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民工坦言回村的真实原因ZT -- 裙裾飘飘

共:💬2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民工坦言回村的真实原因ZT

民工坦言回村的真实原因(摘自回乡名人的报告)

对于我来说,回不回村与爱不爱村完全没有关系。我想回村有很现实的理由。

(1)生活的品质

很多人认为在城里的生活的品质比乡下高。我不这么看。当然,从一些纯硬件的方面来看,城里是比乡下好。比如说粪缸少,马路多,当官的多等等。 但是,另一个方面,城里的消费也高。在城里如果你工钱5万元,你就包不起二奶。而在俺村你工钱如果只有2万5,每个月花个500-800就可以包一个很好的二奶了。就算不要二奶,一个星期20元请一个三陪也很便宜。我朋友就是这样。我的好几个村里的朋友都是这样。所以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去包二奶,打麻将,上茶馆,搞聚会等等。对比之下,我很要好的一个朋友,做计算机的钟点工,两口子的收入将近20万,但是两个人通常要8点钟才到家,吃完饭10点钟,看看电视就睡觉了。我的朋友经常还要在周末加工,如果不加工也没有闲着,因为刚买的房子有一大堆事要弄,比如粉刷,修水管。生活得远不如我那些在村里的同胞潇洒,虽然他们看起来很成功。(村里有那个一年赚几万人民币的大款会自己去修水管?) 还有房子。城里的房子的确比乡下漂亮,有砖瓦,有粪缸。但我是在乡下长大的,在乡下给我一套120平方米的土房,我也觉得很舒服。但是,乡下120平方米的土房(当然不是说最贵的),大概6万左右就好了。如果有一份工钱3万元的活,几年就可以买房子。而在城里(别说广州了),一般的房子都要20多万元。贷款要10年15年才可以还清。所以,在乡下只要用比城里少得多的钱就可以实现所谓的城里梦了。那么接下来每个月的工钱就可以用来享受生活了。 多少在城里的乡下人尽管踏入市民阶层,但老是要等到discount、onsale的时候去买东西?为了省几元而多跑几里路,或者专门等到降价才去买?如果我在乡下有2-3万一个月,我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买东西而不用看pricetag(当然,这是在我买了房子和驴子以后)。我想将来在我开始享受生活的时候,我那些留在的城里朋友很可能还在为还清房屋贷款而奋斗。 至于贪污腐败,hey,有钱什么搞不定?而且这是村长关心的事,老百姓管不着。

(2)机会多

还是用我的朋友做例子。他木工5年,工钱12、3万元。但是,作为工薪阶层,这已经差不多到顶了。他刚刚30岁,以后除了自己办公司,打工是很难有大突破了。我几年后我也可以达到他现在的收入,而如果学了手艺, 再有几年经验,回村很容易进入村里的高级管理层。不象在城里,混个工头就是很不得了的事了。有时候问题不在于你挣多少钱,而在于你交往的人的层次。在城里的乡下人决大部分最多混个中层工头人员。但如果回到村里,就很快可以进入 管理层,如果你天天打交道的都是村长,乡长一个层面的人,那么你的事业发展的机会就会比一般人大得多。虽然在乡下当个副乡长的收入没有在城里做个包工头高。但是,乡下人的收入提高很快。10年前月薪1万是很不得了的事。 现在在我认识的人当中比比皆是。所以,以乡下现在的发展速度,20年以后,谁厉害真的就很难说了。

(3)文化问题

我的普通话发音都没问题,.和城里人打交道也没有障碍。但是,我更加喜欢乡下的文化。我骨子里还是乡下人。城里人不知道皮影戏,我也永远不会对歌剧感兴趣。的确,回村了我就没法去看白云机场的飞机,但我乡下有一大群好朋友,大家可以一起去喝酒,麻将,去吃狗肉火锅(呵呵),就可以召集一群人。在这里,每个人都忙得一塌糊涂, 一个月都见不了几面。生活太没劲,太无聊了。实在是不好玩。

(4)活力

在城里住久了,就觉得城里没什么活力。我想20年前的广州和现在的广州没什么区别,20年后的广州也是这个老样子。新华路上要起什么新大楼,报上还专门有报道。广州都如此,其他中部和南部的小城就跟不用说了。那些地方的人,一句话,“土”。呵呵,以前我没进城前很想城里,只要是城里来的人就觉得他们很“先进”,现在来了才知道很多城里人对乡下的了解贫乏,自以为是,土不拉几的。我一个98年刚来城里的同学就对城里大失所望。广州, 上海这些地方很多地方也是破破烂烂的。后来再转了一圈,才知道广州,上海还算是好的。南方的有些房子更旧。回去看看无水跺、土不肥这些村子,天天都在发生变化。虽然土比城里乱,水比城里脏,但是那当中有一种勃勃向上的活力。不仅是hardware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乡下的政策也在变,而且是越变越好。比如最近刚出台的有关个人只要有1元资本就可以开公司的法律,比如对化肥垄断的打破,比如对代销店的整顿,对乡镇府的精简(我父亲告诉我他们那里要精简47%的乡长)。我可以预见,乡下的变化会更快,也会变得更好。能够投身参与这么一个历史性巨变时期,并实实在在为乡下市场经济的发展做一点事,比起每天朝9晚5,一成不变地在城里人公司里打工,更让我兴奋。我有希望,我知道明天会更好。  最后,我发现90年代出来的农民工比80年代出来的农民工更容易接受我的观点。大概90年代的乡下和城里更接轨,所以也就更容易对城里不以为然。而很多80年代的农民工对乡下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他们那个年代。我刚到城里就觉得城里不过如此而已,从来没有什么culturalshock,我想很多最近过来的农民工也有类似体会吧 .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2
    • 民工坦言回村的真实原因ZT O

      • 🙂确实 fxenemy 字20 2008-03-21 22:35:34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