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行万里路:欧洲见闻(前言) -- 风雨声

共:💬1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行万里路:欧洲见闻(1)--维也纳的琴声

和人一样,一个城市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和她聊一会儿天就能感觉到。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维也纳,那就是幽雅。

幽雅的气质在维也纳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一樽雕塑、一个花园、一栋建筑,一条街道、还是整个城市,都是幽雅的。和维也纳相比,罗马是沧桑,巴黎是华丽,而纽约就有些近于粗鲁。维也纳的老城建筑大多是巴洛克风格的,我没有见过哪个城市有这么和谐端庄的市容,她的建筑和环境、河流与人融于一体自然流畅,没有突兀的感觉。

六月底的一个傍晚,我趁着夕阳余辉中到街上走走。95年还没有互联网这么方便的旅行信息,可以随便查天气和温度。我想象着北京六月的天气,带了两套西装和一大打衬衣就出门了。在维也纳的街头,我把能够同时穿在身上的东西全用上了,恨不得把两件衬衣套在一起穿,还缩着脖子,冷飕飕的。老天,这是六月。后来这故事给一个朋友听完后一乐说,老天,这是维也纳,雨过后能把你冻僵。

一个老太太走在我的前面,牵着一条狗。街道不宽,中间是个单行道,车道两边在晚上允许停车,早上必须全都开走,没见着几个人,车到是停得密密麻麻的。维也纳是个孤独的老人城市,据说近一半居民是老人,小街上偶尔才出现一两个行人。我在想50年以后的上海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样子。和我的哆哆索索成对照的是我前面这个老太太。她穿着深色薄羊绒大衣,一头银发,身材瘦削,但是挺胸抬头。想到我的婆婆爷爷被累弯了腰的身影,用风度翩翩描写她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词。在维也纳的大街小巷里,我见到不少“风烛残年”的老人,抑或郁郁独行,抑或老夫老妻相扶而走,大多打扮干净利落,风度翩翩。在我老的时候,我也要是这个心情活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HONE BRUN

是德文夏宫的意思,不知道和我们的颐和园有什么关系没有。听说巴黎的凡尔塞宫是卯着夏宫的国色天香要一比高低。巨大、空旷、对称大概是欧洲皇家园林和中国江浙一带园林的区别。我在这里尝试练习我的半吊德文,本来就结结巴巴,问完好之后就立即发现奥地立的Deutsche发音和用词和德国原来还不一样。我大学曾经选了一年半的德文课,老师是个德国牧师,研究汉学并顺便教书挣点外快。我们一度能够高唱着小小少年的主题歌,“Kleine Sorgen”,面露得意之色。现在只好红着脸给人说其实我不会德语。不过同时也发现,奥地立的英语普及程度比其他西欧各国要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城市公园的露天音乐会

这是斯特劳斯拉小提琴的金身塑像,是维也纳城市公元的标志。城市公园旁边流着安静的多瑙河水,夏季基本每天傍晚时分都有露天音乐会。人们三三两两找一把椅子坐下,节目一般是传统的。这琴声,一个多世纪以来就没有断过,也是这个城市的精神。

[RM=320,240]http://www.wien.gv.at/english/download/64kb/donau.mp3[/RM]

待续:

Stephen 大教堂/皇宫/市中心

维也纳大学/国家大剧院

四川饭馆/老多瑙河旁边的联合国大厦

新纳粹和老妓女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