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雪绒花》--一篇关于我军狙击手的小说ZT -- 天地无用

共:💬7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四节 迷失的逃亡

第二章 血染费尔干纳谷地

第四节 迷失的逃亡

  初春的夜晚,费尔干纳谷地,从帕米尔高原刮来的风依然冰冷刺骨,满天的星星闪耀着清冷的光芒。随着呜呜的风声,不时有隐约的火光腾起在一个曾经叫做古都里村的小山谷。山谷的一面峭壁顶上,似乎有一个影子在缓缓的蠕动着,时明时暗的火光里又使人感觉是种错觉。

  杨光在极度的寒冷中苏醒了过来,头疼得象要裂开一样。伸出麻木而又僵硬的手摸去,绒帽上似乎有一块冰粘附着在后脑上。不知不觉地,杨光已经爬到了一个背风的地方,扒开一堆灌木,一下子滚了进去,摸到一条睡袋,极力往身上一裹,就又昏过去了。

  阳光刺透了笼罩着大地的迷雾,驱散了刺骨的严寒。一缕温暖的光线穿透了灌木,照入了一个小小地洞里。一个男子抱着头蜷缩在那里,偶尔发出一声低低的呻吟。头好疼啊,杨光甚至不敢用力摇晃自己的脑袋,一阵阵的晕旋和疼痛折磨着他。这里是哪里?我是谁?我在这里干什么?我是从哪里来的?无数的疑问困扰着他,可是又不能过于努力去想,每次似乎想到了些什么,剧烈的疼痛又会完全将他击倒。

  三天以后,只要不集中注意力去想自己的过去,杨光的头已经不太疼了。三天里,他翻遍了整个地洞里的装备,没有任何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甚至自己到底是军人还是武装份子都搞不明白。外套是俄军的制式冬季作战服,内衣、裤子、手套和绒帽都是加拿大原产的Arc‘teryx专业登山品牌,背包是瑞典山地部队的冬季用制式大背囊,武器是美制M82A7改12.7毫米反器材枪一把,可装弹十发的弹匣几乎是满的,只发射过一发子弹。还有一把中国造QSZ92式9毫米手枪,3个弹匣都没有动用过。3个俄制手雷,两个中国制白磷手榴弹,一个烟雾发射器。一把西班牙产的丛林I号多功能刀。还有一个美制的多功能水壶。一对SALOMON的滑雪板,一对LEKI的雪杖,一把CHARLETMOSERChardonnet技术型大冰镐,BEAL的11MM的特警用绳50M,6毫米辅绳100米,其他的攀岩器材都是法国Petzl的产品。杨光自己也很奇怪,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他就把这一大堆东西井井有条的都收入了大背囊,该放的放好了,该捆扎的也绑好了。自己到底是干什么的呢?为什么对登山器具和武器如此的熟悉,他不敢多想,那种头疼,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食物已经快没有了,不管怎样都必须离开这个地方了。况且,山崖下的废墟,这几天陆续出现了一些讲突厥语和阿拉伯语的人,自己的藏身之处也越来越不安全了。天色微黑的时候,杨光钻出地洞,背起大背包向连绵的群山走去,他甚至没有用GPS确认一下方向,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去哪里。他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生存,就是食物、水和安全。

  慕士塔格峰中国的一侧,一架军用直升机连续第五天在这个地区盘旋了。兰州军区特种作战大队2中队的副中队长王涛,一边观察着雪原和裸岩,一边收听着塔台传来的信息。

  “陆航129,陆航129,天气可能变坏,请抓紧时间返航。”

  整整5天过去了,今天是搜索任务的最后一天,信号器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茫茫山区里除了偶尔出现的动物,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看来那位组织上极为重视的战友没有生还的希望了。这是王涛第一次亲自带领搜索分队执行这样的任务,而且他也是第一次遇到3架直升机同时搜索这样一小块地区的情况。

  喀什军区的作战室里,兰州军区的特种大队大队长林奇放下了保密电话,转身对守侯在信号监视仪前的同事们低声说:“军区参谋长下达了命令,放弃搜索,”

  没有人说什么,所有的官兵都起立,面向西方,齐刷刷的敬礼。

  费尔干纳谷地的一条小道,几个全副武装的男人牵着两头小毛驴,有说有笑的走着。其中的一条毛驴背上架着一个手脚都被绳索捆绑着的黑发女人。男人们一边说笑着,一边不时有人用淫亵的眼光打量着毛驴上的身躯,甚至还不时有人说得高兴突然伸手去她那朝天撅起的臀部上摸上一把,再响亮的拍上几下。

  一个男人远远的躲在一堆乱石之间,用望远镜看着渐渐走近的队伍。这是杨光这些天来的第三批猎物了,他已经在大山里转悠了整整7天了,弹药和粮食的紧缺使他不得不有选择的袭击一些过路的人。大概是因为当地人特别彪捍,他已经击毙了十来个人,却还没有捉到过一个活口。他依然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他只是从GPS的电子地图上知道,自己大约在中亚,在费尔干纳谷地的中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