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谈一点现在对十五年前大事件及后果的感想 -- 黑岛人

共:💬519 🌺1598 🌵3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ZT)邓小平有过,赵紫阳有错2

三、胡太天真,赵太聪明

问题是出在胡耀邦太天真。天真之于艺术家是必备的,但天真之于政治家,却是一个致命

伤。天真的胡耀邦,混沌未开,其心态依然停留于当年儿童团时的红小鬼,丝毫没有掂出

邓小平上述一番话的份量。胡耀邦把一个极为重大的政治步骤,当作了如同上班告假那样

的家常小事,随随便便地捅了出去。并且,还没有把话说清楚,说准确。有关高层退休的

话题,传到后来,竟然变成了胡耀邦劝退邓小平,而不是邓小平告诉胡耀邦,他有个退休

的设想。

邓小平改革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只做不说。邓小平把一个绝对不能言说更不可谈论的秘

密,告诉了胡耀邦。胡耀邦只消老练一些,就应该明白此事一旦说出去,就有可能做不成

。当然了,假如按照西方社会的政治游戏规则,胡耀邦如此率真,并没什么过错。假如参

照苏联东欧后来发生的巨变,邓小平的决定退休,又好像算不上是政治改革的大手笔。但

邓小平面对的是中国的历史,而胡耀邦所置身的是中国式的政治环境。无论是相对于几千

年的专制传统,还是从以后的历史进展来看,邓小平跨出这一步,都是一种极限意义上的

努力。

与胡耀邦误在太天真不同,赵紫阳是错在太聪明。聪明本身是无可指责的,况且赵紫阳在

政治上的活力,也是因为他的聪明所造就的。作为改革开放的三位共事者,主持人邓小平

介于传统文化和商业文明之间,胡耀邦是由于复活了“五四”精神而青春焕发,而赵紫阳

的过人之处是能够在文化心理上提前进入商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赵紫阳的聪明使他

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领先于邓小平和胡耀邦。正是这样的领先,使他对天真的胡耀邦

有些不以为然,也产生了与邓小平分庭抗礼的冲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赵紫阳和邓小平的冲突,是两种历史合理性的碰撞。把中国历史从专制

传统里解放出来,进入商业文明社会,此乃大势所趋。与邓小平代表着历史的可能性相比

,赵紫阳代表了历史的趋势。赵紫阳很聪明地走到了邓小平前面,也走到了胡耀邦的前面

。虽然胡耀邦本着早期共产党的“五四”激情,充满青春活力,颇有早晨八、九点钟的太

阳之明亮,但对于商业文明的思维和观念,却不无茫然。相比之下,赵紫阳领略到了胡耀

邦不曾意识到的商业文明,在高尔夫球场充满自信地一杆杆击向未来。

平心而论,以赵紫阳的聪明,在一个商业文明世界里,他完全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

。但他的悲剧在于,他所置身的却是一个中国式的传统文化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不仅

天真会成为灾难,聪明也会被聪明所误。按照现代商业文明观念,像胡耀邦这么天真的人

倒台,就好比不会做生意的人做砸了一笔生意,是没什么可同情的。胡耀邦下台的时候,

赵紫阳的反应就是这么现代的。赵紫阳的下意识里可能还会认为,像胡耀邦这么孩子气十

足的人,早该让贤了。因此,赵紫阳非但没有向胡耀邦施以援手,而且还十分平静地、仿

佛早就预料到了似地从胡耀邦手中接过了总书记的大权。

赵紫阳显然不太知道,商业文明的聪明再现代,也及不上中国式的政治智慧。按照中国式

的政治游戏规则,赵紫阳和胡耀邦作为邓小平的左右手,无论谁遇难,都是唇亡齿寒。赵

紫阳和胡耀邦二者,不管彼此间有什么成见,不管彼此间产生过什么矛盾,必须以同进共

退、作为各自保护也是互相保护的前提。当邓小平准备废黜胡耀邦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可

