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周易江湖 (目录和卦象示意图) 作者:好熊熊逸 -- mynoodles

共:💬73 🌺4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17 绞尽脑汁的段意和中心思想(续4)

   在各个后现代大师当中,这种语言风格是非常流行的,别说再过两千年,就算仅仅再过两百年,专家们恐怕就得把一部部的后现代名家作品当作《周易》一样来解读 了。我们想想,如果《周易》的一些作者也有拉康一样的风格呢?如果他们还有浓重的方言口音呢?如果《易传》的作者在极权的钳制下发明了一套独特的隐语呢?

   ——这都不是没有可能,但也不是一定可能。

    再简单说说这一段的最后一句:“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这是典型的儒家修身格言,一个“君子”要保持平常心, 得志了别趾高气扬,失意了也别作愤青,为人处世要谨小慎微,你如果能做到这些,到哪家公司都是个好员工,哪家公司的老板都不会轻易炒了你。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文言》继续设问:“九四爻说‘或跃在渊,无咎’,这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回答说:“这个,这个这个嘛……”

   呵呵,不是老师不知道怎么回答,而是我不知道怎么讲解老师的回答。《周易》真是绝难读顺的一本书啊!

    老师首先说的是:“上下无常,非为邪也。”什么叫“上下无常”?这个“无常”和索命的黑白无常可没有一点儿关系,这是在说龙到水池子里扑腾去了,往上也是 扑腾,往下也是扑腾,到底往哪边扑腾,龙的地盘龙做主,我们谁也不知道。但是,龙的这种扑腾我们该怎么解释呢?老师说“非为邪也。”

   “非为邪也”,稍有古文基础的人都不会觉得这四个字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但其实还真不好理解。先说这个“为”字,到底是当“做”讲,还是当“为了”讲,还是当别的什么意思讲,搞不清。

   有人可能觉得这有什么搞不清的,上下文一串不就完了么!可问题是,“为”后边的这个“邪”字是什么意思,也搞不清,这可怎么串呢?

   所以,“龙在池子里扑腾,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但不管怎么扑腾,它也不会走邪路。”——这是一种解释,字面上是讲得通的。

   “龙在池子里扑腾,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但它可不是撒癔症呢。”——这么理解也可以。

   “龙在池子里扑腾,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但不管它干什么,都是一心为公,不是为私利打算。”——这么理解也没错,你看着古怪,其实“邪”还有“私”的一解。

   讲三个解释就够让人挠头了,其他的解释我就不讲了,但大家也要知道,虽然很多解释都能讲得通,但也有讲不通的,比如有人把“邪”当作了妖魔鬼怪之类的东西,这就不对,因为“邪”字虽然有妖魔鬼怪的意思,但这个意思是后起的,在《周易》时代还没有呢。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天哪,这句话也没有固定的解释,分歧产生的关键就在“离”字。

   如果不较真,可能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清楚,是说龙在池子里时进时退,但它并没有离开集体。——这确实就是可以成立的一解,“离群”这个词现代人也并不陌生,形容一个人很孤僻,我们会说他“离群索居”。

    和前一句联系起来再看:“龙在池子里时上时下,不走邪路;时进时退,不脱离群众。”上下文串得很顺哦,而且这时候你还可以再作一个推理:这个句子是有对仗 感觉的,所以,既然“离”是动词,那么和它对应的“为”也应该是动词才对,嗯,这就把“为”的“为了”、“因为”的解释给排除掉了。

   但麻烦的是,“离群”不一定就是“离开群体”,它还可能是“依附于群体”,也就是说,“离群”既可以当“脱离群众”讲,也可以当“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讲。奇怪吧,一个词怎么可能同时存在两个完全相反的意思呢?

   ——难道不可能吗?

   请看这两句话: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诗)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孔雀东南飞》)

   “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尚书)

   ——至少前三句都还眼熟吧?

   第一句“忍看朋辈成新鬼”,忍=不忍。

   第二句“朱门酒肉臭”,臭=香。

   第三句“进止敢自专”,敢=不敢。

   第四句“乱臣十人”,乱=治。

    除了第二句的“臭=香”一直争议较大之外,其他三句的解释基本都是板上钉钉的,而且这种例子还相当不少呢。这种情况在古代训诂学里有个专门的术语,叫“反 训”。好比你骂了几个干部说“那帮乱臣”,人家告你诽谤,你就可以拿出训诂证据来,给法官看看《尚书》里的“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这个“乱臣”明明 是夸人家嘛,是说人家是治国良臣,是好干部!

