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ZT:说说徐副教授赞叹不已的“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作战计划”-老行伍 -- bshu

共:💬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ZT:说说徐副教授赞叹不已的“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作战计划”-老行伍

说说徐副教授赞叹不已的“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作战计划”

  

  最近一些号称要“端正历史”学术家老是拿这个计划说事儿,也不知究竟是

个什么由头。笔者闲来无事,也刨了刨故纸堆儿,没想到还是小有收获。反正闲

着也是闲着,就拿出来唠叨唠叨。

  首先要说明的是,当年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将军,根本就没有什么“

平型关战役作战计划”,所谓“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作战计划”,是出自于中国

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撰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作战计划

”是编者的冠名。下边儿还有个冠名为“晋北战役与平型关会战”,就不知是编

者所为还是原档案就有的了。

  不过既或是原档案的冠名,也是不准确,因为档案文献的内容不光是与后来

在第二战区平型关及其附近地区的作战无涉,而且计划拟定者在弄出这段文字的

那当口,也根本没有预见并作出在平型关地区“会战”的具体部署。说白了,这

个所谓“计划”,是个语焉不详,作战意图不清不楚的一团浆糊的文字。

  各位可以好好看看这段文字,手边有地图的话最好对照一下。

  晋北战役及平型关会战(二十六年九月三日至十月三日)

  一、作战方针本军以利用山地歼灭敌人之目的,以主力配置于天镇、广灵、

灵邱、平型关各地区,以一部控制于大同、浑源、应县附近,以策应各方之战斗

,相机移转攻势。

  二、指导要领

  1.敌情判断

  敌攻我晋北如下述两途:

  (子)以一部兵力由蔚县向灵广行佯攻,以主力沿平绥路西进夺取大同,以图

切断我晋绥之连络线。

  (丑)以一部兵力向天镇行牵制攻击,以主力向广灵进攻,企图截断我雁门后

路。

  2.我为打破敌人以上两种企图计,在灵邱、广灵、东井集、天镇各地区附近

,配备强有力之部队,以阻绝其前进,以一部配备于大同附近,以大部控置于浑

源、应县附近,以策应各方之战斗。

  3.如敌以主力进攻广灵时,该处守兵应固守待援,以总预备队主力应援该方

面之战斗,此时东井集之部队应向广灵敌之侧背威肋,以使该方面之战斗容易成

功。

  4.如敌以主力进攻天镇时,我天镇守军拼死待援,以大同附近之总预备队应

机向天镇附近推进,以浑源附近兵力渡桑乾河,向天镇右翼实行侧面攻击,以图

牵制敌人,俟其顿挫,由天镇两翼夹击之。

  5.骑兵军以主力位置商都、尚义、化德等处,相机威胁敌之侧背,以—部守

备大庙、百灵庙各据点。

  6.第十八集团军到达后,应进出灵邱、蔚县附近,威胁敌之侧背,以使进攻

之敌不敢孤军深入,在敌我决战时期,向敌侧背实行朴[扑],以期我军确获战捷

  三、敌我两方之兵力(略)

  四、兵团部署(略)

  

  这段文字基本与平型关无涉,对敌方意图和进攻方向的判断有两个,何者为

重,没有说明——不过从“大同附近之总预备队”或可看出,阎长官的倾向于两

个判断中的第一个,即上文中的(子),故该计划似应称作“大同会战计划”或

“大同会战补充计划”为宜,顶破天儿,也只能叫做“晋北作战计划”。

  上文中我方作战要达成的具体意图也语焉不详,总的态势是阵地防御。对八

路军的安排,是“进出灵邱、蔚县附近,威胁敌之侧背,……”,灵、蔚这片地

域,跟平型关还隔着老远。文中只有一处提到平型关,那是将其指定我军主力集

结地之一,集结的目的是“策应各方之战斗”。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此刻的阎司令长官对敌将进逼平型关与我军作战并

