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贴]普通一兵从军实录(值得一看) -- 我来也

共:💬30 🌺93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连载4

先简单说一下:此文作者大概是88、89年的兵,所以大家看了可能感觉与现代有些不一样。但此文在我看来很真实,并且也很有思想,真实地反映了很多问题所以特地转来。

同时感谢各位送给原作者的鲜花。

下面继续

15 又是板砖

――――恢复训练不久,听说要会餐了。兵们都在猜有什么好吃的,有人豪言说要一次消灭半扇子猪。是啊,诚如1000年前鲁提辖所言,口里早就淡出鸟来了!是哪位这么好心给俺们打牙祭呢?原来是要分配了,吃散伙饭。分配后可以离开的仅限于被分到各个兵种专业分队的,去目标部队进行专业训练;剩下分配到步兵分队的还是呆在原处,进行第三阶段步兵专业训练,天!到底有多少个阶段啊?

――――倒是填过一个《分配去向志愿表》,众菜鸟们还争执过到底哪个兵种最舒服,结论是通信兵。所谓“紧步兵、慢炮兵、吊儿郎当通信兵”。等到真正分配的时候,我看和挑牲口差不多。操场上各单位卡车一停,菜鸟们身背手提全副家当列队,念到名字的就被带走,与所谓“分配去向志愿”屁不相干。被卡车拉走的约占半数,留下的是纯步兵了,这个与我军陆军兵种比例还是一致的。

――――其实我错了,新兵分配比挑牲口文章大多了,教导队政治处那些天几乎充斥各个渠道递进来的条子,要求把某某某分到或者舒服一点、或者能学开车、或者能怎么样的单位去。政治处干事“感觉”中尉那丫的想必焦头烂额,平衡各种关系不得罪人还要表面上说得过去,也是一门学问。

――――至于本人,则深受传统军人观念影响,认为战斗部队标准步兵才是最正宗的陆军军人生涯开端,就像水兵之于海军、飞行学员之于空军一样,有这个出身是一种资本,其他兵种均不考虑,那时候的心高气傲早早压过了有关步兵分队如何艰苦的传言。过程较简单,给老爸老妈写信后便心如止水,这封信其实比假迷三道的《分配去向志愿表》管事儿多了,自己要求去受罪更不会给“感觉”中尉添麻烦,步兵分队在各种“条子”里人气不枉,属于熊市。

――――走了一半菜鸟,生活空间开展了,打饭也不必抢,挺好。4个中队缩编为3个,编制也改为正常的33制,不过还是在暴躁中士麾下,那老兄挺看得起俺。存在了两个多月的4人小圈子宣告解体,那3位均“享福”去了。新服装下发,一试穿就感觉不好,“的确良”面料配小翻领再配上没有领带的白衬衣,加上偏瘦的版型,活脱一个傻鸟。两年后发了咔叽色衬衣和领带才勉强看的过去。好处也就是不用再像老式胶木扣子两个兜的常服那样缝肩章了,套上去既可。领花肩章早就发了,还搞过一个蛮像回事儿的仪式,本人对那一道细杠加工粗糙的肩章不太满意,两年后改版的灯心绒底板肩章还好点。

――有个大人物要来视察,除了令不久前的初期科目显得小巫见大巫的各种训练外,业余时间主要是搞卫生了。夸张到了要把所有墙面上的砖头缝用白灰勾勒一遍、地下垫的砖头要个个起出来磨出红颜色再整整齐齐镶进去,我党我军的形式主义可见一斑。靠!又他娘的和板砖干上了!

