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周易江湖 (目录和卦象示意图) 作者:好熊熊逸 -- mynoodles

共:💬73 🌺4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17 绞尽脑汁的段意和中心思想(续完)

   下边我来仔细讲讲。《周易正义》对这一段的阐释非常好,我就主要采用这书里的说法了。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八个字现在已经成了成语了。到底什么叫“同声相应”?《周易正义》说:“‘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这 说的是古代乐理,翻译过来就是:屋子里有两把吉他,音高都是一样的,你一弹这把吉他的第一弦,另一把吉他的第一弦也跟着响,而且你还能看到这根弦没人弹自 己就开始颤,这就是声音的共振。至于天快下雨的时候台阶上发潮,这就是“同气相求”。

   《周易正义》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归纳为“声气相感”,把“水流湿,火就燥”归纳为“形象相感”,把“云从龙,风从虎”归纳为“同类相感”(因为龙是 水里的动物,而云是水气;老虎是威武的动物,风是震动之气,所以龙吟则景云出,虎啸则谷风生),一步步就推导到“圣人作而万物睹”,说这也是“同类相 感”。

   猛一看好像很奇怪,圣人怎么和万物成了同类了呢?而且还会互相感应?

   《周易正义》说:“圣人生养了万物,万众是被圣人生养的,所以互相会有感应。这两句正是说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圣人大展拳脚,于是乎‘飞龙在天’,万众仰望,于是乎‘利见大人’,前边那些龙啊、云啊什么的,全是为了烘托这一句。”

    可能有些人还是理解不了这层意思,也难怪,毕竟有了时代的隔阂了,要知道,现在的官员都叫人民公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而古代的官员有个俗称叫“父 母官”,这主要是指地方官,顾名思义,他们不是人民的公仆,而是人民的爹妈,那年头又大力提倡所谓孝道,所以爹妈打儿女那是天经地义,可儿女却无论如何也 得孝顺爹妈。当然了,爹妈自然心疼儿女,可问题是,如果一万个儿子和一万个女儿总共才有一个爹,那恐怕也享受不到独生子女的温情待遇吧?

   可儒家的一个观念是:如果天下的最高领导是个圣人,那他就堪称全国人民的好爹——严格来说,应该是兼好爹和好妈于一身的。听上去很荒谬是吧,其实这才是人 家高明的地方,我们好好看看历史,凡是成功的极权统治,乃至于成功的宗教,只要是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的,几乎无一例外都在严父形象之外同时还有一 个慈母形象:耶稣身边有圣母玛利亚,佛祖身边有观音菩萨,玉皇大帝身边有王母娘娘,就连这两年流行的清宫戏里,乾纲独断的乾隆爷的头顶上也有个温和的皇太 后。正所谓阴阳调和、刚柔相济,表现在信仰层面,严父神慈母神并存;表现在政治层面,极权统治既要有严父的一面也要有慈母的一面——这也是极权政体和民主 政体的一个重要不同,在民主制度里,政府是人民的雇员,在极权制度里,政府是人民的爹妈。

   有人可能会问:“你前边不是说,周代是封建制度,是贵族民主政治和寡头政治吗,中国不是从秦始皇以后才进入极权时代吗?”

   不错,但《周易正义》却是极权时代的出版物,所以,《文言》未必真有多少由《周易正义》所阐发出来的那么“深刻”的思想呢。

   那,《文言》的本意该怎么解呢?

    其实,这一小段话并不是全都容易理解,其中有一个难点,就是“圣人作而万物睹”。我前边把它翻译成“圣人大展拳脚而万众仰望”,你有没有觉得奇怪呢?原文 的“作”怎么会是“大展拳脚”的意思呢?原文的“万物”怎么我翻成“万众”呢——这尤其荒谬,一个是说“物”,一个是说“人”,这不是瞎解释么!

   如果你有这样的怀疑,那恭喜你了,读书一定要有怀疑精神。——不单是读书,假如你听到张三在说李四的坏话,别听风就是雨,仔细想想,而且,你至少一定要听过李四自己怎么说,然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根本没机会去听李四说话,对张三最好只报以“姑妄听之”的态度。

   话说回来,“圣人作而万物睹”,这里的“作”,原本的意思应该是“站起来”,我是把它意译了,也可以说成“大展宏图”什么的。而“物”字,现在虽然大多只是“物质”、“物体”的意思,古时候的意思可就多了,你想得到它本来还指“颜色”吗?

   有一个词现在还在用,叫“物议”。比如说,出租车要涨价的消息一传出来,“物议沸腾”。

   想想看,你自己是不是也曾经就这件事发表过议论呢?可是,关心出租车价格的明明都是人类,人的议论为什么说成“物议”呢?

   “物议”就是舆论,这个词很可能是来源于“物”字的一个古意:“人”。

   看看,“物”不但指物体,还指“人”,而且还有“众人”的意思。

   现在明白了吧,“圣人作而万物睹”,圣人站起来,花花草草们是不会抬眼去看的,只有人才会去看,所以“万物”就是“万众”。乾卦九五爻是贵中之贵,《文言》把它解释成:圣人崛起,万众归心。

   现在我们最好回顾一下,乾卦九五爻从爻辞到《文言》的阐发,再到曾经作过古代经典教科书的《周易正义》的阐发,意思是不是越罗列越丰富了?

   接着往下看。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文言》继续设问:“乾卦上九爻的爻辞说‘亢龙有悔’,这是什么意思呀?”

   老师说:“这是在说这个人虽尊贵却没有位置,虽高却没有民众,贤人在下位所以无法上来辅佐他,这就叫‘亢龙有悔’。”

   我这几句翻译得不太流畅,可能大家读起来有点儿吃力,这也不全怪我,因为原文是有双关的,很难翻译。

    “贵而无位”,从卦上看,这个上九爻位于全卦的最上边,比下边那五根爻都高,这么看来,它应该比下边那五根爻都牛才对,可偏偏全卦最牛的位子是第五爻。第 五爻和第六爻的关系就有点儿像皇帝和太上皇的关系,你说太上皇是皇上他爹,按说是最牛的吧,可偏偏这世上皇上最大。所以,你想想太上皇,就会明白什么叫 “贵而无位”了。

   这应该很容易理解吧,名义上尊贵无比,实际上狗屁不是,这样的人不是很多很多嘛。

   再说说“高而无民”,如果从“民”字的源头来看,是指奴隶,到后来这个“民”字就指老百姓了。——我说“老百姓”是按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来用的,“百姓”本来是指贵族。

   如果仔细想想,“民”所指的老百姓很可能指的是住在城里的平民,这时候所谓的平民,主要都是低等贵族。这问题就不多讲了,扯起来话就长了。反正,“高而无民”是说上九爻位置最高,但草民百姓都在底下待着,那么高的地方就你孤家寡人一个。

    “贤人在下位而无辅”:在《文言》的系统里,把一卦六爻从上到下分成了三个部分,象征着天、地、人,是谓“三才”,九三爻就是“人”的位置。对上九爻来 说,九三爻在很靠下的地方呢,这就意味着“贤人在下位”,既然贤人在比自己低那么多的地方窝着,自己孤家寡人一个,可不就是“无辅”(没人辅佐)么。

   ——这种解释也只是一家之言,信不信由你,反正我觉得比较牵强。就拿“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来说吧,如果贤人在上位呢,那不成了有人要夺权了么,不是更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