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侃侃二战中的反潜武器- 第一篇:深水炸弹 -- 龙骑兵

共:💬105 🌺24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侃侃二战中的反潜武器- 第二篇:刺猬弹-研发

谢谢大伙抬爱。本来开始只想随便写写混点积分,不过这样实在有愧大伙的鲜花,不敢草率行事,太没人品。 咱就好好查些资料, 也是自己学习提高的过程。

前面侃了侃深水炸弹,实战中暴露出不少问题:

(1)从声纳或雷达发现敌潜艇时起,到进行“过顶轰炸”时止,这段时间是比较长的。 假设5海里发现目标(很正常的发现距离),再假设以30节的速度接敌,简单的除法告诉我们得花上10分钟的时间才能到达潜艇的原位置。不妨再假设潜艇此时也发现了你立即开始规避,这10分钟的时间能够跑多远, 潜多深, 大伙心里应该有数。尽管装备了K-GUN, 再加上原有的尾部滑轨, 深弹可以从船尾和船侧同时投掷,不过投掷距离不过50米,形成的深弹散布椭圆区范围有限, 除非你正好冲到潜艇的头顶上 ,所以敌潜艇还是比较容易溜掉, 虽然你能把潜艇吓一跳。

(2)在己舰驶到离敌潜艇距离200米以内时,实际上是声呐的“死界”,即失去声纳与目标的接触,使“过顶轰炸”形成“瞎子摸鱼”方式,大大降低了命中率(不过对潜艇兵来说此时的心情可想而知。玩猎杀潜航, 听着反潜舰艇的声呐‘乒乒乒’频率越来越高(多普勒原理), 俺的心跳也是火箭窜升,经常是几声爆响以后就挂了);

(3)讨厌的是潜艇性能同样也在提高(航速提高、下潜深度加大、下潜速度增加,声纳性能改进, 特别是潜艇结构如外壳等也更加结实),这些都大大降低了“过顶轰炸”的效果;

(4)深弹威力仍然有限, 虽然不断改进(英国人42年投入使用了变态的3000磅级装药2000磅的MARK X型,以对付新型的德国潜艇。 不过这对一般的反潜舰艇太不实用)。实战经验证明,深弹投弹方式的命中概率只有3%左右。

前文也提到,对深水炸弹的种种不足二战中改进一直在进行,尽管种种措施确实提高了原有的性能,不过效果仍然有限,大多数还是炸鱼了(不知道有没有好事的作过这方面的统计,比如二战时大西洋的鱼群密度,又没有明显降低?)

迫切要求新的反潜武器。

颇有有讽刺意味的是, 尽管深弹的缺点早在一战投用使用后就暴露了,但改进以及发展后续武器却非常迟, 迟到40年德国的潜艇战已经开始成为英国人的现实的威胁(德国潜艇的第一个快乐时光)。这是40年前几个月德国潜艇的战果(数据出自E•B•波特的’大海战“一书)

3月 107009 4月 158218

5 288461 6 585496

7 586913 8 397229

9 448621

原因也很简单,和平时期军备废弛,歌舞升平之际大伙都忙着声色犬马,像反潜这样不时髦的课题是很难从有限的军费蛋糕中分到一杯羹的。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美国鱼雷,也是摘自E•B•波特的’大海战“一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美军鱼雷的性能较差,这使美国海军非常恼火。鱼雷质量不佳的原因在于,磁性引信装置的设计不够完善,以及对这种引信装置盲目自信。但是,如果有充足的试验经费,这种设计上的缺陷本来早就可以发现。由于经费太少,平时连爆炸一个战雷头也是办不到的。因为一个战雷头所花费的经费就用掉了整个年度试验预算中的很大一部分款额。因此,进行试验时,一律使用操雷头,与其说是要求操雷头命中目标,不如说是要求操雷头从目标下面通过。于是,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只是检验陀螺仪操舵装置和蒸气推进系统,并未抓住实战中的关键问题。关键在于战雷头,但是,却对战雷头深信不疑,实际上,问题就出在这里。

这是全文链接

外链出处

问题最终当然还是解决了,不过已经到了43年下半年。

1940年底,研制一种更精确的反潜武器已成为英国人的燃眉之急,而英雄也就在恰当的时候出现了。这个人就是旅居英国的加拿大人Charles Goodeve。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很精神的小伙,多才多艺,贡献多多

关键词(Tags): #二战反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