16 冷敷 

――――所谓的大人物其实是省级军区的副政委,大校军衔。在基层部队,这样的官儿就不得了了。上学时在军区大院里,这个军衔引不起孩子们的注意,遇到少将的机会也不少呢。列队欢迎时,认出了在一帮校官尉官簇拥下的大校,原来该大校的夫人便是在本人征兵体检时曾鼎力相助的军区门诊部护士长阿姨。

――――大校专门到本排营房视察,站得笔直的众列兵、下士、中士们受宠若惊,打叠出十二分的精神。发表了一番鼓励演说后,大校指着我开始介绍:这孩子的爸爸曾是军区某某长、妈妈是军区某某长,革命家庭子承父业如何如何等等。视察完毕,又点名找新兵代表谈话,自然又是找我。原来大校受老爸老妈之托,负有顺便看望之责,还带来些好吃的。边上有宣传干事拍照,以便在军区报纸上登载文章“军区副政委亲切看望新战士”云云,当然带东西那段不会拍。

――――大校的儿子当时也在部队,已是某野战军战斗班班长。他老人家的爱兵之情至今我十分感谢,但带来的除了好吃的,还有很多。自视察过后,便感觉自己成了被议论的对象,大多出身老百姓家庭的兵们分不清什么级别的干部才算高干,一起来的家境相似的同仁此时均已不在,这样本列兵便被扣上一顶子虚乌有的高干子弟帽子。私下的议论里,“训练肯玩命”的评价加上了后缀“应该的”、“团结关心战友”的后缀是“拉拢人心”,等等不一而足。同仁们的眼神多了些说不出的东西,暴躁中士客气多了,这些感觉传递出的是距离。这种距离,只会在今后更多的汗水冲刷下得以消弭,某某子弟的前缀也只能用更加的玩命来淡化。

――――伪班副的头衔没有变,日日夜夜的艰苦修行还在继续。训练玩命没有变,团结战友也没有变,变化的是不再为虎作伥,拿自己当本排特权阶层了。因为多了一个希望:消除障碍,淡化隔膜,真切地融入同仁们,这个软指标不太好达成。

――――单杠器械练习一直是本人比较头疼的,因为瘦高的体型,实在不太适合这种运动,到了4练习,就怎么也不成了。不成也得成!缕缕的失败令教官失去耐心,喝令仁慈下士:用背包带捆上他的手,在上面吊个把钟头他就行了!命令被犹犹豫豫地执行。吊在单杠上,手腕的剧痛可以咬牙坚持,边上部分同仁眼睛里流露的冷漠甚至幸灾乐祸却难以忍受。不久,主要的努力不再是忍受疼痛,而是控制屈辱的眼泪不要流出来,我知道有人喜欢看它。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终于在仁慈下士要解下手腕已经麻木的表情愤怒者时,情绪失控了。没有眼泪,只有暴怒,又踢又骂地拒绝任何人靠近,手腕的挫伤在猛烈的踢打中扩大。洒家今天要吊死在这里!怎样?

――――解放军不会吊死自己的战士,一个被捆住的人也奈何不了七八双手。

――――暴躁中士亲自冷敷青紫撕裂的手腕,只说一句话:受委屈太少了,兄弟。

――――那天,是本列兵17岁生日。

――――自从9岁时老爸因政治原因被发配到一个小地方,我便被寄养在外地亲戚家,一家人成了三摊,自小在外习惯了,来当兵也就没有多少思乡之情。可是今夜,我很想家。

17: 回形针

――――步兵专业科目听起来好像很Professional,其实很多就是把菜鸟们所修行的许多3练习向4、5延伸。新鲜的只有初、中级步兵战术科目,这个和小时候玩打仗游戏最接近,在本列兵看来,这才是步兵专业之精髓。既是精髓,就不会让你舒舒服服地练就,膝关节和肘关节经常性挫伤和淤青是精髓科目的专业证书,经常看到完不成科目的列兵们成建制以高姿匍匐从营区行进到食堂。

――――军队的很多非官方惩罚措施,对肉体的折磨应该是次要问题,其实更关心对你的自尊进行小小挫伤,让你从心理上对各种清规戒律满怀敬畏。较为有代表性的,就有臭名昭著的各种连坐原则,一人犯错,大家受罪,比如不久前吞下的小块脏馒头。这种成建制地高姿匍匐行进,也是连坐原则的产物。《全金属外壳》中那个陆战队步枪兵高级军士长有句名言:“在我看来,本排士兵每人欠我一个甜面包圈!”看来不止是我军有此传统。在美军中,连坐原则造成了一名肥胖士兵的精神崩溃;在我军,则造成了一名瘦弱列兵吞下一枚回形针。

