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文摘】什么是瑞典式的社会主义 -- 葡萄
吴 江
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的瑞典王国,在1889年瑞典社会民主党成立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人称海盗之国,居民多为海盗及西欧国家流放的罪犯及其后裔,其经济状况比1917年十月革命时的俄岁斯还落后得多。从1920年瑞典社会民主党开始执政直到现在,虽然执政儿度易手,但大多数时间还是社会民主党执政,在此期间(到20世纪80年代),他们把瑞典从一个落后国家建设成世界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占第二位的经济发达国家(第一位是瑞士)从社会福利来说,则是第一位,标志着分配的社会化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以上是刚读到的《一篇迟到的考察纪要》中所写的(以下简称《考察纪要》)。这篇《考察纪要》的作者杨启先同志曾于1985年和1988年两次赴瑞典进行考察,其得到的总的看法是:"多年以来,对于瑞典式社会主义,我们不仅是一直视为异端,持严厉批判的态度,而且时至今日,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仍然肯定的少,否定的多。其实,这是不够公平的。如果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除了其在政治上的是非暂时还难以作出一般都能够接受的结论以外,在经济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无论是促迸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的提高,还是实现分配公平、社会公正、保障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应有利益等方面,其成就都是很大的。"
这篇《考察纪要》发表在一份发行量不大小刊物上,而且标题写明是"迟到"(即20世纪80年代的考察直到2002年3月才整理发表出来这表明关于走向社会主义的瑞典模式至今仍一个敏感的话题。在我肴来《察纪要》既然经发表,而且在今天看来这个问题实无回避之要,完全可以公正地、实事求是地加以讨论和评论,尤其在理论上。
走向社会主义的两种模式的历史背景及其理论表述
在埋论上,还是应当从1848一1850年法;西革命至巴黎公社事件以后的形势说起。这就不能不多费些篇幅,然后再回到瑞典模式这个问题上来。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很长一个时期,苏联的理论家们一直把巴黎公社说得神乎其神,把它奉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个典范,事实上并非如此。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以后的一个时期,确曾认为西方主要国家的革命形势巳经来临,因此积极为此从事活动。但是经过1848—1850年法国革命的失败以及资本主义儿次平安度过经济危机并且生产力还得到长足的发展的事实,他们开始觉察到事情并不像他们原先估计的那样,革命肘机还没有成熟。马克思1850年在总结法国革命经验时就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整个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也就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俞。"1所以当1871年普法战争中巴黎工人阶级趁抗击外敌反对"资产阶级投降行为之际举行起义并采取社会主义措施(主要领导者为拉萨尔派邗蒲鲁东派)时,马克思并不赞成,认为时机并不成熟,但当巴黎工人起义发动起来以后,马克思不是泼冷水,而是热情支持并歌颂巴黎工人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气概,认为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同时还深刻总结了第一次工人阶级萆命的
经验教训,提出了不少具有重大意义的指导性意见。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时候说厂这样一句话:"人阶级不是要实现什么理想,而只是要解放那些由旧的正在崩渍的资产阶级社会本身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2这就是说,工人阶级革命的时机是否成熟以及社会主义社会能否实现,完全要看在资产阶级社会里孕育的新社会因素如何而定(主要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政治民主化以及整个文明达到足够的水平)。
巴黎公社以后,马克思的主要精力用于完成《资本论》的写作及进一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指导实际运动的责任大部分落在恩格斯的肩上。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的贲任自然更加重大了。直到现在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毫无疑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十月萆命和列宁逝世以后,我们又从苏联接受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提法,这个提法实际上淡化了恩格斯(虽然没有否定恩格斯),我想,如果列宁还活着的话,他也不可能接受这个提法。《考察纪要》的作者告诉我们,他在瑞典社会民主党人口中听到了"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提法,我想,这是合乎历史事实的,总不能将马克恩和恩格斯分开啊!“列宁主义"是另一回事,这个问题我们下面要讲到,这里嬖说的足,恩伯斯坦在恩格斯逝世以后如何在运动中贯彻他们的主张,这是恩格斯一生中最灿烂的一页,在他最后几年的岁月中,他始终与国际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正像我的朋友徐琳主编的《恩格斯与现时代》一书所指出的·1870年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国际工人运动曾一度转人低潮,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工人运动才逐渐活跃起来,马克思主义才得到广泛传播,茌这个基础上,欧美许多国家——丹麦、比利时、西班牙、荷兰、意大利、挪威、奥地利、瑞典、瑞士、匈牙利、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等,先后成立了工人政党,这时的工人政党多定名为社会民主党、社会党或工人党,没有定名为共产主义政党的。这也和恩格斯当时的观点有关。1894年2月恩格斯在写绐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共产主义'一词我认为当前不宜普遍使用,最好留到必须更确切的表达时才用它。即使到那时也需要加以注释,因为实际上它已三十年不曾使用了。”