有属于他自己的军事力量。在如何结束当时中国混乱的政治局面这一问题上,孙中山与北方的段祺瑞、吴佩孚没有区别:都是要搞武力统一。一方要南征,一方要北伐,但没有一支听命于自己的革命的军队,北伐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孙中山先后依赖的各种军事实力都背叛了他。民六(1917年),从朱庆澜处拨过来的警卫军20个营,本来是有希望成为孙中山的第一支革命军队,但交给陈炯明编练成强大的粤军后,在扫平两广、赶走陆荣廷,准备北伐时,居然炮轰总统府,叛变了孙中山。这是一次被称为“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的打击;自己一手扶植的亲信最后居然武力相向这对孙中山是个极大的刺激。比较苏俄,中国的辛亥革命要早上六、七年,可同样是革命党,相差何止宵壤!于是,二十年代的前几年,孙中山晚年的最后岁月里,一个重大的转折是以苏俄为师,改组党,编练革命军队,创办革命军校。二十世纪后来的轰轰烈烈的运动也都肇始于此。

二、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的创立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黄埔军校事实上是个试点,用来试验党应该如何领导军队。后来在北伐战争中所向披靡的国民革命军,其建军体制都是学的由黄埔校军发展而成的党军的体制。而黄埔校军的基本骨干都是从黄埔军校出来的第一、二期的黄埔学员。黄埔军校的教育使得这批青年在短短半年之内就成为信奉三民主义,严守党纪、军纪的革命战士,全然没有当时军阀部队里的暮气。所以了解了黄埔,也就很大程度上了解了北伐成功的原因。因此,我们先来谈谈黄埔。

1、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在近代军事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确立了党对军的领导,在军校里引入了政治工作制度,又通过建立校军,在部队里引入了党对部队的直接指挥。这两样最初都是学习苏联建军经验的。

成立经过:1924年1月24日中国国民党一大期间,决议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一大之后,一月底,苏联的第一个军事顾问小组应邀参加军校筹备工作。三月份(3月27日),新生(黄埔一期)入学考试;5月5日,新生入校。在黄埔长岛上共培养了七期黄埔生,以后迁往南京。

组织:黄埔军校的组织图如下:

第一区队

军 政治部 第一队 第二区队

第三区队

事 总理 教练部 学生总队 第二队

第三队

委―校本部―校长 教授部 第四队

员 党代表 总教官室战术总教官

会 办公厅 管理部(处)

军需部(处)

军医部(处)

24年11月,由于蒋介石 “当时急于部署军事,不克致全力于本校”,故增设教育长,在党代表,校长不在时总揽校务。12月,因设立校教导团,在校本部又增设参谋处。25年4月又添军法处及军械处。26年,由于各军都仿效国民一军设立军校,军事委员会将各军所办军校合并,改“陆军军官学校”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组织构架上,除政治、教练、教授3个部不变外,其余各部改为处,并增设入伍生部、经理部、军械处、编辑处和兵器研究处。

与同时代的其他军校相比,黄埔军校是十分的不同,因为它是国民党的军校,是由党掌握的军校。体现在几点:

第一,党代表制。军校的党代表是国民党在军校的代表,对校长的行政命令有副署权,他的职责是监察校内行政,指导党务进行并主持训练事宜。一句话,即对军校学员的意识形态负责。这种党代表制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党代表的权利很大,与校长同为学校的最高长官。

第二,国民党特别党部在学校的建立。黄埔生一入校即为党员,除了军校的纪律外,还要受党纪的约束。特别党部的组织图如下:

监察委员 校本部―执行委员会-党小组

军校 委员三人 教授部党部

中央党部―特别党部 候补二人 校署部处党部―执行委员会

执行委员 其余各部党部

委员九人

候补五人

军校的每一个成员除了军校的生活外,还要有党员的生活。

第三,黄埔生在军校除了军事训练外,还要接受大量的政治训练。军校特设政治部以负责。每个学生对还配有政治指导员。军校的特点正是政治教育与军事教育的并重,而实际又是以政治教育为主,军校的军事教育只是属速成性质,因为它的学习时间只有六七个月至一年。在军事教育的课程上与当时的保定军校的课程没有多大区别(主要包括典、范、令及四大教程―战术、兵器、交通、筑城)。黄埔生的军事素质是在实战中成长起来的,黄埔学生参加过平定广东的各种战役:平定商团,两次东征,平刘、杨等。所以,使黄埔军校与众不同的是它的政治教育。包括的课程有:三民主义、国民革命、社会进化史、中国国民党史等等。正是党与军校这样紧密的结合,才培养出了一批批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的革命青年。他们不单会放枪,而且懂得向谁放枪。这也是从黄埔走出的党军之所以会有如此强的战斗力,以致在很短时间内就北伐成功的原因。

