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俾斯麦海之战——盟国陆基航空兵在新几内亚的战斗 -- 阿多尼斯

共:💬28 🌺4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俾斯麦海之战——盟国陆基航空兵在新几内亚的战斗

主要资料来自Gary Null, Weapon of Denial: Air power and the battle for New Guinea,美国空军历史研究局的历史研究项目,在其官方主页上可寻到文档下载。其它修正资料从略。

日本进攻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随后,日本大举入侵荷属东印度,侵占这里丰富的石油资源,并构筑日本的国防圈。12月末,日军踏上菲律宾群岛,当地盟军节节败退。1942年的头三个月里,日本海军和陆军在太平洋上所向披靡,在巩固了占领成果后,继续向西南太平洋深入挺进。

日本的下一个目标是新几内亚,日军计划占领整个新几内亚,甚至登陆澳大利亚。1942年4月1日,日军在自新几内亚西北的霍兰迪亚(现印度尼西亚东部港口城市查亚普拉)直到新几内亚东南的多处登陆点登陆,没有遭到任何实质性抵抗。日军的登陆代表着长期而艰苦的新几内亚战役开始,这场战役直到1944年7月才最终结束。英勇奋战的盟军遏制了日军朝向巴布亚半岛西南海岸莫尔斯比港的进攻,并将之赶回了半岛的东北部海岸。

战争的转折点是1943年3月,盟国陆基航空兵取得了俾斯麦海之战的决定性胜利,切断了日军对新几内亚守军的补给,保证了盟军在这一地区的最终胜利。

战场形势

1942年3月末,日军大举入侵巴布亚半岛和所罗门群岛。进攻的日军朝向布甘维尔岛的东南方前进,于4月30日占领图拉吉。根据这一形势,西南太平洋的美国陆航司令部紧急调遣第8轰炸机中队前往协助莫尔斯比港的澳大利亚守军。这支人数不多的澳大利亚军队此时只有几架A-24攻击机,这种飞机是陆军版本的海军SBD俯冲轰炸机,SBD将在不久后的中途岛海战中一战成名。一个月后,装备着P-39和P-400(供英国皇家空军使用的P-39出口改进型)战斗机的第8战斗机大队抵达。随后,这些飞机于4月30日攻击了距莫尔斯比港200英里外的日军主要物资储备点休恩湾(Huon Gulf)-莱城(Lae)和萨拉莫阿(Salamuna)。5月15日,增援的澳大利亚陆军抵达莫尔斯比港。

进攻与反击

5月18日,日军大本营颁布命令,下令联合舰队攻占莫尔斯比港,并歼灭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斐济,萨摩亚群岛上的盟国守军,执行这一命令的先决条件就是控制珊瑚海。控制珊瑚海不仅掌握了通向澳大利亚的门户,更让盟国在中太平洋和南太平洋的防御洞开。5月4日,Mo行动正式开始,日本第4舰队运载着陆军南海支队,自俾斯麦海域最大的岛屿新不列颠上的腊包尔基地起航,前往莫尔斯比港。同时,弗兰克.杰克.弗莱彻海军少将已得知日军占领图拉吉,率领以约克顿号航母为核心的海军第17混成编队急速赶往此地。5月4日,这支混成编队于破晓前出动40架战斗机,俯冲轰炸机,鱼雷攻击机等,并在当天上午再度出动38架,下午出动21架,攻击这一海域的所有日军舰只。在当日的战斗结束时,混成编队共击沉一艘驱逐舰,一艘商船,四艘登陆驳船,击落6架水上飞机。

尽管在两天后,随着乔纳森.温莱特中将率领他的残余部队在菲律宾投降,让盟国在太平洋的形势陷入了最低潮,但对交战双方而言,战争形势依旧有随时变化的可能。日军舰队,包括轻航母祥凤号,以及参与偷袭珍珠港的航母瑞鹤和翔鹤号,继续向西航向珊瑚海,计划攻占莫尔斯比港。5月6日早晨,第19轰炸机大队的B-17于布甘维尔以南60英里处发现了祥凤号,并在当日晚些时候发现整支日军舰队。

弗来彻海军少将的第17混成编队与奥布里.W.菲奇海军少将以列克星顿号航母为核心的第11混成编队合流后,继续追击日军舰队,同时担任支援任务的还有英国J.G.克瑞斯海军少将指挥的驱逐舰编队。第11混成编队并入第17混成编队,组成新的第17.5混成集群,英国舰队则被命名为第17.3混成编队。整个舰队随后航向西北方的新几内亚,预备和日本舰队交战。