3这个问题还有一段历史,这里不赘。1898年7月,由恩格斯倡议·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法国工人党带头,召开有22个国家的工人政党参加的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这就是被后人称之为“第二国际”的组织。其实这个组织完全是松散的,并没有任何领导机构的设立(此前被后人称为"第一国际"的国际工人协会还设有一个总委员会),连定期集会的制度也没有,各国党确认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为思想基础,但都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说到这时候的指导思想,就不能不提到恩格斯在l894年(即他逝世前一年)写的《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一文,这篇文章提到他们自1848年以来对萆命形势估计的错误时说:“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扩展能力"。这时恩格斯根据当时的条件,特别是德国社会民主党最新的经验,重新考虑了工人阶级斗争的策略,着重提出工人阶级应当把利用普选权作为丁人阶级“新的武器——最锐利的武器中的一件武器”,并且说明:“共产党宜言》早已宣布,争取普选权、争取民主,是战斗的无产阶级的首要任务之一。”同时声明,我们的同志绝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的革命权(恩恪斯说明:这当然包括暴力革命权在内——吴按),须知革命权总是惟一的真正。历史权利"4
恩格斯逝世后,德国社会民主党负责人之一李卜克内西这样评价恩格斯:"他既是指路人,又是带路人,既是领袖,又是战士。在他身上体现出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5历史证明这个评价是完全公正的。
恩格斯逝世前后数十年,资木主义处于平稳发展时期,欧美各国工人政党也大多处于公开活动时期,能够尽最利用普选权这一武器。进人了20世纪,资本主义重新遭遇危机,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造成"第二国际"的大分裂——出现了所谓"保卫祖国"派和"变帝困主义战争为国内萆命战争"派的对立。后者是列宁提出的主张,当时除俄国在列宁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外,从1918年到1923年,芬兰、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等国家或地区也都相继爆发了革命并取得了短暂的局部的胜利·但最后都归于失败。唯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于是产生了"列宁主义"的称呼(这是列宁逝世后的事情),并有"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的对立。从此,就有"列宁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第二因际正统派)两个派别。随之,也就有了走向社会主义的两种模式。
这里不谈上述两个派别之间的斗争(其中反对修正主义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也不谈苏联社会主义和基本上属于同一模式的其他社会主义困家的成败得失及其获得的经验教训,这些,在中国社会主义进行改革获得成功和苏联解体似后,人们已经谈得很多了。这里只想概括地谈一谈西欧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这也只能算是引言(因为这里也不是专谈西欧社会主主义运动,那需要另写一篇专文)。世界大战后,1919年成立了"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1923年"第二国际"恢复活动,并改名为"社会党国际"。从这时起·西欧工人运动就形成了这两股势力:即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社会党之间)的对立,但优势和主要影响在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方面,因为它们不但吸收了绝大部分工人,而且其理论和活动比较适应于资本主义国家中广大中间阶层和知识分子的心理,资产阶级也比较能够接受。且不说这两股势力之间又斗争又合作(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合作曾是主要的)的复杂情况,就是社会党国际范围内从事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党——社会民主党、社会党等本身也很复杂,它们除了一概否定暴力革命和一般接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以外,各党的主张并不完全一致。初时大致还能奉行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时由恩格斯揩导制定的德围社会民主工党的纲领,后来则是各走各的路:有的比较激迸,有的比较温和;有的党继绥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帜,有的党则放弃了这一旗帜而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马克思主义也在其内),并主张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多种途径;有的尚称自已是工人阶级政党,有的则称自已是人民的党或民族的党;有的主张同本国共产党合作,有的反对这种合作,等等。一些党曾不止一次地改组或重建,其倾向也前后不同。但是总的说来·1951年社会党围际重建时发布的宣言大致可宥作是一种代表性倾向,这个宣言说:"不管社会党人把他们的信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社会的方法上,还是建立在其他方法上,不论他们是受宗教原则的启示,或受人道主义原则的启示,他们都是为共同目标而奋斗,这个目标就是一个社会公平分配、生活美好、目由与世界和平的制度。"这里没有明确写明奋斗的目标是社会主义;但是20年代的《社会党困际成立宜肓》曾是肯定这一目标的,并说明:"社会主义的目的,是把人们从对占有或控制生产资料的少数人的依附中解放 出来,它的目的是要把经济权力交给全体人民,进而创造一个社会,使自由人能以平等的地位在社会中共同工作。"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7
🙂【文摘】什么是瑞典式的社会主义
🙂希望我们的党有意愿和能力走出“初级阶段” 飞羽 字82 2006-05-30 13:30:01
🙂续完 1 葡萄 字0 2006-05-28 11:13:25
🙂续3 1 葡萄 字0 2006-05-28 11:13:04
🙂我怎么就那么倒霉,在瑞典不到三天就被偷了 肥肥烤猪 字0 2006-05-30 15:38:28
🙂续2 1 葡萄 字0 2006-05-28 11:12:19
🙂这个思路很有意思 3 肥肥烤猪 字353 2006-05-30 1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