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C兄漏掉选项漫谈台湾问题。 -- 萨苏

共:💬93 🌺162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花先,玉就是这么被俺滴抛砖引出来滴~

俺的回复如下

 

 

台湾的台独是不是大陆两个导弹吓出来的。不能这样简单归结,看今天台独人群的年龄构成,应该可以理解台湾的独立倾向是多年分裂造成的自然产物,或早或晚,总是要爆发一下的。此后台湾政客的推波助澜不知道比大陆的两个导弹多了多大的作用。

台湾政客之所以敢这样干,而且台湾民众之所以信任并寄期望于他们的,无非是因为认定了怎么折腾大陆都不会动武。

的确到现在大陆都没有动武,这个赌局好像很一边倒。

这个看法我不太认同,东西德也是多年的分裂但最终仍走到了一起,还比如今天两岸的实力对比若能反过来的话,台湾人还会想着独立吗?恐怕反攻大陆都来不及吧。所以我认为造成今天的台湾人偏向台独分子有多种因素,多年的两岸分裂只是其中的一项且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至于96年台海危机中导弹的作用,好比家里有人大嘴巴挑衅外人(比如素来与自己不和的亲戚),导致自己挨了砖板(即便只是恐吓性质的),那。。在挨了砖板这件事情上我们也要认为大嘴巴的责任甚于直接扔砖板的?我对台海危机的责任认定有兴趣的请参考一下链接出处

 

 

台湾人会跟着阿扁和登辉走,大陆人是毫不奇怪的,这并不是台湾人愚蠢或者阿扁登辉多么高超。这种事大陆已经发生过,就是文化大革命。那时候,除了主义,我们没了粮食,没了布匹,没了一代人发展的机会。

所以大陆人能够理解。

但是台湾这样折腾下去,会捅出多大的瘘子,则是大陆人所不知道的,就想当初也不知道文化大革命会“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一样。

把今天台湾的民主体制跟当年文革中的大民主相比,我认为是不太妥当的,两者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至少今天的台湾还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存在可以防止社会走向极端,而文革时期有反对文革的声音、社会贱民的声音的存在嘛?在我看来文革也就是一个“多数人的暴政”而已。另外,几年前台湾的百万大游行虽说因族群矛盾而起,但多少起到了缓和的作用(多大程度上是另一回事情)而不是再次沦为“二.二八”,而我们这边十七年前的那场百万大游行因社会不满的积累而起,但结果却是大相径庭,这其中难道没有民主消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吗?

另外,我在这里提到过对台湾人偏向台独分子的提问

链接出处

回到96年,当时的台湾人之所以偏向台独分子多些,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倾向台独呢,还是由于KMT的历史包袱太过沉重的缘故?(同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来针对 “为何后来民进党能两次上台”的现象,即,所谓的比谁更烂。) 如果答案是前者,那我觉得早该放弃幻想积极备战方是上策;而如果答案是后者的话,那。。96年的台海危机,是李登辉这个大嘴巴的责任多些,还是扔砖板的人 更多些?

我觉得老萨的判断似乎更接近前者,那么。。既然认定了无论我们怎么做(先主动妥协、自身的变革等等)都不会使对岸回心转意(最好的也无非是从急独状态暂时拉回到缓独状态而已),即,我们已经用尽了战争手段之外的一切手段(足以坦然面对后世的评价),甚至连尝试一下都不愿意,那。。我觉得就该放弃幻想积极备战方是上策(当然战术性质的欺敌手段以求一击成功是另一回事了)。

 

 

至少,不要到挑衅其他中国人的地步,不满意共产党的人恐怕不少,所以你反共大约未必草木皆兵,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反华恐怕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没有人 在乎台湾走什么主义,哪怕你回到奴隶制,但一旦分裂台湾出中国,那面对国家危难,投军报国,捍卫疆土,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都是中国人抑 或其他任何一个有尊严的民族不会回避的选择。

哪怕是反共的中国人,大约也不会容忍。

只要他是中国人。

我觉得老萨的这个看法比较有普遍性,即,无论大陆这边再怎么坏对岸再怎么好,一个中国是绝对的底线,反共可以但绝对不能分裂,我偷换一下,就是任何情况下“主权都是大于人权的”。但我以为,这句话并不是无条件成立的。

很多人喜欢将今天的台海局势跟美国的南北战争作对比,初看起来两者之间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一国两制是底线,分裂国家必严惩”嘛,于是大家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大陆这边当作当年的美国北方以占据道义上的自我优势感,对此,我引用一下在以前的贴子里提到过的一种假设:

链接出处

. . .

可以再设想一下,如果美国支持蓄奴的南方各州的势力日益坐大,以致某一天相对于北方的支持废奴的州形成实力上的优势,不难推断到时反而是南方来要求北方实行奴隶制了,那北方会如何反应?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美国立国之初的十三个州里面只有两个实行奴隶制(也就是林达书中所说的两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其后加入联邦的大多数州选择了奴隶制,以致立国之初本不严重的废奴-蓄奴之争,经过了数十年后,竟然演变成了南北对抗。

我的回答是,北方会要求独立,脱离联邦,因为再往前数十年,独立战争前的北美殖民地人民就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只是脱离的对象变成了英王帝国。

因此对岸有人把台海之争与美国的独立战争相比,不见得没有道理。或许有人要说台海之争与美国的独立战争之间没有可比性,因为大陆这边没有像那时的英王那样 压榨殖民地人民,相反还给予了一国两制中所能给予的最大让步。但问题是,两岸分治的现状已存在了50多年,我们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所能给予的最大让步对岸 都已经有了(对岸已经拥有的还要更好),请站在对岸的立场用逻辑来进行一下利害计算,一国两制对其有何吸引力?

. . .

难道大陆也要向这个时候的北方学习?所以我认为“统一”相对于“分裂”来说并非无条件地占据道义上的优势,而是有条件的。简而化之,就是“主权大于人权”还是“人权大于主权”在不同外部条件下的转换,也就时说,南北战争或北美独立战争因外部条件的不同都有其合理存在的因素,因此,今天对岸有人把台海局势看做当年的北美独立战争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只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而今天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适用于北美独立战争的外部条件改变为适用于南北战争那样的外部条件,在战争实在不可避免之前。

 

 

Btw, 说一下我对“主权大于人权”还是“人权大于主权”的理解。

从历史来看,当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句话绝对化了之后,往往伴随的是对本国民众人权的压制,因此我认为只有在民众的个人利益得到普遍意义上保证的基础上所谓的国家利益才是有意义的,国家也是由一个个的活生生的人组成的。

另外,现在世界的发展是如此的不平衡,追求地球上所有人的人权平等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用逻辑而非情绪来看待人权的进展,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其人权应该是自己跟自己比,有进步就行,尽量不要去横向跟别人比,期望一步登天。

从这个意义出发,“主权高于人权”或者反过来说都有其道理,比如我们国家的人权跟美国比当然是落后,但我们不需要跟美国比,跟自己比有进展就行了,这时就适用前面的那句了;而像卢旺达、波黑就适用“人权高于主权”这句话了(因此需要联合国维和行为的介入),包括美国独立战争也适用这句话,但我真心希望这样的历史在我们身上不要重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