从珊瑚海到米尔恩(Milne)湾

1942年5月7日,世界上第一场舰载机间的战斗在珊瑚海正式爆发。当战斗结束时,盟国海军成功的遏制了日本的登陆舰队,击沉祥凤号,击伤瑞鹤和翔鹤号,令这两艘被击伤航母无法赶上不足一个月后爆发的中途岛海战。尽管盟军损失了列克星顿号,约克顿号被严重击伤,但在美国船厂工人们的奋战下,约克顿号以奇迹般的速度修复了损伤,赶上了中途岛的战斗。珊瑚海的战斗不仅保障了澳大利亚海岸的安全,同时更粉碎了从日军海上直接登陆莫尔斯比港的企图。

5月中旬,日军大本营组建第17集团军,由百武晴吉中将指挥,与日本海军第2舰队和第1航空队联合行动。第17集团军的任务与原先的南海支队如出一辙:占领莫尔斯比港,新柯里多尼亚,萨摩亚群岛,以及斐济。这一次动员的陆军兵力比上次大大扩充,南海支队的9个步兵大队也被编入。堀井富太郎少将率第17集团军主力经科科达山道(Kokoda trail)向莫尔斯比港进军,这是条崎岖难行的道路,意味着日军不得不翻过高耸的欧文.斯坦利山脉。7月21日,堀井少将率领军队自巴布亚半岛holnicote湾的戈纳基地(gona)出发,8月12日这支日军进入了山里,一路上大肆屠杀当地居民,和侵华日军的表现一样令人发指。在8月13日的一次这类事件中,佐世保镇守府第5海军特别陆战队将布纳(Buna)村落里的所有人,包括妇女,儿童,老人集中在村前逐一枪杀或斩首。当杀到最后一名16岁的女孩时,这些日军士兵并没有痛快的枪杀她,而是用军刀狠狠的砍刺她,最后将她丢在地上,让她在痛苦的挣扎和呼叫中咽下最后一口气。

为了按计划占领莫尔斯比港,日军决定首先于8月末占领位于巴布亚半岛东南端的米尔恩湾,一支海军登陆部队将于该处北岸的拉比登陆,占领此处新修建的盟军机场。8月22日,堀井少将的11000名士兵向科科达山道进发。5天后,日本海军登陆部队自布纳和俾斯麦群岛的新爱尔兰岛出发,航向米尔恩湾。与此同时,盟军在米尔恩湾紧急集结了6个澳大利亚步兵营,美国第46工程营,美国第709防空营,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的两个中队P-40战斗机,以及一支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的“哈德森”双引擎侦察机分队,米尔恩湾的盟军兵力达到了9500人。也许是由于米尔恩湾常年笼罩在薄雾和降雨中,盟军的这些兵力集结并没有被日军察觉。对日军而言更糟的是,此时的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指挥官是澳军中极负盛名的空军将领威廉姆.H.“公牛”加伦。在他的领导下,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将在这一地区的战斗中狠狠打击日本人。

当日军最终探明盟国在米尔恩湾集结的兵力数量时极为震惊,不得不抢先开始先发制人的进攻。此时增援的奥达部队还远在菲律宾,日本海军不得不动有手头的现有兵力实施进攻。吴镇守府第5海军特别陆战队(612人),佐世保镇守府第5海军特别陆战队一部(197人),以及海军第16先锋大队(362人)共计1171名士兵,于8月24日分乘两艘运输船前往拉比登陆。同时,刚结束了他们在布纳的屠杀的佐世保镇守府第5海军特别陆战队另一部353人,分乘7艘大型机动驳船自布纳起航。

日军运输船成功的在登陆点附近卸下了日军士兵,此时盟军飞机冒着恶劣的天气攻击了这支从新不列颠起航的日军船队,于26日击沉一艘扫雷舰。那支在布纳执行了灭绝人性的屠杀的佐世保镇守府第5海军特别陆战队一部所搭乘的机动驳船,则错误的在特尔卡斯托群岛(D’Entrecasteaux)西端的goodenough岛靠岸。由于岛上没有任何人,日军完全放松了警惕,在海滩上架起了炉灶开始做饭,预备休息完毕后继续前往登陆地点。突然,12架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的P-40战斗机穿破云层俯冲下来。这支战斗机编队自米尔恩湾起飞后,在巡逻的途中被海滩上日军的炊烟吸引过来。空旷的海滩上没有任何隐蔽处,澳大利亚战斗机几次掠过后就摧毁了海滩边的所有机动驳船和暴露在滩头上的所有物资和装备,并让猝不及防的日军死伤惨重。更重要的是,幸存下的日军不仅没有任何办法离开这个岛,同样丧失了所有补给,医药全无,只能等死。