――――这老兄属于另一中队,默默无闻,只是在有此壮举后成为名人。急送医院、透视、洗胃、手术等一系列折腾后,该名人被退训除名。指导员在义愤填膺地通报此事后,将其吞回形针的壮举定性为自伤。这种行为,在军人荣誉的观念中,其可耻程度大于逃兵,与主动投降并列冠军。该位名人大可就此脱离苦海卷铺盖卷回家享福,但其胃部的疤痕上,缝进去两个字:可耻。此君未来如何对老婆大人或子女解释这伤疤的由来,不得而知。

――――随后不久结束的教导队修炼史中,本列兵的档案里装入一张32开纸片:团级嘉奖一次。

18: 皮鞋

――――与如今两个多月即可完成的新训相比,本人认为那时的新训时间长达近5个月还是有好处的,至少补入连队后可以很快适应。自然这个训练时间与当时3年的义务兵服役期以及高原特点有关,但也反映我军一个特色:“先补后训”。也就是经初步训练,便将新兵补入各分队,由战斗部队逐步完成全部训练大纲。这样的安排比较节省培训资源,但专业水平的战斗力形成很慢,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由此也有了“全训部队”的说法,即全部人员均完成所有大纲训练要求的部队。试问花费纳税人大量钱财的军队,哪一支是应该“半训”或“不训”的?这又引出常备军、预备役比例与规模的问题,离题过远,不说了。反观西方军队,建立若干个设施齐备、规模庞大的训练基地,对于专业水平要求不高的兵种一般均为“先训后补”,补入作战部队的力量很快便形成战斗力;专业要求较高的兵种,其基层骨干力量,则有若干士官学校提供,整体战备水平较高。作为职业化发展方向为主导的我军,不知其训练体制近年有何提高。

――――还是回到80年代末吧。我那心高气傲的选择还是被打了折扣,缘于暴躁中士、中队长及“感觉”中尉的合谋,本列兵跟随暴躁中士、仁慈下士及本排20余名菜鸟向军区直属的一个连队报道。

――――虽说也属于战备部队,但本连还有很多特殊“营业范围”:军容风纪纠察、军事交通监理、军法勤务保障、军区内部警备等等,说白了两个字:宪兵。其上级机关为军区警备司令部,也就是宪兵司令部。之所以不这么叫,可能因为解放前这个组织的臭名昭著吧,五十年代“军警宪特”曾与“地富反坏右”并列镇反运动打击对象。与直至21世纪才国际接轨的警察黑色服装类似,属于对老百姓传统看法的一种规避。至于多年后驻港部队中出现的宪兵称谓,估计缘于当地的习惯,香港人怕是闹不清“纠察”是个什么东东。

――――暴躁中士恢复了本连标兵班班长的身份,本列兵依然在其麾下。自单杠事件及冷敷后,中士已被本人看作老大,他老兄在隶属关系之外,也将本人视为小弟。

――――做宪兵也是有好处的,“见兵大一级”的虚荣心先不说,仅配发皮鞋一条就很令本人欣慰。至今不明白如我国这样的世界大国,如我军这样打败日寇美帝的光荣军队,怎么就摆脱不了一双臭胶鞋或其变种。说实话解放鞋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穿过的都知道。尤其是如今全副尖端科技装备武装起来的我军现代化战士,配上那么一双臭胶鞋的变种,无语了。

――――本列兵脚上的,不是美国大兵那种军靴,是老式的粗笨军官皮鞋,小时候老爸常穿那种。虽难比如今“三尖头”军官皮鞋的英俊,也足以令人欣慰。随之发生的事情,却不那么美妙,一个不小心,穿着蹭了些泥的皮鞋被连长撞见,惩罚措施是为全连擦皮鞋一次,鞋油自购。从此落下了毛病,至今见不得脚上脏了巴几的人。

――――还有个新鲜是除了军体拳3套以外,本连专攻捕俘拳、擒击拳训练,估计与业务性质有关。比起花拳绣腿不中用的军体拳来,后两者各种招数的简捷阴狠,实为居家旅行之必备善品。即使对抗训练被摔得鼻青脸肿仍热情不减,想揍别人先学挨揍。

