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继续向C兄请教 -- 花差花差农民

共:💬14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继续向C兄请教

首先,要对C兄表示歉意。本人在引用的时候,因才疏学浅,鼠标使用不精,误将

“因为他们以为那样就可以永保他们现在利益。”
当作C兄之言,对此表示道歉。

然后说说正题。

C兄这等大家不惜屈尊,有以教我,兄弟作为小民不胜感激。然C兄洋洋洒洒,并将小民我也归入“左右互搏”之人物,小民不胜惶恐之至。待定下心神之后,小民左思右想,觉得还是C兄更当此号。

C兄之惯用手法:先圈定一个不完全集合之N选一,让人来选,于是C兄就很容易站在“理”字上了,因为C兄提供的选择很有可能都是错的,或者说都不是最好的,更多的选择C兄没有包括在内。这是很高明的手法,大家要注意学习。

比如C兄高论曰:

回到96年,当时的台湾人之所以偏向台独分子多些,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倾向台独呢,还是由于KMT的历史包袱太过沉重的缘故?而如果答案是后者的话,那。。96年的台海危机,是李登辉这个大嘴巴的责任多些,还是扔砖板的人 更多些?

C兄以后的种种宏论,如大陆必须撤除导弹,必须许诺不动用武力,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台湾到谈判桌上来等等,都是以此为基础。然而,这个问题及其两选一的选择答案是正确的么,前提是正确的么?回到96年当时李登辉的强硬台独路线,完全出乎北京政府的意料。因为北京一直是按照一贯的思维方式,即汉贼不两立来对待台湾“伪政权”的。而“中华民国在台湾”已经不是这一回事情了。北京当时的思维方式很僵化,对台湾的情况不了解,也是更多地在忙于内务,对此根本没有预料到。更何况蒋经国都上了李登辉的当,对李并不熟悉的北京被蒙在鼓里,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C兄之高论,将96年台湾人之所以偏向“台独”归咎于大陆两颗飞弹(此处尊重C兄之传统习惯,称为飞弹),请问C兄,是两颗飞弹在前,还是康乃尔演讲在前?飞弹是不是对演讲的反应?这个反应是否得当是一回事,而到底谁是始作俑者是另外一回事。C兄之高论可比做有人在高速公路上扔石头,引起连环大车祸,而按照C兄之高见,这个主要责任者一定是为躲避石头而出车祸的第一辆车,而不是扔石头之人,确实高明之至。

其次,C兄将那个时候把台湾人说成偏向“台独”,而据兄弟所知,那个时候台独尚未成为主流,而是在李登辉不遗余力地长期操作下,最终96年康奈尔演讲,利用北京的反应达到了转折点。因此应该是“那个时候以后台湾人偏向台独”,而这个结果,直接来自李登辉制造。李登辉在此之前已经策划良久,完成了种种布局,只等北京上当。而北京的底牌已经被李登辉摸到,就是毫无准备,飞弹只是虚张声势,企图吓退曹兵。此等处心积虑,C兄则只将李说成“大嘴巴”,轻轻一笔带过,似乎李只是嘴上没把门的,说错了句话而已。康乃尔演讲因此也淹没在两颗飞弹之中,似乎无足轻重矣。C兄如此高明,确实是人才。

第三,上文已述C兄前提之暗含陷阱,然C兄高明不仅于此,还在结论中更有神来之笔:将96年之答案规定为两选一:其一为台湾人偏向台独。其二为国民党历史包袱。对于所有不同之观点,统统归咎于对方选择回答一。然后C兄便可催动标准“左右互搏”之神功,把对方推向

应该放弃一切幻想,积极备战方是上策;同时应把台湾宣布为叛乱地区,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的合法ZF”的立场,任何从该立场的松动都应坚决反对(包括现在官方所称的“不回到九二共识就决不放弃武力”中的“九二共识”,更遑论私下里说过的“只要一个中国,其他的什么都好谈”云云。。)。虽说时间对大陆有利,但决不能因此而放松武备和威吓作用。 以此标准来衡量,俺觉得及即便现在泥所持的立场都有资敌嫌疑,

之境地。(请大家观摩,此种神技乃左右互搏之精髓。)

继而C 兄便可据理力争,将答案引向其选定的答案二:国民党历史包袱。因为国民党的历史包袱,所以今天的问题都是中共不民主,“为民谋利上无论如何也比不过人家,是一个loser”等等等等引起的,与台湾当局没什么太多关系。因此为今之计,只有中共放下身段,台湾方面要什么,就给人家什么。这样庶几能盼望对岸做出善意回应,回到谈判桌上来,大家谈判,于是皆大欢喜。

于是兄弟不才,google了一个谈判的解释:

人类为什么要谈判呢?从本质上说,谈判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参与谈判的各方有自己的需要,或者是自己所代表的某个组织有某种需要,而一方需要的满足又可能无视他方的需要。因此,谈判双方参加谈判的主要目的,就不能仅仅以只追求自己的需要为出发点,而是应该通过交换观点进行磋商,共同寻找使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C兄大才,请明示小民,台湾方面与大陆方面现在有什么共识?92共识台湾不承认了,那么现在还有什么共识?现在有什么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如果没有共识,也就是说没有利益交换的前提,那么谈判的基础是什么?其实,现在有一个双方也许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保持现状,可是保持现状还需要谈判么?台湾方面现在的种种举动,到底是制造共识的举动,还是制造矛盾的举动?C兄高论为既然大陆是主要责任方,因此大陆方面可以让步,并提议撤飞弹,请问撤了飞弹以后呢?撤出飞弹肯定是很不够的,应该承诺永远不用武力解决更为直接,这样一步到位岂不更好。C兄的观点是只要大陆方面释放善意(此种用词方式也是C兄的习惯方式),台湾方面将以有报之。那么请问大陆方面对台湾的农产品开放等等算不算善意,获得了什么回报?谈判,要讲究付出多少得到多少回报,不能漫天要价,但也不能做无条件推让。新闻报道过:陈水扁强调自己"头脑很清楚",大家"免惊",他不会接受在宪法一中、九二共识、两岸一中的原则下谈判。台湾方面要求的是“不预设前提的谈判”,且要求在“第三地(国)”谈判,那么就是国与国之间之谈判也。那以C兄之高论,直接承认台湾为一国,让其进入联合国大家庭岂不更妙?何必大费周章,先撤出导弹,哦不,飞弹呢?这里对不住C兄,小民实在难改从小的习惯用法,总是口出“导弹”,敬请原谅则个。

同时,小民诚惶诚恐地请教C兄,上述问题除了您给出的两选一的答案,是否还有其他可供选择的答案?比如是否还有台湾政府的引导,美国的支持,中共对台政策的僵化等等,还有“上述都是答案”这一选项?这些到底应该是两选一还是多选题?

还有,以C兄之大才,却一直没有正面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在C兄看来,答案就回到是 “由于KMT的历史包袱太过沉重的缘故”。然而这种解释似乎与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风马牛不相及。这里小民禀告C兄,以小民的愚见,台湾问题的实质不是因为什么国民党的历史包袱,而是因为它是中美关系的一部分,是中美关系的一个台面上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台湾问题才会不是“台湾(指其本身)”问题而是“台湾问题(指战略)”,虽然它是中国的内政,但是现在无可避免地成为国际问题,或者说中美问题。如果不是李登辉而是连战执政,情况就不会如此。也而正因为如此,台湾问题才能长期存在下去并有激化的可能,但是它终究不会脱离历史的潮流。 如果C兄企图把台湾问题的答案解释成民主与专制的对立等等,那就恕小民浅薄,小民不奉陪此类答案。

最后,C 兄以最为让小民佩服的左右互搏神功教训小民道:

“当然,在您非黑即白的逻辑中,反对泥在内政问题上的动辄武力威胁就等于跟台独穿一条裤子,呵呵~ 说实话,俺庆幸泥还不是大陆对台问题的决策者,因为泥这样的动辄动武的心态跟当年的大英帝国解决殖民地独立问题的心态相比,在我看起来也差不多。”

首先,小民的逻辑不是非黑即白,小民没有要动辄以武力威胁,小民只是说谈判要双方有诚意。如果对方有诚意谈判,撤出导弹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没有诚意谈判却要我方单方面做出行动,那我不赞同。

其次,小民认为现在不谈判并不会引起战争,而由于双方没有共识,没有可能谈判。一句话,不谈判并不会使情况更坏。

第三,小民已经说过:台湾目前不谈判,以后谈判会失去更多。基于保护我方最大利益的原则,推迟谈判对我方有利,我方会得到更多利益。请C兄有以教我:为什么保护我方最大利益的行为会遭到C兄极大的批评呢?

第四,C兄多次批评小民是“大英帝国解决殖民地独立问题的心态”,可是无视小民之“不收税,不驻军,不改变制度”等想法,是为左右互搏之典范矣。

最后,小民还有一点要向C兄澄清:小民说的15年,是基于大陆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言。并不只是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也会进步,中国的人民生活和权利保障也会逐步提高,人民的民主意识也会逐步上升;而且台湾的经济其实现在与大陆已经连成一体,以后会更加紧密。基于以上看法,15年内,小民认为台湾将统一,不过那个时候他们就拿不到那么多有利条件了。他们对此不着急,我们为什么要着急?不过C兄往往看问题忽而上升到从人类的高度(比如C兄之人权观),忽而下降到着眼于台湾(比如国民党之历史包袱),让人无所适从,瞠乎其后矣。小民对此不胜敬仰,只能望洋兴叹,曰:以C兄之才,能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民小乎?

关键词(Tags): #台湾问题#谈判#解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