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中国从战略角度看待资源进口 -- 汉关秦月

共:💬4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中国从战略角度看待资源进口

中国从战略角度看待资源进口

作者:罗维国际政策学院马克·蒂尔韦尔(Mark Thirlwell)

2006年4月28日 星期五

全球资源丰富的经济体忙着计算膨胀的外汇收入,这些国家的领导层在考虑如何最好地花费飚升的税收收入。中东充斥着石油美元,石油、咖啡和铜出口的丰厚收入,将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政府的国库撑得满满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生产国经济正得到可喜的推动。同时,澳大利亚在享受着资源带来的财运,国内股市被推至创纪录水平。

世界石油、天然气、贱金属和农产品价格的飚升,已引起人们对大宗商品市场将出现持续20年超级循环的推测。最近这次资源繁荣带来了所有通常的益处和隐患,但它也给大宗商品出口国的决策者带来了新挑战,该挑战涉及本轮循环的关键推动力。虽然实际利率低水平、对供应安全的担忧等因素推动了价格上涨,但中国的需求很可能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以金属和矿产为例。去年,中国消耗的冶金煤几乎占了全球的一半,消耗的热力煤和铁矿石超过40%,消耗的钢、铝、铜和锌超过20%。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项目造成的需求,使其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了巨大影响。

人们广泛公认的是,中国不断扩张的经济实力,正对邻近国家产生强大的引力,重塑着区域贸易流向与格局。中国对大宗商品胃口之大,还将相距甚远的经济体也拉进了它的经济和政治轨道。与全球资源出口国的双边经济关系正在进入全盛期:中国企业正在苏丹、安哥拉和尼日利亚进行投资,中国目前还是智利、秘鲁、阿根廷和巴西巨大的出口市场。

虽然喂食这条饥饿的巨龙有经济回报,但这给管理资源繁荣的宏观经济政策问题增加了新的外交和战略因素。澳大利亚既是重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国,又是美国的亲密盟友,其体验提供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显示澳大利亚在加深与中国的双边经济关系时,利益与挑战并存。

好的方面令人赞叹。中国目前是澳大利亚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互补性意味着,中国的崛起对澳大利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经济横财。出口价格随资源需求上涨,即便与此同时中国的产出帮助降低了成品进口价格。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的名义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正处于历史最高位,澳大利亚人正享受着70年代初以来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的最大累积提升。收入增长保证了长达15年的创纪录经济扩张、股市繁荣以及30年来最低的失业率。但这种互补性也意味着,澳大利亚的繁荣正日趋依赖中国不断增强的实力。确实,澳大利亚这个“幸运国家”并非首次在区域发展浪潮中乘势繁荣。日本和韩国的经济起飞,是以往东亚推动澳大利亚增长的力量。但与中国的关系所注入的战略元素,是之前与日韩的关系中基本上没有的。和澳大利亚一样,日本和韩国都是美国的盟友,都没有成为超级大国地位的现实野心。中国在这两方面都不同,北京从来不羞于将经济纽带和更广泛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

上月就有一个例子,中国在铁矿石合同价格谈判中态度强硬,不肯妥协。在某个阶段,有报道说中国威胁要对进口铁矿石设定价格上限,引起了澳大利亚的抗议。虽然那方面的威胁已经消退,但温家宝总理近期的访问给中国带来了另外一个机会,礼貌地给予澳大利亚一个更大的提醒:澳大利亚人也许认为资源合同是企业之间的问题,但北京不这么看。

中国正试图利用自己作为消费国日益上升的份量,确保更优惠的价格,在更广泛的双边关系上,中国政府也在应用同样的原则,即利用它的经济实力赢得更好的交易。澳大利亚政府已经学会怎么奉陪了。在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之前,澳大利亚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通过宣布向中国出售铀矿石取悦了北京。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立场正受到影响。澳大利亚已暗示,在汇率政策和台湾问题等中美意见分歧的问题上,它再也不会自动站在盟友美国一方。甚至对美国国务卿赖斯(Condoleezza Rice)上月访问的公开分析,也部分关注其中的安全对话会不会过度触怒北京。

中国的经济崛起对全球大宗商品出口国是个好消息。但正如澳大利亚的情况表明,这些出口国不应错误地认为,由此而来的双边关系将仅限于“款到发货”。中国有着巨大的力量抱负,而超级大国(包括未来的超级大国)往往都从更广阔的角度,而非纯商业角度审视它们与供应国的关系。只要问华盛顿如何与中东石油供应国打交道就知道了。

作者是罗维国际政策学院(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国际经济项目主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4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