2、校军到党军

军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举动就是在1924年的11月、12月,利用黄埔一期毕业生为骨干,建立黄埔校军:教导一团、教导二团;25年4月,这支校军脱离军校,组成党军,由蒋任党军司令。教导团的建立在中国建军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以后国民革命军的前身。国民革命军又被泛称为党军,即强调党对军队的政治领导,而这恰恰是从教导团开始的。

教导团的编制采用“三三制”,即一个团三个营,一个营三个连,一个连三个排,一个排三个班,一班6伍,一伍2人。这个“三三制”后来为国民革命军完全沿用。

教导团的另一个特点:党对军队的领导。体现在两点:第一,从连到团均设党代表,党代表为所属军队之长官,其所发命令与指挥官同。军队指挥官的行政命令,党代表须“副署之”,才得生效。可见党代表权力之大。党代表的职责是:负责指导所辖各级各代表及政治部、党部开展政治工作,协助军事指挥官执行党的指示和上级军事机关的训令,巩固与提高部队纪律等等。第二,教导团还从连到团设立党部,党代表是由校政治部挑选、培训并派出的,是自上往下任命的。

连以下设立党小组,党小组每星期至少须开会两次,党代表亲往参加会议,执委轮流参加。

第一营 营长 一连连长 一排排长

校长 教导一团 党代表 党代表 二排排长

校 党代表 团长 第二营 二连连长 三排排长

本 党代表 三连连长

部 参谋处 参谋长 第三营

特务营、侦探队、机关枪连、

政治部 二团 特种部队- 蓣重队、通信队、卫生队

各级党部是自下而上选举出的,每级党部都有执委会、监委会,全体官兵皆自动为党员。

党军成立后,在24年到26年短短两年内,为平定广东立下了赫赫功劳。平定商团,两次东征,驱逐滇桂军;有严格政治训练和政治领导的黄埔军在战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证实了政治工作在军队里的开展是卓有成效的。这支部队也成了蒋介石的实力所在。最终蒋登上了领袖的地位,正是依靠这支军队以及灵活的政治手腕。

三、国民党一大~北伐前(1924.1-1926.7)

1、背景

这个时期的主要大事有:24年一月份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黄埔军校的创办;商团的叛变;党军的创建;第一次东征;孙中山的逝世;平定滇、桂军;成立国民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中山舰事件;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成立。

2、军委会

成立与权责: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取代大元帅府正式成立;7月3日,中华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军事委员会受中国国民党之指导及监督管理,统率国民政府所辖境内海、陆军、航空队及一切关于军事各机关,是国民政府最高军事统御机关。在以后的大多数时间一直如此。在北伐期间,军事委员会的权力大部分移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北伐胜利后,一度被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替代,但不久又恢复,直至抗战胜利后才被再度取消,代之以国防部。

