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非关言论自由:关于《冰点》事件的几个背景(1) -- 老土豆

共:💬165 🌺19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当然这不完全是自由选择的结果

很难看出是自由选择的结果

可以说是一种默契吧。比如美联社每年关于国内“两会”的报道,手法技巧上可以看出明显的一致性。

关于中国的报道,一般就会扯到政治斗争啊、言论自由啊等等,最后总要归结到一党专制,你要说这是中国当前最引人注目的现实吗?我觉得未必。

另外关于“框框”,怎么说呢。比如在美国吧,你可以报道某个总统是混蛋,但你不能报道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混蛋。至于说这个制度究竟是不是混蛋?那不混蛋的制度如何造就混蛋的总统?

就我的体会,国内的气氛还是在慢慢变,框框也不会是永远如此。就以舆论来说,现在像李荣融这样的在位高官不也被公开指责?前10年这可是难以想想的。

是啊,这个网站设在美国,我的人也在美国,我也不想为什么人或者机构辩护,只是觉得整个事情是李大同自找的。

但这也不是什么默契不默契的问题,早有人说了,那是话语权的大小(或者说声音的大小)的问题。比如西方的媒体都是金钱操纵的,平民百姓不要幻想能让自己的声音被更多的人听到云云。。 但有句老话,“你可以在一段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一部分人,但却无法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 如果有人因为自己的声音太小不足以让更多人的人听到自己先进的主张而愤愤不平,甚至于要诉诸于暴力手段,那这样的话语权的平等还有意义吗?

当年的甘地、马丁.路德.金的声音够响么?其主张的深入人心更多的是因为其声音够响还是受者思辩的结果?而如果把他们放到极左盛行的环境中,他们还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么?所以世人追求言论自由不仅仅在于声音的大小(绝对的话语权的平等恐怕只有在乌托邦的社会中才能实现),更在于保障最起码的发言权。

补充,俺这段话针对的观点:不让你说话和你说话没人听,其实区别不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