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西晋春秋 -- 陈不到底
228 下半年
大战之后,孙吴举国庆祝,群臣各有封赏,曹魏这边却是吵成一团。曹休撤军以后越想越气,十分窝火,就指责贾逵援军来得太慢。这倒怪了,曹休不感激恩人,反而倒打一耙。原来曹休一直都与贾逵不和,早先曹丕想授予贾逵假节权利,曹休就说“贾逵性格刚硬,素好辱侮诸将,不可为督。”曹丕知道贾逵这个缺点,既然曹休也这么说,这事就此作罢。如今,曹休指派使节要求贾逵上缴豫州刺史节杖,贾逵面对假黄钺代表皇帝的曹休,直脾气说,我是给国家做刺史的,不会(因为你这样的私人原因)放弃节杖。
两人越闹越僵,回兵之后,曹休、贾逵两人上表互相指责。其实大家都明白曹休是在无理取闹,可因为他的宗亲地位,朝廷就把这个事压下来,贾逵既没有因曹休指责而受罚,也因曹休指责而没有受赏(要不是贾逵,曹休绝对全军覆没)。
曹休看到洛阳毫无表示,想起自己宗室之重,却如此大败,损失军队辎重无数,于是上书谢罪。曹睿没有责怪这位大司马,反而派遣使节慰问。结果曹休悔恨交集,背上长了个大毒疮,回军不到一个月就死了。(曹丕、曹休、夏侯尚这一拨,气量一个赛比一个小)
而贾逵也因朝廷的不公平待遇,不久病重去世,儿子贾充年仅12岁。(*注二十二)
这次魏吴大战,计划是司马懿出的,可是却遭到如此结果,原因还是曹魏这些北人对南方的不熟。曹休就因为生长在吴地,而被主以征东重任;司马懿攻破三面环水的上庸孟达,也被委以水军;张郃在关中、荆州之间调来调去,还是因为这个时候的曹魏中级将领,只有张郃有过水军得胜的经验。
曹睿深感将帅人才不足,下诏公卿近臣举良将各一人。
曹休死后,曹睿将之前发表先见之明的满宠提拔为代都督扬州诸军事。而在同曹休战败撤退时,扬州刺史王凌临危不乱,也被曹睿嘉奖转豫州刺史,王凌与去世的贾逵关系很好,到了豫州后,丝毫不比吏民敬仰的前任差,这位汉末风云人物王允的侄子开始显露于曹魏。(*注二十三)
另一面,曹睿对曹休被骗而死愤愤不已,就你孙吴有诈降,欺我曹魏无人乎!曹休死后不久,曹睿选定了一个刚刚二十出头的青州人隐蕃,让他投奔孙吴。临行前隐间谍问任务是什么,曹睿看着这位能言善辩的年轻人说,你争取去做孙权的廷尉(类似法官),找机会重判大臣,离间他们内部。两年后,在孙权身边出现了一位堪比东方朔、弥衡的能言善辩之士,搅得孙吴一阵大乱。(*注二十四)
曹休在东线大败,关中的军队跟着张郃在荆州搁浅。平生谨慎的诸葛亮一时贪图时机,在第一次北伐失败不到10个月后,十二月仓促率军出散关。却发现渭水边的陈仓城早有所准备,诸葛亮没有把守城的郝昭等一千来人放在眼里,劝降不成,遂指挥数万人马攻城。(*注二十五)
陈仓城虽小人也不多,可诸葛亮和郝昭把攻城守城的那一套全都亮了出来:
诸葛亮上云梯、冲车;郝昭就用火箭射云梯,流星锤(连绳石磨)砸碎冲车。
诸葛亮一边架百尺高的井阑居高临下往城里射箭,一边填充护城沟;郝昭又筑双城墙。
诸葛亮挖地道;郝昭就在城里横向置木栅拦地道。
郝昭坚守二十多天,连坟冢里的棺材都挖出用来守城,一千多守军上下一心,陈仓小城愣是没让诸葛亮攻下来。
诸葛亮被拖在渭水边,曹睿在洛阳火线调将,荆州的张郃又赶回关中。张郃率三万人马临行前,曹睿亲自把酒送行,“将军现在出兵,诸葛亮还能拿下陈仓么?”张郃不慌不忙回答说,“臣还未到,诸葛亮就应该逃走了;我算他此次军粮也不过带了十天而已。”
张郃果然说得不错,等到他星夜赶到陈仓时,蜀军早已粮尽退兵。诸葛亮临走时,一个不知名的魏将王双追击,被蜀军设伏击杀。
曹睿大赏功臣郝昭,又把张郃召回洛阳,嘉奖为征西车骑将军。
将近年底,远在辽东的公孙渊成功胁迫叔叔公孙恭让位,于是上书请求曹魏政府承认自己的合法地位。辽东的公孙氏,从公孙度就开始山高皇帝远,公孙度子康,康弟恭都是投机的地方豪强,曹魏一直没有精力去管他们,这次曹睿也想按老规矩办事。
侍中刘晔上书说,"公孙一氏在辽东是汉末就开始了,公孙氏依靠远山深海之力独立于朝廷之外,还勾结胡夷,所以一直都很难消灭。但是这样的独立势力存在时间越长,威胁就越大。不如趁现在公孙渊刚刚自立,肯定他还有仇家,此时突然出兵远征,再联系公孙渊的敌人,肯定轻易能将公孙氏解决。"
