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禅宗公案拈提系列. No.162 《玄则求火》 -- 衲子

共:💬25 🌺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手打文摘】定境非悟

心灵无念不是悟,不论心灵无念是保持五分钟、五小时、乃至五十年、五百年,那都不是悟,都是定。澄澄湛湛、光音无限,这种境界很多人很喜欢,但是这些都是定。内外统一、身心统一、时空统一也是定,乃至虚空粉碎、大地落沉也是定,这两种境界还在初禅的境界里面,是有觉有观三昧(在比较浅的未到地定中也可能出现),是定境不是开悟,不是禅悟。证得这种境界虽然能改变修行人的心境,但不能出生解脱的智慧,因为没有“一念相应”的缘故。

也许有人要抗议说:“有人讲虚空粉碎是开悟,为什么你说不是?虚云老和尚的偈里面也讲虚空粉碎,为什么你说不是?” 所以我们要在这里加以解释一下:

虚云老和尚的定非常之好,但是他31岁开始参禅,一直到51岁才开悟,他悟的因缘是因为在斋堂里面行堂的法师跟他倒开水的时候,他参到忘了外境,没有注意到人家要为他倒开水。这位行堂的师父大概觉得他太傲慢了,居然不把茶杯稍微凑过来,动也不动,就有意无意地漏了一些开水烫到他的手。这一烫,他从见山不是山的过程里面被刺激出来了,这手一抖,杯子落了地,“铿”一声悟了。所以他有一首开悟偈讲:“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他这首偈里面的虚空粉碎不是初禅境界的那个虚空粉碎,而是说明真如与虚空完全不相干。

有很多人不觉得虚空重要,但虚空其实很重要。如果没有虚空,一切有情众生不能活动;如果没有虚空,我们杯子不能装水;我们这个地方也没有办法做各种活动。。。但虚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物质的活动,不管是水、火、风,或者具体的东西,这些物质的活动都需要虚空。而真如——它是一个空性,它根本不需要虚空,所以从真如来看,虚空的存在没有丝毫意义。所以当他悟了真如以后,他讲“虚空粉碎也”是这个意思啊!为什么?真如不是物质,真如也不是神识,它没有来也没有去,真如住于五阴之身所以跟着五阴有来有去。所以十方宇宙不管是几千万亿光年的距离,一念就到,因为它不是物质、色相的缘故,不受虚空的限制,所以讲虚空粉碎也。

此外, 我们可以从别的方面也可以证实虚云老和尚这个虚空粉碎不是初禅境界那个虚空粉碎。虚云老和尚年谱记载他在31岁开始参禅之前已经有四禅的定力和色阴尽的现象。在悟前他有两件事情是佛门弟子众所周知的。

第一件事是他有一次不慎落水,又不会游泳,而在水中漂流一日一夜,但是没有淹死。有哪一位不会游泳的人落水昏迷了一日一夜而能够没有淹死的呢?这个就是因为他有四禅的功夫。修学禅定的功夫到了四禅前、三禅后的中间定的时候,就可以息脉俱断,呼吸心跳都停了。他有四禅的功夫,所以落水后立刻进入四禅息脉俱断,随水漂流。后来被一个渔夫捞上来,摸摸他心头还有一点温度,就以为他是昏过去了,帮他急救。而其实他是入定了,然后醒过来了。找了附近寺院的比丘来,刚好认识,一看到他便说:“原来是德清师啊!” 他落水一日夜没有淹死,这是四禅的功夫。

另一件事情是他在暗夜之中可以看到任何人,黑夜阻挡不了他,墙壁阻挡不了他,他可以看得见。有一次——那是他第一次可以隔墙见人,他是看见他们寺院的一个香灯师正在小便,然后第二天他就问他:“你昨天晚上某个时辰是不是在那个地方小便?” “你怎么知道?” “我正在打坐时看见了。” 那么多过《楞严经》的人,当他读到色阴尽的境界时就知道这是什么功夫了。从虚云和尚年谱中我们知道他这两种这么深妙的功夫,他不可能把粗浅的初禅里面的虚空粉碎的境界拿来形容悟境。所以他讲的虚空粉碎不是初禅中的虚空粉碎,这点我们大家应当要明白。

此外一般人体验虚空粉碎的境界现前,是在无觉有观三昧之前,这个境界现前的时候有觉有观,还没有超过初禅。而真如虽然能够具备觉观的性用,但是真如非觉非观,所以初禅中的虚空粉碎境界不是开悟。此外虚空粉碎、大地落沉、身心统一 、内外统一、时空统一都属于定的境界,而真如不是境界,真如不住于境界,所以这些都不是悟。后人不知虚云和尚偈中的虚空粉碎的真义,就虚妄的把修定、数息、修观所得的虚空粉碎、身心统一或者大地落沉等定境当作是开悟。 自古以来,从佛陀住世的时候开始,一直到虚云和尚之前,没有任何人讲虚空粉碎是开悟。 所以凡是有觉有观、有境可受可住,都不是真如。因此禅子们应当知道一切的知觉不离五阴,所以具足知、觉、境、受的定境以及一念不生的定境都不是真如,但是想要寻觅真如却不可以舍去五阴以及五阴的知、觉、境、受而求。

摘自《禅——悟前与悟后》 萧平实 著

关键词(Tags): #开悟#禅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