中执会

政治委员会

国民政府

军事部 军委会

常委会

政 参 海 航 军 秘 兵

治 谋 军 空 需 书 工

训 团 局 局 局 厅 厂

练 国民革命军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组织体制:军事委员会以委员若干人组织之,并于委员中推举一人为主席;1926年1月上旬,军事委员会设立常务委员会,以汪精卫、谭延贻、蒋介石三人为常委。另有委员一名由国民政府特任为军事部长;军事部长的职责为:国民政府对外军事关系的代表人;国民政府各种军事问题决议案之代表说明者;国民政府有关一切军事文件,须由主席及军事部长共同签署方生效力;同时军委会内,对国民政府有关文告及命令,须由军委会主席及军事部长共同署名行之;省政府之军事厅受军事部长指挥;军事部在26年底为军委会取代。军事委员会设政治训练部、参谋团、海军局、航空局、军需局、秘书厅、兵工厂等机关;此时的海军十分弱小,共有大小船舰60艘,计8136吨,较大的只有3艘:福安1700吨,飞鹰850吨,中山780吨。空军也十分弱小,北伐开始时航空队的飞机、飞行员都是广东地方借调。北伐军直到27年宁汉合流之后,也才有飞机14架,编制人员972人。军事委员会之议决事项,须经出席委员三分之二通过方有效,如多数委员不在军事委员会所在地,主席与委员一人有决定处置之权;军事委员会所议决之件,由主席署名,以军事委员会名义用命令行之,其关于政治训练部及军需者,除呈主席署名外,须有该管机关长官副署。关于国防计划实施、军事动员、军事改革、高级军官及同级官佐任免、陆海军移防、预算决算及高等军事裁判等暨其他与国民政府之政策有关事项,其文告及命令应由军事委员会主席及军事部长之署名行之。

国民革命军:1925年7月,军委会建立,一个月后,即8月26日,军委会为统一军政,将党军及建国各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分别编成国民革命军第一至第五军。1926年1月、3月、6月又相继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六、第七、第八军。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由黄埔校军改编而成,辖五个师,其中有两个师是由许崇智粤军改编而成。第二军:由湘军改编而成,谭延贻任军长,共辖三个师。第三军:由滇军一部发展而成,朱培德任军长,共辖三个师。第四军:由陈炯明粤军第一师发展而成,原是邓铿任师长,在陈炯明叛变时脱离而出。四军军长李济深。第五军:由陈炯明粤军分化出来的,军长李福林。该军共辖两个师。但该军原十三师划拨四军节制。第六军:1926年1月编成,军长程潜,该军辖三个师,其中十七师是由广州国民政府警卫军编成。第七军:是由广西李宗仁、黄绍告所部编成。25年初李、黄、白打败桂系沈鸿英,又在国民政府帮助下击败了滇军唐继尧的来犯,统一了广西。26年3月,国民党中央决定成立两广统一委员会,统一两省政务。同时将广西部队编为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全军辖九个旅二十一个团。第八军:由湖南陆军唐生智第四师改编而成,共辖四个师,一个教导师。

国民革命军各军的组织编制基本上是沿袭黄埔校军,以第一军为各军建设的榜样。革命军以师为陆军建制单位(除七军外),采取“三三制”组军,即自班至师,皆以三进,一伍二人,一班六伍,一排三班一连三排,一营三连,一团三营,一师三团。另外,团配有机枪连、侦察连、通讯工兵连等,师设警卫营、炮兵营、补充营、通讯连等。每师编制5500人左右,七军以旅为建制单位,每旅辖二团,共3200人左右。

3、党与军的关系:

军事委员会的设置,是学习苏联的经验,以加强党对军的领导。它的最大特点也是以党统军。体现在几点:

A 军事委员会的委员由党的中执会遴选,然后交与国民政府特任;军事委员会必须对党、国民政府负军事责任。

B 与黄埔军校类似,国民革命军都设立特别党部,军、师、团、连各级均设有党部。各级党部通过选举产生执委会和监委会(连只设执委会)。军师司令部里各部处以及营和排均有党小组,凡国民革命军官兵均为党员,除受军纪束缚外,还要受党纪约束,士兵均需过党员生活。

C 国民革命军各军自军以至连各级都设有党代表。党代表制是黄埔校军时开创的。其权责与黄埔校军时大致类同,即党代表是国民党在军队的代表。党代表与军事指挥官同为所属军队之长官,其所发命令与指挥官同;对于指挥官之命令有副署权。他的职责是:领导所辖各级党代表及党部、政治部开展政治工作等等。

D 国民革命军各级党代表、军事委员会下辖海军局、航空局、中央政治军事学校、参谋团及军需局之党代表,统统辖于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政治训练部受军事委员会指挥,掌管军队中政治人员(包括党代表)之选择及任命,并有权指挥“军队中之一切党务工作员及其他政治工作者”。它通过各级党代表、政治部行使命令。军队中政治部设于军、师、团各级,政治训练部的主要职责为:“指示国民革命军之党务、政治及文化工作”。政治训练部设主任1人,下设总务处,辖文书、财务、收发3个科;宣传处辖宣传、文化教育、统计调查、编辑4个科;党务处辖党务、组织2个科。从政治训练部的职责权力来看,它是军事委员会里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它掌握的是军队里的党权。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国民党中央临时全会作出决议,在中央党部设立军人部,将原归政治训练部直辖的各军事机关党代表改为直隶中央军人部,党代表的任免“由军人部以中央党部的名义行之”。这事实上是把军队里的党权从政治训练部剥离出来,政治训练部的权限因此变小,成为北伐总司令部的从属机构。