可这个时刻曹睿缺少担当重任之人,年轻嚣张的公孙渊得以在辽东继续逍遥。
*注二十二
此处八卦一下。魏的法律虽然禁止民间因私仇互相仇杀,但对报父仇这样的杀人却规定是无罪的,原因是尊重儒道所说的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那种君君父父的理论,这在两汉时就是不成文的规定,魏更是明确成法律,但凡是为父、为夫、为先辈报仇的,曹魏时期的例子几乎都是赦免。
贾逵的死很大部分是因为曹休,贾充年幼,曹家对他是只有怨恨,没有恩泽。贾充后来竭尽全力投靠司马氏搞掂曹家,是为他老爸报仇啊~~~
八卦、八卦,看看作罢。
曹休有个儿子曹肇,也年龄不大,后面都会提到。
*注二十三
王凌在曹操时是个掾属官员,曹丕后擢升兗州刺史,大胜吕范水军时立过功,转为青州刺史。225年利城郡兵变后,青州徐州一带十分混乱,王凌请出青州本地大族王基做刺史别驾,布政施教,赏善罚恶,政绩超然。随后朝中将王基征召,王凌恳请召回王基,不久司徒王朗又征辟王基,王凌坚持就是不放人;随后司马懿听说王基大名,也要征辟王基到身边,王凌只好放人,结果在半路上,王基被皇帝半路‘劫’到洛阳做中书侍郎去了(就是中书令孙资的属官),中书是皇帝身边最红的部门,这下就没人吭声了。
王凌随后转为扬州刺史,如正文所说在政坛要一路飙升了。
*注二十四
自从周鲂割发诈降之后,魏、吴之间互派了好多间谍,隐蕃算是成功且知名的,这个事在魏那边不见记载。关于曹睿指派的事,是吴人所写的吴录记载的,不知道是不是为吴国君臣看错人找借口。隐蕃230年投降到吴国时仅22岁,给孙权上表后,以能言善辩名闻内外,从上到下一片赞誉,后任廷尉监(类似助理法官)。
不久阴谋造反,失败潜逃,被抓后孙权问他:“何乃以肌肉为人受毒乎?”意思是你难道受人制约么?
隐蕃回答说:“孙君,丈夫图事,岂有无伴!烈士死,不足相牵耳。”孙先生,这种事您还不明白么,怎么可能我一个人。我现在是烈士了,不想再牵连别人。
孙权处死隐蕃后,恼羞成怒,把之前说隐蕃好话的朝臣都训斥一顿,廷尉(大法官)郝普因此自杀,此时50多岁的孙权已经开始糊涂,猜忌臣下,恐怕是因为自己这些年老是说错话,办错事,还容不得别人说,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越抹越黑,越黑越抹,孙权后来宠信的吕壹会把孙吴搅得更乱。
*注二十五
这个数万是多少万谁也不知道,但以蜀军刚刚战败,又仓促出兵,这个数目应远远少于第一次北伐的七万,否则诸葛亮没必要全军围困一千多人的小城,只要围而不攻,大军接着往前就行了,他实在是分不出部队;也看出来这次诸葛丞相准备得太仓促,连出兵的目的都不知道,捡漏心理无疑。
那个在出兵前所上的后出师表,实在是可疑啊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送花,顺便坐个沙发,呵呵。 chaos 字0 2006-09-17 09:45:28
🙂【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229 13 陈不到底 字7948 2006-09-07 15:05:46
🙂都4朵花了还没人抢沙发啊,看来只好便宜我了。 1 电子赵括 字1135 2006-09-07 22:48:38
🙂【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228 下半年
😄诸葛亮此次北伐的目的一直都有争议 zzw78 字926 2006-09-06 00:12:40
🙂这个目的恐怕不大成立 陈不到底 字618 2006-09-06 17:27:46
🙂这恐怕是高抬孔明了 电子赵括 字605 2006-09-06 00:39:40
🙂蜀汉这段没掺和进这间谍战么?好像光吃亏没赚过便宜。 配合配合 字0 2006-09-05 19: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