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周易江湖 (目录和卦象示意图) 作者:好熊熊逸 -- mynoodles

共:💬73 🌺4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6 周朝人能看懂卦辞吗?(续完)

   先说一个小问题。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秦国没有使用乌龟来占卜呢?”

   我给出的答案是:最有可能的是,秦国当时还只是个位于边远地区的贫苦落后的国家,也没有什么文化积淀,国君的出身也远不如中原各国的国君那样高贵。我在 《孟子他说》的第三本里介绍过当时的楚国,说楚国严格说来不属于周朝,是个“外国”,而且还和中原诸国一直都很对立,其实秦国也在前期的很长时间里也不被 中原诸国放在眼里,大家对待秦国有点儿对待楚国一样,不把人家当自己人。当时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是中原诸国,也就是以河南为中心的那些诸侯国,秦 国在陕西呢,基本上属于“戎”,楚国在南边,属于“蛮”,看字面就知道不是什么好称呼。所以呢,秦国没有中原诸国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倒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情。

   还有人可能会问:“卜徒父解释卦辞怎么和您熊大师前边讲的那些不大呼应得上呢?他也没算什么本卦和变卦,也没有占断变爻的爻辞,怎么直接就用蛊卦的卦辞来解说呢?”

   嗯,第一个原因是:熊大师比卜大师更大师。第二个原因是:卜徒父这次算卦有可能算出来的是前面朱熹说过的那个“第七种情况”:“六爻一个都没变,这时用本卦的卦辞来判断吉凶。”

   也就是说,卜徒父算出来的这个蛊卦,所有的阴爻都是少阴,所有的阳爻都是少阳,所以没有变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就以蛊卦的卦辞来占断。

   有谁想过,卜徒父所说的那几句蛊卦的卦辞虽然在今本《周易》里是找不到的,不过,反正我们知道算出来的是个蛊卦,而且我们还知道对这个蛊卦不要用爻辞而要用卦辞来占断吉凶,那么,如果我们找来今本《周易》里的蛊卦的卦辞来看看,是不是也能得出相似的结果呢?

   这个验证工作很容易做,我现在就把今本《周易》里蛊卦的内容都摘过来: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六 四(见鬼,这俩个字还不能连着写),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这里出现的《彖》和《象》都属于《易传》,是“十翼”里的两翼,本来是独立成章的,后来被打散和《易经》的卦爻辞编排在了一起。卜徒父所在的春秋时代,应该还没有《易传》呢。所以,单纯讲蛊卦吉凶的属于《易经》的部分,其实就只有这么几句: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六 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在这寥寥几句之中,第一句是蛊卦的卦辞,下边六句话分别是六个爻的爻辞。也就是说,按照前边讲过的演算方法,如果你算出来的蛊卦没有变爻,那么决定吉凶的就是卦辞,如果有变爻,比如第二爻是变爻,那就拿“九二”那句爻辞来判断吉凶。

   好了,现在卜徒父遇到的情况是(如果按朱熹的说法)蛊卦没有变爻,所以要以卦辞来判断吉凶,在今本《易经》里,蛊卦的卦辞就是这句:“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这是什么意思呢?历代专家们对前两句一般没什么分歧,所谓“元亨。利涉大川”,就是说这卦不错,占到这卦表示你能够很顺利地渡过大河。——秦穆公要渡河去打晋惠公,占到这卦就预示着他不会遇到大风大浪,船不会翻在河里。

   在整个《易经》里边,“涉大川”这几个字出现的次数很多,看来在编写《易经》的时代渡河是件难事,而且是件很多人都会经常遇到的难事。如果我生活在古代,住在黄河边上,这一天要出门办事,目的地在黄河壶口瀑布的对岸——别说古代了,现在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过去。

   既然过河是件难事,而且要冒着生命危险,所以在出发之前认真地算个卦倒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办法,如果卦上说了“利涉大川”,那我才出发。

   我想不出这套东西拿到现在该怎么用,比如我在南京长江大桥的南端,想从桥上坐车到北端去。这可不是小河沟啊,是浩浩荡荡的长江,古人就算卜出“利涉大川”来都得发愁一阵子呢,我呢?

    回过头来,再看蛊卦卦辞的后两句:“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看上去很古怪哦。其实这是计算日子的话,那时候的历法是:一个月分为三旬,一旬十天,分别用十 个天干来记,“甲”是十天里的第一天,所以“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就是从“甲”那天往前数三天,再往后数三天。——这都没有什么歧意,但问题在于——

   为了方便理解,我还是拿现代的日期来做说明吧:好比“先甲三日”就是星期一,“后甲三日”就是星期天。好了,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到底是“在”星期一“和”星期天呢,还是“从”星期一“到”星期天呢?而且,这两个日子放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联系上文,可能的结论是:“吉卦,放心去过河吧,星期一和星期天都是渡河的好日子。”或者是:“吉卦,放心去过河吧,从星期一到星期天都是好日子。”——怎么好像又落到了马三立“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支”那个套路?

   认为应该解释成“从”星期一“到”星期天的专家还就此阐发出了更加深刻的哲理,说这意味着天道的往复,周而复始。可我总觉得这种阐发和“我的电脑有神鬼莫测之机”没什么本质区别。

  我们再回到卜徒父哪儿,这回可发现大问题了:无论是“在”星期一“和”星期天,还是“从”星期一“到”星期天,卦上只不过是说了秦穆公可以放心渡河,至于战争是胜是败,能不能俘虏晋惠公,怎么一点儿都看不出来呢?卜徒父不会是在忽悠秦穆公呢吧?

   这条路走不通了,我们还是换个角度吧,看看作为卦名的这个“蛊”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从这里是不是能找到什么线索。

   ——如果你只读一本参考书,这个问题马上可以迎刃而解,可读的书越多,答案也就越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且,无论是公还是婆,都是专家,他们说的理虽然互相矛盾冲突,你却很难去挑他们的理。哎呀呀,这可怎么办?

   这一卦呀,从卦名看到卦辞,从卦辞看到爻辞,到底什么叫“蛊”,专家们有的说是做事业,有的说是搞淫乱,看看,这都差到哪儿去了!唉,蛊啊,蛊啊,你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