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中国计算机事业回顾-左克 -- bshu

共:💬56 🌺2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三. 中国计算机事业在毛泽东时代之后的短暂辉煌

从文革结束到80年代初的这段时期,我国科研队伍基本上继承了毛泽东时代

的传统,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还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进口成套件或关键件的

组装,并积极开展引进技术本土化的工作,在计算机事业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

方面继续取得一系列成就。但是在这一时期,也存在一些失误。

  在1977年4月的全国微型机专业会议上,确定了中国微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参

照Intel 8008的DJS-050系列五个机型,以及参照Motorola 6800的DJS-060系列四

个机型。这两大系列的样机于1980年前后陆续研制成功。[文献5]

  在1979年11月陕西的微型机交流会上,参展的国产微型机有六十多个品种,

包括我国当时速度最快、外部设备最齐全的微型机DJS-061-1。[文献10]

  1982年,参考DG公司NOVA 16位小型计算机,采用国产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DJS-153小

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同时,与NOVA-3机兼容的DJS-185机也由上海电子计算机厂完

成。[文献2]

  1983年,中国国防科技大学自行设计的“银河I”巨型计算机通过鉴定。它是

一个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系统。成为我国第四代计算机中的巨型机代

表机型。

  同年,南京的734厂研制成功紫金1号,这是美国苹果公司的仿制机;装有中

文操作系统CCDOS的16位长城0520-A诞生;浪潮公司通过采用英特尔8088芯片,以

进口元散件为主,组装的0520微机在济南诞生。

  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方面,截止到1983年,16K MOS动态存储器研制成功,

8位机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品种基本配套,4K MOS静态存储器进入小批量生产,高性

能4位处理机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电子器件工业总公司研制成功6800八位微处理器

(仿制美国Motorola公司1974年推出的6800),甘肃天光电工厂生产出64位、256位

、1024位双极型ECL存储器,上海无线电十四厂生产出CMOS大规模集成电路(1981年

),等。另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关键设备研制工作也取得一定的进展,不少

基础材料基本达到生产要求。[文献11]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元件五厂和上海无线电十四厂于1979年研制成功单片8080八

位微处理器[文献8]。8080为美国Intel公司1974年的产品,西德仿制出该类产品

是在1980年10月(Siemens SAB 8080 A-C),苏联是在1986年(Eastern Bloc 8080

KP580BM80A)。这标志着我们此时与美国的差距只有5年。

  这个时期,国际计算机行业出现两个新的变化。一是美国IBM公司于1981年推

出了个人计算机(PC),从此计算机开始进入家庭。第二个变化是微处理器(CPU)

的研发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PC机的出现得益于CPU的价格不断下降和速度不断提

高。PC机出现后,国外一些从事计算机研制的科研人员逐渐独立出来,专门从事

CPU设计。

  我国及时注意到了第一个发展趋势。1983年2月召开的全国计算机协调工作会

议上,把生产IBM PC兼容机定为发展方向,提出“照着IBM的PC做”。所谓“照着

IBM的PC做”,并不是现在电脑市场上的攒机,实际上当时没有任何设计图纸可供

参考,完全靠自己摸索。但是对第二个变化,我国没有注意,虽然此时已经可以

仿造出8080、6800等CPU芯片,没能及时将CPU的研究独立出来,专门培养,这为

日后中国微机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在对待技术引进和发展高端计算机方面,当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以“银河

I”巨型计算机为例,这项工程耗费1亿元人民币,由于片面追求国际最先进技术

,忽视了国内相关部门的协调、促进和合作,硬件大量从国外购买,没有使我国

的整体技术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步。此时国内一些具有实力的集成电路科研和生

产单位,由于得不到足够的经费进行技术开发和设备改进,生产的计算机硬件没

有得到一展身手的机会。这样,国际上早在1978年就已经开始出现了超大规模集

成电路,而我国却在迈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路途中慢了下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