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科普]漫谈小行星(根据n久以前出版的《小行星趣谈》改写) -- 多嘴的江南

共:💬204 🌺44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发现之旅(6、照相术逮“害虫”)

6、照相术逮“害虫”

前文说到,越来越多小行星的发现让天文学家们越来越头痛,这使得小行星几乎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害虫”,而这种混乱的局面直到19世纪的最后十年才有了改变。救星就是照相术。

事实上,照相术很早以前就被运用到天文观测上了。1857年,美国人就已经第一次成功的拍出了恒星的照片,开始了恒星照相术的时代;也是在1857年,英国人首次拍到细节清晰的月球照片;1887年,由法国巴黎天文台亨利兄弟负责,国际协作的照相天图星表的编制工作也开始了。但是,一直没有人想到把照相术运用到小行星观测上。

1891年12月20日,德国海德堡天文台的马克斯·沃尔夫(M.F.Wolf)(注意,这个沃尔夫并不是我们在第一部分提到过的那个哲学家),把刚刚发明不久的天文照相术运用到了小行星的探索中。他卸掉了望远镜上的目镜,换上了底片盒,在打开底片盒上的盖板后,一边让底片长时间曝光,一边让望远镜跟随着恒星旋转。这样经过一两个小时后,由于恒星在望远镜的视场中并没有相对的移动,所以在底片上仍然是一个个的光点,而如果视场中有小行星的话,则会在底片上留下一个短痕,因为小行星的速度和运动方向与恒星的视运动是不一样的。沃尔夫拍出的底片可以参看下图:

点看全图

沃尔夫的新方法果然好用,他在第一个晚上就发现了323号Brucia布鲁西亚。

这下子好了,沃尔夫的照相法观测终于解脱了天文学家们的“苦难”,从此他们再也不必长时间深更半夜的趴在望远镜上,还要忍受夏日蚊虫的叮咬和冬天刺骨的严寒,只要把底片放好,完全可以去舒服的休息,底片会给他们做可靠的纪录。更妙的是,每次观测的资料都可以用底片妥善的保存起来,这样就可以使计算天体的轨道有可靠的数据,随时可以从容的测定天体的准确坐标。有了准确的轨道,丢失小行星的事件就开始大大减少了,“害虫”的恶名也渐渐在人们的印象之中消失了。

照相术的优点不用多说,它大大提高了寻找小行星的效率。肉眼直接观测需要不断把星图、星表和望远镜内的星空进行比较,这不仅要求观测者对星空了如指掌,还要有足够的观测经验,否则很快就会被弄得眼花缭乱。而照相的方法就根本不需要在观测的同时进行这些比较,这些工作完全可以在底片成品后进行,而且底片上的光点和短划极易分辨,有的时候碰巧,一张底片上可能同时出现好几条短划,也就是说,在一张底片上可能同时会找到几颗小行星。事半功倍,这就是照相术带来的好处!

于是,帕里沙的纪录很快就被刷新了。帕里沙辛苦了五十多年,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一共发现125颗小行星,平均5个月左右找到一个。但是,沃尔夫在发明了把照相术用于小行星观测的方法后,他的底片上就曾留下582颗小行星的踪迹,其中有正式编号和名字的有230个,和帕里沙多一倍。然而沃尔夫的发现还不算多,他的一个继承者(可惜不知道这个人的名字)更厉害,曾经拍到过982颗小行星!

沃尔夫的方法当然是寻找小行星历史上的一场革命,但他的方法还并不完美,因为望远镜随着恒星作视周运动(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恒星天黑时从东而升、天亮时由西而没的视运动),这样使得照相术另一个突出的优点——光的累积性,未能在观测小行星时得到发挥。光的累积性有什么好处呢?就是照相底片可以把接收的光累加起来,比如如果使用美国的5米望远镜,肉眼能看到的最暗的星是21等,而用照相长时间曝光的方法可以拍到23等星(要知道,星等大一等,行星的视亮度大约要暗上2.5倍)!由于小行星相对恒星有运动,因此沃尔夫的方法对于比较暗的小行星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为了能找到更暗弱的小行星,20世纪初,前一节我们提到过的那个美国牧师梅特卡夫(J.H.Metcalf)对沃尔夫的方法进行了一次重大的变革。他把望远镜对准要搜索的天区后,设法让望远镜以小行星的运动速度旋转,这样经过长时间曝光后的底片上恒星就变成一条条短划(曝光时间越长短划也越长),小行星反而会呈现为一个个的圆点(参看下面的图)。虽然这种方法在操作上比较麻烦,也要求观测者必须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却可以发现用沃尔夫方法找不到的更暗的小行星。

点看全图

作为一个业余的天文学家,梅特卡夫只有一架12寸的望远镜,但用他发明的方法,居然就可以拍到13.5等的小行星。梅特卡夫就是使用这么简陋的工具,居然也为小行星家族增添了41个新成员。

梅特卡夫和沃尔夫分别在1925年和1932年去世,但是他们发明的这两个方法却一直沿用至今……

(第二部分完,第三部分“起名字的艺术”即将登场……)

关键词(Tags): #小行星#照相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