以阻止,那就是赵紫阳。但这样的阻止需要的不是勇气,而是质朴,或者说愚钝。因为任

何一个聪明人都不会做这种傻事,尤其是一个商业社会的聪明人。

赵紫阳在很聪明地接过胡耀邦手中的权力时,同时也向邓小平间接地表达了,他赵紫阳是

不会按照邓小平安排的计划主动退休的。此刻的赵紫阳,正值雄心勃勃之际。观念上的领

先,使他产生了许多憧憬。尤其是他周围的幕僚,以新权威主义作口号的造势,正在使他

蒸蒸日上。电视片《河殇》轰轰烈烈的播出,更是火上浇油。一代新主,呼之欲出。作一

个不恰当的比方,一面是胡耀邦仿佛林黛玉一般被冷落到一边,只能悲悲切切地烧烧诗稿

;一面却是赵紫阳好比薛宝钗似的,正准备欢天喜地的进入洞房。赵紫阳一点都没有觉察

到,邓小平想要避开的一只蛰伏在邓小平内心深处的猛虎,正在慢慢醒过来。

如果说,胡耀邦的天真不过是让邓小平恨铁不成钢,那么赵紫阳的如日中天,却让邓小平

感觉像被蛰了一下似的非常不自在。就算没有后来的“六四”学潮,赵紫阳早晚也会成为

邓小平自断臂膊的下一个目标。就算邓小平并不嫉妒赵紫阳的日渐坐大,也会为赵紫阳不

想按照他邓小平暗中定下的计划退休而不无恼意。正如赵紫阳认为自己的观念是最领先的

,邓小平认定自己的安排是最可行的。在最领先的和最可行的之间,谁胜谁负,按照商业

文明的思维方式可能是难以判断的,但在中国政治的游戏规则里,却是一目了然的。

倘若说赵紫阳丝毫没有感觉到自己可能会遭到不测,那也并不尽然。要不,就无法解释赵

紫阳在学潮面前的一避再避。赵紫阳期待着水到渠成,但绝不主动出击。赵紫阳的第一避

,就是借访问朝鲜的机会,扬长而去。假如仅从官场较量而言,赵紫阳此举无疑是聪明的

,把难题留给他人,然后自己回来从从容容地收拾残局。但问题在于,赵紫阳面对的不只

是一场官场上的权力斗争,而是一个严峻的历史时刻。此时此刻,不要说访问朝鲜这么一

个无足轻重的国家,即便是访问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赵紫阳也不能扔下如火如荼地已经

燃遍全中国的学潮不管。

赵紫阳虽然没有借学潮向邓小平发难,但他的甩手而去,却间接地给了邓小平一记闷拳。

因为事情非常简单,必须要有人负责。赵紫阳不负责,那么只好请邓小平开口。邓小平一

开口,就从嘴里跳出了那只醒过来了的专制猛虎。你们要闹事,好吧,我有三百万军队。

学潮于是被定性为动乱。

邓小平的恼怒,明里是针对勾起他文革回忆的学生运动,暗里是给赵紫阳甩手而去的一个

回应。只是对学生运动的不满是可以明说的,而对赵紫阳的不快却是只能暗示的。赵紫阳

当然不会不知道邓小平为何给学生运动作如此定性,他的回击是一下太极推手,似乎漫不

经心地向戈尔巴乔夫透露,邓小平才是真正的当家人。赵紫阳由此再一次以商业文明的思

维方式,作了一次中国官场上的运作:你不是开口了么,那么就请你负责了。自此,一直

身处后台的邓小平,被一下子推到了最前面,并且作为学生运动最直接的对立面,就像当

年作为走资派面对红卫兵一样。

本来是应该由赵紫阳挺身而出,以自己的威信去平息学潮。这样既保护了素来不喜学生运

动的邓小平,又消除了学生运动在激情之下的锋芒所向。因为要想保护学生,首先应该保

护邓小平,不让他成为学生运动的对立面。这就像当年的红卫兵想要揪斗陈毅时,周恩来

死死地挡在前面。因为周恩来知道,他保护的不啻是一个陈毅。同样道理,赵紫阳假如能

够保护邓小平,那么他所保护的也远远不啻是一个邓小平,而是全体学生,而是所有卷入

学潮的中国民众,而是由邓小平和他赵紫阳以及胡耀邦共同努力开创的改革开放大局。

但赵紫阳没有这样做。赵紫阳没有这么做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不肯退休,尤其是不肯按照

邓小平的计划退休。从赵紫阳的一系列作为,包括他给邓小平写的那封对胡耀邦不无微词

的长信来看,他希望天真的胡耀邦退休,甚至希望在他看来已经显得保守的邓小平退休,

然后由他独掌大权。

面对学生运动时,聪明的赵紫阳又聪明地以为,这可能是他借助学潮逼退邓小平的一个机

会。他不知道他把学潮作为一个难题推给邓小平时,也给学生出了一个大难题。素有心理

创伤的邓小平不可能以理性的方式,和平地解决学潮这个难题。而学生也没有能力解决邓

小平这个难题。既能够解决邓小平这个难题,又能够解决学潮这个难题的,只有赵紫阳。

赵紫阳应该知道个中三昧。但他自作聪明地从中抽身,听凭那二个难题彼此激烈冲撞。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