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慕尼黑》之观而后感 -- 奔波儿

共:💬12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慕尼黑》之观而后感

早就风闻斯皮尔伯格拍了《慕尼黑》,心里嘀咕,这可是个烫手的山芋,涉及到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的恩恩怨怨,稍微有一点照顾不到,轻则落个两头不讨好,重则会象拉什迪那样被来个全球追杀。再者说,老斯本人就是犹太人,拍摄片子的时候能否持公正立场?

这日终于看到了这部千呼万唤的片子,出乎意料,这部片子居然是彻头彻尾的法语对白,连个字幕也没有,我这个叫苦不迭。还好,我对 30年前在慕尼黑发生的那幕悲剧还比较明白,靠着那点有限的法语底子,总算看明白。这部片子并不是着重于叙述慕尼黑惨案本身,而是以此为引子,讲述以色列特工部门--摩萨德对惨案幕后黑手们进行追杀的故事,难怪该片原来的名称叫《复仇》。根据当时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的“以眼还牙,以血还血”的指令,一个个巴勒斯坦人血肉横飞,可这仇就真的就报了吗?连执行复仇任务的特工自己最后都产生了疑问。以恐怖对付恐怖,其结果是人人都生活在恐怖之中。

孙子曾经说过“以杀去杀,虽杀可也”,这话到底对不对?就算是对的,又该如何执行?念歪了经的事儿已经不少了,小布什在“9·11”的所作所为不正是以色列当年政策的翻版吗?在很长一段时期之内,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一直采取铁血政策,坚决打击巴勒斯坦人的任何正当或者不正当的反抗行动;唯一的特例就是以拉宾为首的工党政府,想和昔日的对手阿拉法特化干戈为玉帛,可没过多久,就因拉宾被刺,和平计划化为泡影。随着利库德集团的掌权,巴勒斯坦抵抗组织的领导人被一个个暗杀掉,同时还有大批无辜贫民的死伤;但这一政策并没有为以色列人带来安全,巴勒斯坦人的仇恨造就了一批批慷慨赴死的人肉炸弹,在一声声巨响之中,无数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粉身碎骨,以色列的土地几乎没有哪一处是安宁的,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怖之中。

我想,出过无数哲学大师的犹太民族应该是理性和睿智的,否则,当今的以色列总理--“战神”或者“屠夫”沙龙怎么会最终从“定点清除”政策向和解政策靠拢?没有人想生活在仇恨之中,无论是你自己,还是你的敌人。

看完影片,我对老斯的崇拜之情如看过他过去的许多影片一样,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