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飞槌”(上) -- 蛇公子

共:💬18 🌺4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飞槌”(下)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缺少强力的火箭发动机以及优先权的改变,“12号工程”被中止了。但是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数据,而诺斯罗普可以在一个新的计划中继续他的尝试,为陆军航空队提供一种更实用的军用型号XP-79。这架拦截机的速度可以超过500mph,拥有非凡的爬升率和升限。1943年1月诺斯罗普获得了制造三架XP-79原型机的合同,使用2000磅推力的“航空喷射”XCALR-2000A-1火箭发动机,起飞时还需要“喷射辅助起飞”包(JATO)的帮助,包括两个1000磅推力的火箭助推器,起飞后就抛掉。使用发烟硝酸和乙基苯胺作为推进剂,诺斯罗普的工程师格外重视燃料罐的保护,让这两样东西在燃烧室以外的地方混合可不是件好玩的事。但是预期中的“航空喷射”发动机进度一再拖延,并且很难满足飞机滞空时间超过30分钟的要求,陆航最终取消了火箭和两架火箭动力原型机的订单。不过陆军同意完成第三架原型机,安装两台推力1345磅的威斯汀豪斯 19B轴流喷气发动机。使用喷气发动机的型号被定为XP-79B,空重5840磅,起飞重量8669磅。

这时候XP-79B获得了新的使命和新的绰号——“飞槌”。在XP-79的原始说明中并未提及需要撞击敌人的飞机,不过有关的飞行员回忆说撞击确实是XP-79B的主要任务,用杰克·诺斯罗普的话来说“它是作为一种射弹来设计的,其想法是可以用它来撞掉其它飞机的机翼或尾翼。这架飞机将会通过切掉其它飞机的部件来摧毁它们,而不是射击”。有可能是镁合金结构很高的冲击力让航空队的规划者冒出了探索一种新的空战概念的念头。在德国入侵苏联的头几个月里,苏联战斗机飞行员常常诉诸这种撞击战术,这当然是非常英勇,可也显得有点绝望。在现在看来,这种奋不顾身的战术显得那么不切实际,因为1945年时美国的空中力量已经主宰了所有战场的天空。天知道当美国的战斗机飞行员们发现自己将驾驶这样一架战机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那位脑子里冒出这个念头并将其付诸实施的航空队军官应该为了自己的名字湮没在历史中而感到庆幸。

如同其火箭动力的前辈,喷气动力的XP-79B也是一种飞翼机,与激进的布局外形相应,其结构也很不寻常。为了节省重量,半硬壳式机身几乎全是镁合金构成,前缘蒙皮厚四分之三英寸,到尾缘减少到八分之一英寸,在机翼前缘内又用新发明的氦弧焊技术以45度角加强了四分之一英寸厚的装甲钢板(刀刃?!)。翼尖安装了气动膜盒方向舵,一对垂直尾翼让人想起F-15这样的现代战机。可收放起落架前后布置。飞行员俯卧在两台发动机之间,他的头从一个嵌有防弹玻璃的丙烯酸塑料舱盖突出来,视野还算不错,头顶有一个舱口可供出入,不过从这样的舱口爬出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全机长14英尺,高7英尺,翼展32英尺,翼面积278平方英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XP-79三视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XP-79B“飞槌”现代化的外形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架建造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飞机。

在得到敌方轰炸机接近的报告后,XP-79B可以在JATO的帮助下起飞,在4.7分钟内升到25000英尺高度。在达到40000英尺高度后,“飞槌”就会向敌方编队俯冲并达到547mph的高速,用加强过的机翼切断对手的机翼或尾翼。即便在陆航高层中,也一定有人意识到了这个主意的荒谬性,因此在XP-79B的要求书中规定XP-79B可以在发动机外侧安装4挺0.50英寸口径机枪。不过直到最后,机枪和座舱加压系统也没有安装在飞机上。

