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和你连环套] 说说绿东周 (0 - 1) -- 小人书

共:💬11 🌺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和你连环套] 说说绿东周 (0 - 1)

0

50年代上海人美出过两套东周故事,一套是和其他几个出版社合作的15册“东周列国系列故事”,因为封面底边是白色的,俗称“白东周”;一套是33册“东周列国故事选”,底边是暗紫红色的,俗称“红东周”。

“白东周”和“红东周”虽然是套书,但都是故事选,并不是“连续剧”。80年代初,上海人美又出版了第三套东周,即50册的“东周列国故事”。这是一套完整的东周故事,除极少数几册,基本都是重新绘画的。因为边框是绿色的,俗称“绿东周”。

绿东周是一套非常挨骂的书。从2000年开始,(以我亲爱的连大爷为首的)连友们在各大连环画论坛,对绿东周进行了旷日持久的猛烈攻击。攻击是有效的。上海人美今年准备出版的精品东周,是红白东周的混合,而绿东周被全部排斥了。

绿东周为什么挨骂?因为画法风格,进而深入到连环画应该为什么人服务,最后上升为究竟什么是艺术以及对画家人格的质疑。恐怖的说法是,绿东周及参与绿东周创作的画家,对连环画今天的没落是要负责任的。连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可是我爱绿东周。

很多很多年前,80年代初,在徐谷安的文章《隽永拙厚 独辟蹊径 ---- 读黄全昌的连环画随记》里,看到了一个新奇的说法。说法都不确切。确切地说,只有标题一个字,“读”。连环画是看的,我们都说“看连环画”,对吧?可是,徐谷安的题目是“读连环画。。。”这是一个质变。

据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三个质的境界。那我们也来高攀一下:第一个境界,看连环画是“看”连环画。小朋友和坐火车出差的人大都在这个境界。图文并茂,看图识字,字也不多,有个感性认识,和麦当劳、盒饭并列 ---- 精神快餐。第二个境界,看连环画是“读”连环画。读连环画,文雅点儿说欣赏连环画,进而研究连环画,认识连环画画家,再努努力,得到个什么对祖国民间艺术的初步认识。第三个境界,看连环画是“什么”连环画。“什么”是什么?我不知道,没达到,而且这辈子多半儿也达不到这个境界。画家们应该能达到吧。您可能也达到了。那您说吧。

扪心自问,我读连环画么?多半儿不读,我也是看热闹。看红楼时候翻得那叫一个快,专捡荣华富贵和谈情说爱的地方看。也读过几本儿。上美三国里最爱读的是张大经的《火烧新野》,人美岳传里爱读陈惠冠的《牛头山》,因为这两册确实比较耐读(写这句话我后脖梗子发凉,众连友的子弹嗖嗖的)。在循规蹈矩一丝不苟的两大名套里,这两册书是臭名昭著的“夸张变形”的先锋,独树一帜,像两面猎猎的小旗子。这个以前说过,今天不说了。

那只是两面小旗子,两个不和谐音符,掩盖打压都可以(张大经的《火烧新野》在三国里是一版有一版没有,伴随着几条文艺路线的激烈斗争,三起三落都快赶上邓小平了)。绿东周却是一个庞大的方阵。好比奥运会,在步伐整齐高喊口号的入场队伍里,突然蹿出来一大帮嘻嘻哈哈吊儿郎当拿着相机四处乱照的,您受得了么?以为自己是美国队啊?!

好了贫够了,咱们开始吧。和你连环套,看看绿东周。

1 《烽火戏诸侯》 朱光玉 绘

朱光玉先生是位老画家(说连环画,老画家是指文革前出道的画家,年轻画家是指80年代的画家 ---- 现在也都老了),有名的是三国《定军山》和岳传《双枪陆文龙》(好像解放前朱先生画过另一个东周故事,《马陵道》,我没看过)。文革前他的风格应该是完全符合连环画界主旋律的。文革后朱先生的风格有所变化,大概是因为年岁大了,眼神和笔力都不如从前。6册《戊戌喋血记》画法依然严谨,但是没有了透视效果。

《烽火戏诸侯》是绿东周的第一册。绿东周(相对红白东周)的一大特点是参考了很多考古事实,衣着、器皿、盔甲、门楼、战车,等等。比如,武将都穿金缕玉衣似的豆腐块儿,不再是华丽的鱼鳞甲。朱先生《烽火戏诸侯》的画法也完全不同于《定军山》,不再是单纯的线描,而加入了色块。整体感觉是画面过于拥挤,有点儿透不过气来。

我觉得(哦对了,这里说的全是“我觉得”,以下从略)这册书里,朱先生的门楼建筑画得最好,浑厚古朴,比如第18页。景物和山川也很好,气势很足,比如第61页。人物不好,身形呆板,表情,呃,基本就没什么表情。这对于褒姒们是很不利的。朱先生笔下的美女都跟大水桶似的,还浮肿。如果真的为这么个胖人去烽火戏诸侯,那周幽王是赶上唐玄宗了。

战斗场面也是这样。远景很好,第101页从城楼一角俯视战场,杀得尘土飞扬人仰马翻。第114页攻击镐京,又从城门下仰视,那个门大得好像特洛伊。运用色块明暗虚实地进行表达,比单纯的线描要有力多了。近景很糟糕,就是蜡像馆或者西游记宫的感觉。最糟糕的是第87页郑伯友被乱箭射死的场面。郑伯友身上都扎成刺猬了,还大义凛然地挺立着凝视远方,很有大松树下革命烈士的味道。这里朱先生和杨青华的《小商河》犯的是同一个毛病,完全没有动感和现实感。对比施大畏在《清兵入塞》里的一箭封喉(想起那个“俄罗斯巡回画派的典型性画法”我就想乐),那真是天壤之别。

朱先生的连环画比较厚重,比较其他老画家,缺乏陈光镒的飘逸或者赵三岛的轻灵,之类的(形容词是很难用的)。其实改变了画法,反而更适合朱先生的风格。从“读”的角度来说,《烽火戏诸侯》比《定军山》耐看得多。而且,如果忽略掉人物,基本是一本先秦时代建筑和器皿摆设的教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RM=320,50]http://60.190.31.2/gtwoman/cml/cm/i60nsl84547w16hzza.rm[/RM]

元宝推荐:海天,雪个,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