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雪绒花》--一篇关于我军狙击手的小说ZT -- 天地无用

共:💬7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一节 燃烧的大地

第四章 三天部队

第一节 燃烧的大地

  法国外籍兵团的官兵们,有时候会自我解嘲的把自己的部队称为“三天”部队。因为他们通常是法国第一支投入战场或者危机的部队,而当局势稳定下来,至少是机场、码头等战略要地巩固了以后,他们才会被其他部队所替换。这个过程一般在三天左右。表面上,2REP通常是三天部队最早投入战场的一支武装力量。实际上,一些特种影子部队往往在法国政府正式宣布军事行动开始之前就已经潜入目标区域进行侦察或者突击任务。

  2010年8月1日,索兰萨尔空军基地(Solenzara

airbase)。杨带领着特种团E连的142名官兵坐上了飞往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卡农贝国际机场的军用飞机。

  一个月前,卢旺达的胡图族政党人民解放阵线在大选中取得了胜利,但执政的图西族政府拒绝承认大选的结果,疯狂的内战和屠杀旋即爆发。历史是惊人的相似,但却又不完全一样。1994年是反政府的图西族的部队军事上压倒胡图族的军队,而今完全相反。不过,种族屠杀的血腥和残酷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当2010年7月25日,军事上节节败退的图西族政府突然扣押了控制区域之内的约1000名西方人,公然要求国际社会派出军队帮助他们平息叛乱,否则就“无法保护这些西方人的生命安全。”这个行动顿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渲然大波,所有的国家都没有料到会遭受如此丑恶和无耻的讹诈,一时之间乱成了一团。尽管整个西方阵营仍然没有就这个问题达成一致,为了维护自己在整个法语非洲的政治地位和尊严,法国政府率先秘密开始了军事干预行动。整个卢旺达只有首都基加利卡农贝机场及其附近的一小块区域还在尚未撤走的联合国比利时维和部队手里,杨的部队成了法国、甚至是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卢旺达的干预部队。

  1日晚22:00,已经连续30多个小时未休息的E连,到达卡农贝机场。运输机卸下了一些补给品,补充了一些油料,再次带着杨的部队起飞。杨得到的最后命令是,到达目的后,自主决定投入到最危险的区域。而飞机一着陆,他就接到比利时指挥官的请求,最新消息传来,还有两个排的比利时维和部队士兵监守在距首都50公里的一个小镇上,保护着约50名西方人,其中大部分是联合国各机构及一个商务援助团的成员。这支部队损失很大,几乎已经弹尽粮绝,急需要救援。而交通已经断绝,比利时维和部队也一时之间抽调不出足够的军队突破包围前去解围。唯一在目前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请这支法国部队空降到那里去,也许还能挽救那只部队和被困平民。决定权在杨的手中,仓促之间,杨一直没有办法联络到上级。看着比利时指挥官焦急的脸,听着不远处基加利方向传来的阵阵枪炮声,杨终于同意了比利时人的请求。留下了一个排为后续部队的到达做准备,带上了两个比利时联络员再次出发。

  飞机再次腾起,杨看着部下们疲倦的脸,又拿出了中华烟,先给自己点上,然后把剩下的递给他们。黑忽忽涂着伪装油的脸上看不出表情,没有人搭理杨递去的烟卷。一会,叮叮当当的打火机声音响起,一明一暗的火光闪耀,机舱里又充满了各种烟草的气息。不知道是谁率先笑了起来,一群大兵傻忽忽的笑成了一团。

  后仓盖渐渐的掀起,杨站在机舱口,看着闪耀着火焰的大地。回过头来,对着耳麦大声的吼到:

  “士兵们,为了人类生存的权利,我们的先辈们曾经在这里战斗。今天,我们又来到了这里,为了同一个目的。我唯一要对你们说的是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所以,为了保存我们自己的生命,我们要消灭我们所看见的每一个敌人,不留俘虏,不接受投降。直到我们的后续部队的到达。荣誉与忠诚!”

  “荣誉与忠诚”。

  黑暗的天空中,绽放出了一朵朵洁白的伞花,慢悠悠的飘向这片燃烧的大地。

  20分钟后,两架战斗机在夜空中发现了飞向扎伊尔的这两架运输机,四颗空空导弹随即击中了目标。这两架运输机的机组人员成了法国在这次事件中阵亡的第一批军事人员。同时,驻守在基加利卡贝农机场的比利时维和部队遭到了乌干达志愿军大约50辆T72坦克支援的大量步兵的攻击,机场跑道也被155榴弹炮封锁。随后赶到的特种团的另4个连和带着2REP两个连和一些重装备的运输机无法降落被迫飞往坦桑尼亚。战斗持续到2日晨6点,比利时维和部队指挥官在所属部队遭受重大伤亡后决定投降。由于乌干达军队的秘密参战,法国的整个部署被打乱,杨的部队和上级的联系管道彻底断绝,孤零零的落在敌人后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