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的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一) -- 陈经

共:💬1310 🌺3017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是这么想的,

首先,我是同意陈经说的弄钱的两大手段:进出口和基础建设。要出口,自然要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所谓的比较优势。综观葡萄和陈经列出的金牛,中国仍然主要是在劳动密集型的项目上打转(刚看了葡萄兄的帖子,对纺织业的认识要刷新了,不过不改了)。另外,机电业到底是机还是电(当初把机械和电子两个大部门合并,下面抱怨的声音也不小,认为不懂行的乱指挥)?机械的东西就不提了,如果是说家用电器,美国这里看到现在,大概只有海尔一家。其他厂家的竞争力还不够,好在世界市场足够大,依旧农村包围城市,现金牛还是可以做。

电子行业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新的行业,没有太大的包袱,所以发展得比较快。而对于老工业的东西,国家改革至今不成功。这一部分的资产流失,包括人员等无形的资产,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看陈经的意思是这部分舍弃不要,再重新培养新生力量,不知道理解对否?如果是这样,在官办经济的情况下,不外乎分两种培养新生力量方式吧,一靠民营企业,这个短时间内很难,何况目前国家政策对民营卡得还比较紧。这里可能还有一个矛盾。要官办经济,国家就要把钱收上来,而搞民营,是要藏富于民,把钱放下去。另一种,是国家大量投钱,搞国有大公司,资源重组,形成行业龙头。可是市场的开放,资本长驱直入,目标也是这些龙头,并购,控股等等,导致原来具有的竞争力下降了,听凭发展,最终会导致整体水平下降,光有现金牛可能也不行。不过现在是有这个趋势,露了一点苗头,相信是暂时的。

引popyard上的一个报道

近日,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两会上关于《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发言中认为“一些跨国公司的目标是必须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未来预期年收益率必须高于15%,这三条目前正在成为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并购活动的基本要求”。

李德水说,在他看来,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这一新趋势,“如果听凭发展,将十分危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也认为,跨国公司对于中国企业的并购完成后,往往有两种做法,一是终止企业运营,以达到消灭竞争对手获取国内市场份额的目的;二是把并购获得的企业转变为其下属的加工企业,作为跨国公司全球生产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既没有知识产权,也没有核心技术”。

一些人大代表和经济学家也担心,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行业龙头企业被跨国公司并购,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将明显下降。一组统计数据足以证明李德水和陈清泰的担心:可口可乐已经占有70%以上的中国饮料市场份额,而全国大中城市大型超市80%的市场份额也已经被外资占据。

据悉,李德水的发言已引起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制定部门正着手“修正”某些引进外资的政策。和讯信息首席分析师文国庆认为,国家政策的微妙转向,可能就让资本市场上相关公司的股价受到影响,因为证券市场对政策是极其敏感的。股市刚刚因五部委联合发布《外国投资者战略投资上市公司管理办法》而引发的并购热潮,可能将因这一政策的改变而迅速降温。

一些证券研究人士也认为,应该研究防止恶意收购,同时也不应炒作“停止收购”。毕竟目前单一外资也只是并购中国某一行业的单一公司,没有出现单一外资整体并购一个行业的情况。而某一行业(如水泥)的多个主体被不同的外资分别相中,只能说明外资 (包括产业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普遍看好这个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或者中国的证券市场对这个行业的估值普遍偏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