尽管这个概念是否明智令人生疑,它还是在1945年中接近实现。6月份序列号为43-32437的XP-9B原型机安装了两台喷气发动机,被涂成全白色,盖上帆布用卡车运到了莫洛克干湖试验场。首次滑行试验在1945年6月进行,其间轮胎多次爆裂。9月份这架注定不幸的飞机准备好了飞行,它是美国第四架飞行的涡轮喷气动力飞机。最后在9月12日,XP-79B进行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试飞员是哈利·克罗斯比,两年前他从MX-334的灾祸中逃出生天,梦想着退休后可以在他加州的农场平静地度过余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飞机中部的特写,可以清楚地看见座舱的配置,还有座舱后方的出入舱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姿势的确不太舒服,不过这张照片让我想起了某部科幻电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哈利·克罗斯比(左边站立者)

然而试飞在离开地面之前就几乎陷入一场灾难,当飞机在跑道上不断加速时,一辆消防车开过来挡住了它的去路,克罗斯比关闭了节流阀,等卡车离开跑道才又开大了动力。之后起飞没有碰到更多的麻烦,克罗斯比爬升到10000英尺。在接下来15分钟内,他在试验场上空来回兜着圈子,测试这架怪异的飞机的转弯性能。

诺斯罗普这样描述这次飞行:“起飞还算正常,有15分钟飞机在作着漂亮的飞行示范。飞行员显得越来越自信,执行着越来越多的预想之外的机动动作,直到他对飞机的表现完全满意。15分钟的飞行后,看起来飞机进入了一个正常的慢滚转,可再也没有恢复。持续的绕纵轴的旋转中,机头逐渐下坠,当时飞机看起来处于一种急剧的垂直螺旋。……”克罗斯比发现已经不可能恢复控制,于是抛掉舱盖试图逃生,但是被疯狂旋转的机翼击中,降落伞没有打开,他坠地身亡。“飞槌”撞向沙漠,爆炸引发镁合金机身燃起白热的火焰,摧毁了整架飞机。诺斯罗普分析道:“……不幸的是,没有留下足够的证据可以完全确定灾难的原因。但是由于考虑到飞行员的俯卧姿势,为了减轻他额外的(操纵)负荷,在横向控制机构中安装了一个有力的电控配平调整片。相信(飞行员)试图进行慢滚转,在做这个动作时,横向控制机构中出了什么故障,飞行员(的操纵)被电动配平机构压倒了。”

诺斯罗普的工程师认为让克罗斯比付出生命代价的控制问题可以修正,但是陆军航空队决定放弃XP-79B计划。二战已经结束,洛克希德P-80“流星”已经开始生产,而且更多常规布局的喷气机设计显示出比“飞槌”概念更光明的前途。尽管与制造XP-79B有关的技术后来帮助诺斯罗普实现了大规模制造飞翼机的梦想——YB-35、YB-49乃至B-2,但是从其作为一架战斗机方面来看,“飞槌”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荒唐的念头,完全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以及一位优秀试飞员的生命。

附:德国齐柏林“飞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为了挽救失败的命运,德国人作过很多疯狂的尝试,其中也包括一种“飞槌”。这个计划在1944年11月首次被提出。“飞槌”由其它战斗机牵引升空,释放之后,飞行员点燃斯密丁固体火箭发动机,加速到970km/h。在第一轮攻击中向目标射出14枚R4M火箭,在第二次进入攻击时就采取撞击战术。计算显示在这个速度下“飞槌”可以干净利落的切掉B-17的尾翼,而不会损失多少速度和稳定性。然后依靠可收放的滑撬滑翔着陆。当然这种设计最终没有实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该图可以看见飞行员的位置,以及装在机头的R4M火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注意经过加强的机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飞槌”撞击B-17尾翼的示意图。

关键词(Tags): #飞槌(当生)#XP-79(当生)#诺斯罗普#飞翼#XP-79B#撞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