   你以为“反训”只在古文里才有吗?民间不是有句俗话,叫“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什么叫“老儿子”?明明是说“小儿子”嘛,还有什么“老舅”,其实是指“小舅”,按训诂的说法,这都是“反训”。

   现在明白了吧,“一个词怎么可能同时存在两个完全相反的意思呢?”——当然可能。

   那么,“离群”的“离”也一定就是这种情况了?

   ——别急着下结论,这还真不一定。

   八卦和六十四卦里不是都有个离卦么,我们看看,离卦的《彖》解释说:“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这是说:所谓“离”,就是“丽”。

   哦,看来“离”是“美丽”的意思哦。往后联系一下上下文,“日月丽乎天”,是说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非常美丽,“百谷草木丽乎土”是说花草树木在土地上盛开,非常美丽。嗯,原来如此!

   ——原来并非如此。

   我们现在知道了“离”和“丽”是通假字,可是,“丽”当真就是“美丽”的意思吗?

   大家可能都知道有个词叫“金生丽水”,是五行生克里的一个说法。如果只说“金生水”,这好理解,可为什么是“金生丽水”呢?这个“丽”字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不少江湖同道们都从“美丽”的意思出发来解释这个“丽”字,有人说丽水就是优质矿泉水——这倒真有说服力,大家想想,矿泉水带个“矿”字,那么矿泉水 不就是金生的水么,再加个“丽”字,就是优质矿泉水;还有人说“丽水”就是形容水量充足,甚至是水包含的营养成分高。

   唉,作为一个老江湖,我对这些同道的表现真是痛心疾首啊!俗话说“盗亦有道”,不能忽悠客户,现在市场形势这么严峻,大家更要苦练内功。

   好了,我来解释一下这个“丽”是什么意思。

   丽=附着。

   所以,“金生丽水”的意思就是金属上边会附着有水分。

   就这个“附着”的意思来说,“丽”和“离”是通假的。如果严格一点儿来说,繁体字里既有“離”,也有“离”,我们现在讲的这个“离”如果还原成繁体字就是“離”,和繁体字里的“离”无关。所以,“丽”通假的是“離”,意思是“附着”。

   现在该回到“离群”了。如果“离=丽=附着”,那么,“离群”的意思不就从“脱离群众”变成了“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了么?

   那么,这两个解释,哪个正确呢?

   答案还是我们一贯的风格:都讲得通。

   ——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解释,都讲得通。

   别急,这还不算完呢,从这两个解释里还能引申出新的解释。

   “脱离群众”是好是坏?

   你可能会说:“当然是坏了,这还用问么!”

   你之所以会这么说,因为我用的“脱离群众”这个现代词汇在我们的现代语境里是有褒贬色彩的,如果把它的褒贬色彩拿掉,你再想想,上古时代的大隐士许由,还有那位“凤歌笑孔丘”的楚狂,不都是“脱离群众”么?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不也是“脱离群众”么?

   同样,“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如果往不好的一面解释,也可以说成是“随波逐流”呀。

   那么,到底取哪个意思呢?

   ——你自己看着办。

   《文言》说完了这句费解的“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接着说:“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这是进一步解释,说君子提高道德修养,努力做好工作,“欲及时也”,所以九四爻的爻辞才会说:“或跃在渊,无咎”。

   很讨厌,“欲及时也”也是个麻烦东西,到底是说“应该把握时机”,还是说“要赶紧有所成就”,也是让人难以弄清的。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文言》继续设问:“九五爻的爻辞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这回的回答非常经典,又出成语,又出名言,而且最可爱的是,居然比较好懂,没什么歧意。

   老师说的是:“相同的声音会互相应和,相同的气会往一块儿聚拢,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云跟着龙,风跟着虎,圣人大展拳脚而万众仰望。从天上来的还愿意上天,从地上来的就愿意下地,万事万物各从其类。”

   下边我来仔细讲讲。《周易正义》对这一段的阐释非常好,我就主要采用这书里的说法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