19: 250中尉

――――本排排长乃一传奇人物,此人骑兵出身,未上过军校直接提干,中尉军衔,黑麻子刀削脸,锡铂族人。有关此人的传说有很多版本,大抵不外乎以下几个:此君曾骑马刀劈一个逃犯,左肩入、右胁出,几乎将该犯斩为两段;此君不慎落马小腿骨折,医院接骨时有些错位,遂飞起一脚踹翻病床令医生重接;此君二等功三等功及各种嘉奖一堆,但处分比立功还多,至少有一个处分是因一耳光抽得一个兵半聋而得;等等等等。总之兵们对中尉心怀敬畏,私下称其为250排长。本人注意到,250中尉大盖帽帽檐总是比别人压得低些,还稍稍有些歪,很有味道。

――――本排新兵较多,暂时只负担军区内部警备任务,其实就是在营区及家属区站哨执勤。很快本列兵便闯了祸。那日在家属区门口上哨,算时间应该是刚放暑假的几个半大孩子在门口猬集,可能是去开party吧?在门口晃来晃去的很不像样,于是本人劝其离开,一来二去争执起来,其中一与我差不多大的开口便骂:看门狗!狗!狗!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升,电光石火间闪过若干将其击毙的解决方案,随即当胸一枪托将其打翻在地,压下卡笋,翻出匕首型刺刀“咔”地锁止到位。这哥们爬起来不敢上前,大骂着搬救兵去也。

――――意识到闯下大祸,赶忙摇动65-1式单机电话向本连通报,值班排长250中尉当机立断,喝令全排紧急集合拿大铁锨跑步至家属区门口“打扫卫生”,并令暴躁中士立即替下本列兵站哨之责……

――――事情结果倒简单,本人禁闭1天,暴躁中士因麾下犯错写检查,250中尉暂不追究,不过自有军区干部部门若干“干事”们对中尉再记上一笔,他私下对此事的评价颇受兵们赞同:卫兵神圣,不可侵犯。250中尉从军多年悍性不改,郁郁不得志至今,兵龄已在本连连长之上,其同年兵也多已官拜上尉,少校也有了。中尉能从鸟不拉屎的塞外骑兵部队调职本连屈尊排长,还是多亏一现居要职的老上级提携,不过也仅此而已了。在我心目中,250中尉比起那些坐在机关里靠一手肉麻文章拍马手段平步青云的“干事”们何止强过百倍!无奈,如中尉这类人如今鲜有得志,这是现实。

――――总算搞清楚当初教导队偏僻位置那几个类似小窑洞的地方作何用途了,类似建筑本连也有。被关禁闭的我待遇倒是不错,常有同年们扔进一盒“大重九”或“麻辣牛肉干”来,门口哨兵睁一眼闭一眼,郁闷的是没有火柴,结果守着几盒好烟戒了一天烟。枯坐于小窑洞,想起那被我施以枪托的半大小子,和我也差不多大,要是我还在上学,估计也在开party了吧?心里有些酸酸的。不过这关禁闭嘛,比起非官方的种种奇思妙想的整人手段来,我倒觉得这一惩罚措施不过尔尔。

――――我又错了,一月后本排负担军法勤务保障,在一偏僻去处看押军犯,这才体会军纪军法凛凛之威。此处人迹罕至,夜间常听到军犯们或号叫或呜咽,阴森恐怖。这里集中了全军区所有重犯,相当于看守所,人犯在这里只是暂时羁押,不久便会上军事法庭,然后或是去品味漫漫刑期、或是走上不归路……我却闹了笑话,差点将摸来查哨防止哨兵打瞌睡的副连长一枪放翻,也怪他自己,好好的摸什么哨?慢说打瞌睡,这么个恐怖之地,作为新兵蛋子的本列兵是眨眼都不敢。

――――传说本连曾执行过枪毙军犯的任务,问及班长和诸位老兵,均避而不答,大概出于忌讳吧。真干过的人,恐怕也不愿多提曾有一鲜活生命在自己手上终结。据说执行这样的任务,有笔丰厚补助可拿,还放假三天,不过估计没有哪个正常人乐于享受这么个补助。

――――250中尉干过没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