4、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

成立与权责:1926年6月4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正式通过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案。6月5日,任命蒋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授权组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7月7日,公布《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规定:

A 总司令由国民政府特任,并兼军委会主席,统辖国民政府下之陆海空各军,对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军事上负完全责任。

B 总司令部设在军事委员会内,军委会原辖各军事机关都移于总司令部,只保留秘书厅办理军委会会议文件、会议记录事宜。厅长一职则由总司令部秘书处处长兼充,不另委人。

C 出征动员令下后,即为战事状态。为图军事便利起见,凡国民政府所属军、民、财政各部机关,均须受总司令之指挥,秉承其意旨办理各事。

D 总司令出征时,设立治安委员会代行总司令职权。其决议案中之“关于军事者,交与总司令部执行。

E 北伐期间,为巩固后方治安,将广东省划为7个警备区,直辖于总司令部,并设立后方留守司令部,以李济深为司令。

由以上规定,可见总司令部不仅取代了军事委员会之职权,而且大大扩大了。它集军政于一体,是国民政府北伐期间最为重要的机构。

5、蒋介石的崛起

蒋介石的崛起是与党军的壮大密不可分的。黄埔校军的建立以及随后的第一次东征的胜利,平定滇桂军的成功,使得党军和它的领导人蒋介石的声望都急剧上升。但直到25年国民政府成立,设立军事委员会,蒋也只是国民政府的一名重要将领,掌有国民革命军一军的军权。至于党权,甚至军队里的党权都不容他插手。廖仲恺被刺杀之后,国民革命军的总党代表及各军党代表都由党内之老汪精卫担任。但是随着蒋介石军权的扩张以及他强大的个人政治野心,从军权到党权的跳跃,他轻易的就完成了。蒋的军权扩张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与汪联手,成功的驱逐许崇智,改编他的粤军。自此以后,蒋就取代许成为军中第一人。而从军权向党权跳跃,最重要的一幕发生在26年上半年:“中山舰事件”是军权对党权的悍然蔑视,也是国民党以党治军原则的第一次公然违叛。蒋介石在没有党代表及军委会的允许下,擅自调用部队,又是抓人又是戒严。而身为国民政府主席、军委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党代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党代表的汪精卫空有这些名号,对于蒋介石肆意的军事行为竟无可奈何,居然软弱的跑去法国。蒋介石如此轻易的就尝到了军事实力带来的甜头。“中山舰事件”之后,他借整理党务,开始插手党权,不仅将共产党人从中央党部赶出,还当上了中央党部组织部长,更于北伐前当选为国民党中执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由张静江代理)。军队里的党务、党权,他通过在中央党部设立军人部,自任部长,直接接替政治训练部,掌控了军队里党代表的任免。26年7月组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之后,他就走得更远了。党、政、军的大权都握于总司令手里,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从军权开始。这预示了国民党以党治军的失败,同时事实上也是当时社会一个逻辑的必然结果:军权在乱世里是最重要的。

四、北伐(1926.7-1928.10)

1、军事委员会

自北伐开始到28年8月定都南京、宣布训政开始,这段时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军委会组织大纲的修正多达四次。第一次发生在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当时国民革命军势如破竹,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国民党中央决定迁都武汉。同时为了限制蒋介石日益膨胀的权力,提高党权对军权的驾驭,对委员会的组织大纲作了修正。主要有:军委会设立于中执会之下,军委会不设主席,设主席团7人,成员由中执会指定;由主席团执行中执委关于军事之决议及军委之决议,并处理日常事务;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只是军委会一员,由军委会提名,中执委任免;军官的任免也由军委会决议,中执会通过总司令执行;总政治部改归军委领导,负责军队的党务与政治工作;同时撤消中执委下的中央军人部。这样一来,蒋介石的军委主席、军人部部长事实上都被剥夺,而更重要的是党权再次压倒了蒋的军权。