在拉比登陆的日军猛烈进攻盟军的米尔恩湾外围防御圈,但始终没有达成突破。日本士兵都得到了“格杀勿论”的命令,当澳军反击时,发现之前的战斗中因伤被俘的战友们都被捆在树上用刺刀戳死。日军试图通过屠杀战俘恫吓澳军的心理攻势不仅完全没有达到效果,相反,这一残忍手段激起了澳大利亚士兵空前的怒火和勇气,把日军一路打退至滩头登陆点。8月30日,日军大本营认识到这支登陆部队现在处于危机中。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的参谋长宇恒海军中将做出如下的形势报告:

“目前拉比的形势十分危急,两名特遣队指挥官均已阵亡。虽然仍保有三分之二的军官和560名士兵,但其中只有200人有战斗能力。就他们上一次的无线电报告来看,他们仍有能力抵抗。”

尽管在8月28日得到增援,残存的日军还是于9月5日到6日夜撤退,此时澳大利亚军队逼近的喊杀声已经清楚可闻。

此后,日军的注意力转向被困在goodenough岛上的幸存者。9月10日夜,矶风号和弥生号驱逐舰前往营救他们。第二天,自米尔恩湾起飞的澳军P-40战斗机击沉了弥生号驱逐舰,并迫使矶风号驱逐舰和另一艘驱逐舰望月号撤退。由于损失了全部装备并断绝了对外界的联系,岛上幸存的日军造了两艘独木舟,派人驾驶着这两艘小船前往布纳求援。一艘被太平洋的海浪吞没,一艘成功的抵达布纳,为岛上的守军要来了空投等援助。到10月下旬,澳军第18旅第2/12营登陆该岛时,岛上的日军有60人已经被潜艇救走。澳军的进攻让潜艇无法再进行营救,10月23日潜艇营救停止,剩余日军被全歼。

日军的败退

当进攻米尔恩湾的登陆日军被击退时,新几内亚岛上的日军主力已经于9月初翻越山脉,向山下防守莫尔斯比港的盟军外围防线进攻。由于掌握制空权的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和美国陆航的全力截击,以及地面澳军的激烈抵抗,日军不得不在距目标约30英里处停止前进。在太平洋地区的其他战场,美军已经于1942年8月在布甘维尔东南300英里处的瓜岛登陆。日军大本营最后认识到,他们不能支持同时在新几内亚和瓜岛进行的两场大规模作战,并决定牺牲新几内亚的作战优先权。此时,弹尽粮绝的日军莫尔斯比攻击集团也被盟军赶回山里,由于没有粮食,很多日军开始人吃人。战争泯灭了他们作为文明人的最后一丝痕迹,让他们和新几内亚的食人生番没有任何分别。

日军的撤退在继续,除了和追击的盟军时有交火,11月日军总算撤退到离出发点不远的布纳附近。在新几内亚原始的沼泽和丛林中,饥饿,疲惫的日军等待着盟军将要到来的进攻。让他们的情况恶化的是,此时的气温上升到36°C,湿度则上升到85%。这种气温再加上糟糕的卫生条件,让传染病在日军间大规模流行。癣菌病,皮肤病,疥疮,疟疾,斑疹伤寒,登革热,以及丛林中的毒蛇和毒虫,让苦守的日军倍受煎熬。

11月16日,日军大本营调整了南太平洋地区的作战部署,下令百武晴吉中将此时已伤疲不堪,只剩一个空架子的第17集团军退守所罗门群岛,并组建安达二十三中将为总指挥的第18集团军防守新几内亚。抵达腊包尔后,安达中将立刻全力增强布纳周围的防御。11月17日,驱逐舰运输队向新几内亚送来了17支步兵增援单位,使布纳日军可用兵力达到了6500人。尽管其中只有2500人状态健康,有能力作战,但日军充分利用防御的优势在据点周围掘壕固守,使得盟军花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才取得战斗的胜利。在这段时间内,激烈的战斗和消耗使得充足的补给和增援至关重要,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一点对日军来说更为致命。

关键词(Tags): #俾斯麦海之战#陆基航空兵元宝推荐:海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