政治部

中执会 军委会 主席团 参谋处

秘书处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

对于这样的一次修改,蒋介石显然不会满意。他在发动“四?一二”政变后的一个星期,就在南京宣布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并对二届三中全会的一切决议“一概否认”。4月29日,南京国民政府也公布了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对二届三中全会军事委员会问题作了修改:取消主席团,设立常委会。常委是从委员里选5-7人充任的,常委里又选1人为主席。这基本上就恢复了广州时期的军委组织体系。同时还规定军委会下设四个厅:总务厅、参谋厅、军务厅、军事教育厅;四个处:海军处、航空处、经理处、政治训练处。这是北伐期间对军委会组织大纲的第二次修改。

第三次修改发生在宁汉合流之后。1927年8月,蒋介石下野为宁汉合流铺平道路。9月,宁、沪、汉三方组成中央特别委员会。11月,中央特别委员会修正公布了《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裁军委会主席,重置主席团。军委会议案与命令,由主席团常务委员署名,常务委员由军事委员所在地之主席团委员推定之。军事委员会设主席团、办公厅、参谋厅、军政厅、总务处、经理处、审计处、军事教育处、政治训练部及兵站总监部等机关。

但这次修改之后没多久,1928年1月,蒋介石复出,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2月12日,国民党在南京举行二届四中全会,对军委会组织大纲又作修改,这是第四次修改:重新设立军委会主席,主席从军委常委中指定。改主席团为常委会,常委由中执会在军委委员中指定,交由国民政府特任。委员会设常务委员办公厅、参谋厅、军政厅、总务厅、经理处、审计处、军事教育处、政治训练部等机关。同时还公布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组织大纲,其中规定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任军委会主席。蒋介石似乎特别偏爱广州时期北伐前的军委会设置,在这种来来往往的拉锯战般的修改中,他始终主张要设立军委主席。而且他在二届四中全会上获得了全面的胜利,不单是军委主席、总司令,而且还被选为中央政治会议主席,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2、军与党政关系

在围绕军委会-国民党最高军事领导机关的斗争中,蒋介石最终大获全胜。在这一胜利背后,支撑他胜利的是他的军事实力。军权压倒了党权。二届四中全会通过蒋之“整理党务案”,规定停止各省党部活动,由中央派员整理等等。而当时中央党部名义上是丁惟汾负责,实际上大权是在中央组织部长陈果夫手上。所以蒋介石通过党务整理,掌握了党权。这事实上意味着党权的衰落:蒋控制党权只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军权。党权的衰落还体现在军队内党的色彩逐渐淡化,在北伐途中收编的各路军队,有的还装装样子任命政治工作人员,而有的连这点门面都不装点了。至于北伐期间成长起来的几大军事实力派,如冯玉祥、阎锡山,他们的部队更是不容国民党插手。所以到了大革命后期,党代表制事实上是被政治训练部取代,而特别党部也只是在师一级以上还保留,但也不是民主选举,而经由上级派专职政工的党员兼主其事,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松散组织。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处于军政时期。军政时期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有权集军、政大权于一身。28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再次北伐。同时为方便作战,设立了战地政务委员会,处理战区内民政、财政、外交、司法、交通各政务,直隶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受总司令指挥。战地政务委员会设民政、财政、外交、司法、交通等处,各处设主任1人,办事员若干。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国民政府特派,委员会还设秘书长1人,秘书若干。战地政务委员会在28年6月奉军退出山海关,北伐任务完成之后撤销。

北伐期间,北伐军自身发生分裂。同时在北方又有两股新的军事实力派加入北伐阵营。北伐军分裂的结果是:宁、汉两方政府以及唐生智、李宗仁、蒋介石三个实力派。但由于李宗仁与蒋介石的合作,唐生智被打败,所部被收编。而宁、汉双方又在冯的调和下“合流”。所以到28年蒋复出,召开二届四中全会,当时有四个大军事实力派:蒋、李、冯、阎。为了收买各实力派,同时也是对既有事实的承认,二届四中全会上,除选蒋出任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外,还在广州、武汉、开封、太原四处设立政治分会,以李济深、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分别为政治分会主席。但规定政治分会专理政治,不兼管党务。关于政治指导之区域,则广东、广西属广州分会;湖南、湖北属武汉分会;河南、陕西、甘肃属开封分会;山西、绥远、察哈尔属太原分会。政治分会于1928年8月二届五中全会上被裁撤。

3、军队的编组

北伐军自北伐开始,一路过关斩将,战事进展迅速。同时随着战场上的胜利,北伐军也不断扩编改编。1927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将北伐军改编为两个集团军。其中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为蒋介石,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四个方面军及总预备队;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为冯玉祥,第二集团军由国民军改编而成。包括冯玉祥的国民一军,胡景翼国民二军,孙岳国民三军,魏益三国民四军,方振五国民五军。同时武汉国民政府还任命阎锡山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但为阎拒绝。宁汉对立,汉方委任唐生智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率队东征,但为李宗仁部击败,残部为李宗仁改编,李宗仁新桂系实力大增。1928年二届四中全会之后,蒋将北伐军改编为四个集团军。第一集团军辖第一至第六6个军团及总预备队和后方警备部队。同时还收编了大量的地方部队及残兵。如第十三路军、暂编第一、二军等,总司令为蒋介石。第二集团军为阎锡山的晋军改编而成。第四集团军总司令为李守仁,他在北伐结束时已俨然是一大军事实力派。第四集团军分驻河北、湖北、湖南和广西,共有十六个军,两个独立师。、除此四大集团外,还有由李济深担任后方留守总司令的后方留守部队改编而成的第八路军,辖四军、五军、十六军、十一军。此外还有西南各地方军,如滇军、黔军及川军各军。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政府委任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将军队改编为国防军和省防军。国防军步兵制为旅制,炮兵为团制,工兵为营制,省防军步骑为团制。计有陆军一个师另24个旅,骑兵5个旅,炮兵3旅,工兵8营,空军5个大队,海军3个舰队,3个陆战大队,共约308人。

4、海空军的发展和后方勤务

北伐时期,北伐军海军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北洋海军的投诚。1926年,北伐东路军攻入福建,北洋海军第一舰队陈季良归附。27年,北伐军攻打沪、宁时,北洋海军司令杨树庄易帜。27年3月23日,杨树庄就任国民革命军海军总司令,直隶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下辖第一舰队、第二舰队、练习舰队及鱼雷游击大队,还有要港司令部、海军陆战队等等。1924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海军舰统共44艘,排水量达30201吨。1928年度海军舰艇统共50艘,排水量34361吨。

空军的发展很慢,主要依靠的也是收编各路势力的航空实力,比如苏浙联军航政司令部接收后,所需飞机被编为2个队。北伐军攻克南京后,又接收鲁军遗留飞机成立航空一队。27年4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航空处设军事,经理2科,并辖有飞机2个队。9月,改隶军委会,增设政治部、总务科、参谋室。28年1月,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设立航空司令部,所辖除第一、第二飞机队外,增设水面飞机队1个队(从海军划拨而来)。

25年7月军委会成立时,其下即设有军需局,以指挥后方勤务和战时的兵站,旨在保证战斗的顺利进行。26年北伐开始后,总司令部内设立兵站总监部,有总监、副监、参谋长各1人。兵站总监下设参谋处,掌计划设施;设交通处,掌运输通讯;经理处,掌粮秣械弹;卫生处,掌伤病官兵收容治疗。同时兵站总监部在每一个军设两个兵站分监部,收集由兵站基地或集积场运来之军品,向野战部队分别输送。或收集由各野战部队后送之物品,转送于兵站基地。兵站总监部还在兵站线路上适宜地点置分站,各军之兵站线按情况一线或数线置分监部。有关战线的选择、后方的警戒、仓库的设立则按战斗需要予以权衡实施。28年北伐后期,总监部分监部有所裁撤,但基本组织不变。依集团军战斗序列,每军团设分监部,统属各军兵站支部,师的兵站事务则以分站办理。兵站的设置,改变以前以日行程设站的方法,采取在陆路上取相当距离与适宜地点设立分站。若有铁路和河流可资利用,则设于水陆交换之地和船舶运输交换处。各兵站下设1个通讯排以传递公文,1个押解班以护送军运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