无具体部署与准备。后来的战事也并不是按阎长官此间的预计发展的。这段文字

油光水滑面面俱到,其实是没有重心面面俱不到,基本可认研判为一篇草率文字

。上得军校课堂,估计会有一帮准尉少尉学员把这个东东骂得狗血喷头一钱不值

,要是当成作业上交既或不得个大鸭蛋也会闹下个不及格。

  不过几天后晋北失陷了,阎长官似乎也有了点清醒的征兆,老同学坂垣锋芒

所向如入无人之境,晋绥军浴血死守终成溃乱之军,这也让他老人家着实感到了

阵地防御的无奈以及平型关一线的即将面临时的威胁。于是他老人家又生出了另

一番念想: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把鬼子放进平型关内,在砂河——繁峙谷地,以

退而占领两厢(北为恒山山脉南为五台山脉)的两翼机动兵团南挤北压,给鬼子

们来一个好瞧。

  这个计划有点意思了,不是阵地战而是运动战了,或者说是个大兵团伏击战

也无不可。

  据说阎长官对这个计划很得意:“布好口袋阵,让敌人进得来,出不去”。

  这话没说错,这个计划认真实施一把,这种可能性不仅是存在而且很大——

阎长官这会儿很有点象是个共军官长,至少达到了《地道战》时高家庄民兵队长

高传宝的档次了。阎长官派出高参到前线向孙楚、刘茂恩、高桂滋面授了机宜,

为显示决心,还将不肯力战的李军长服膺召到行营关押起来,且通报全军,以肃

号令。

  阎长官这个“砂河——繁峙”计划是个“指导腹案”,如今在国军的档案中

可能找不到。不过据彭德怀、陈长捷、高桂滋等当事人的回忆,当时的阎长官,

的的确确有这么一个还算得上是“聪明”的打算。

  可惜阎长官耳根子太软,也太患得患失五心不定,架不住号称“孙神经”的

孙楚“敌之主攻方向不在平型关而在雁门关”的煽乎,又被杨爱源、王靖国等老

下属一通吵吵嚷嚷闹腾得心烦意乱,又硬是从清醒中退回到了糊涂,自己放弃了

这个聪明打算,又要把老同学拒之于平型关外了。

  阎长官的这种状态,有俩人儿瞅得很明白!那就是毛泽东彭德怀。

  9月21日,彭德怀将阎长官“砂河——繁峙”计划及自己的判断电告毛泽东时

,毛泽东即有判断:“阎锡山现在处于不打一仗则不能答复山西民众,要打一仗

则毫无把握的矛盾中,他的这种矛盾是不能解决的。你估计放弃平型关,企图在

砂河决战的决心是动摇的,这种估计是完全对的。他的部下全无决心,他的军队

已失战斗力,也许在雁门关、平型关、砂河一带会被迫地举行决战,然而大势所

趋,必难持久。”

  你不服还不行,毛、彭两位大军事家真就有这么神,阎长官不光是动摇了,

而且是提前就动摇了,仗还没打就动摇了。这个能够勉强称得上是“平型关会战

”的计划,还没等付施实施,就流产了。

  孙楚、杨爱源、王靖国等人的煽乎得到了阎长官的首肯,孙楚忙不迭地就将

坚守平型关、团城口的命令重新下达各部。可这时阎长官手下的队伍已经各怀异

心,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部署他们当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取舍。最起码,

守团城口的高军长桂滋是另有盘算的:真打起来,守得住就守,守不住就跑。跑

的理由也是现成的:阎长官不是有个把鬼子放进关内来打的“砂河——繁峙”计

划么?

  也就在这当口,鬼子坂垣打到平型关前了。

  这个时候,阎长官才于仓促间弄出来个“八团三路出击计划”。这个计划本

来因八路军林师的主动积极动作而变得十分接近于成功。可惜又由于此前阎长官

五心不定间的朝令夕改,给了高军长桂滋撒丫子开溜一个理由,最后还是一开打

就流产了。

  再后来,就是被动被动再被动了,平型关、雁门关两头都没招架住。

  呵呵,这就是所谓“平型关战役”或“平型关战役”的“计划”和实施的过

程。

  徐副教授在码那篇《平型关战役和平型关大捷》且声称“历史不容编造”之

时,不知是不是掂着这个“晋北和平型关会战”瞅过地图?哪儿跟哪儿,闹明白

没有?

  噢,最后再说道几句所谓“周恩来代阎长官拟计划”的故事。

  这个故事很好听——好象是出自社科版的《徐向前传》,极有利于展现我党

我军光辉的统战形象。不过既然是弄“学术”嘛,咱不是还得推敲和考据一把么

  《徐向前传》说道这件事儿时,称周代拟的是“第二战区作战计划”,而且

代拟时间只能是在1937年9月7日周恩来到太原之后(而不是徐临江文中称的9月3日

)。

  于是问题也就出来了!

  第二历史档案馆所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收入了一个1937年的“第二战区

作战计划”。

  这个作战计划的文字如下

  

  晋绥军作战计划

  敌情判断

  敌人现利用伪军李守信、包贵庭等部凡一万二千余众,有准备分途进攻绥东

之势,井调其本国军二联队,进占张北,作伪军后援。揆其意,似将乘机攻克绥

东五县,企图向张北西南推进,截断平绥线,进占大同,断我晋、绥、察三省之

连络,为再窥晋、宁、陕、甘之根据,其次利用阴山以北空虚地区,以图窥窃绥

西,使我力分,期压迫我军于长城以内,以截断中俄之连系而遂其蚕食之阴谋。

  方针

  晋绥军以决战防御之目的,拒止敌人于阳高——隆盛庄——奇尔泊——陶林

——章丹——三原井之线以东,保持主力于两翼,相机移转攻势,将当面之敌人

击灭之。

  兵力部署(略)

  指导要领

  一、晋北、绥东不仅为宁、甘、晋、陕之门户,而且为国军进战退守之枢纽

,地位非常重要,防军如遇敌之攻击,应死力固守勿稍退让,如遇好机即转攻势

,勿稍犹豫,且敌不轻易将本国部队加入攻击,所利用者尽为叛匪三部,战斗力

薄弱,尤应注意此点,切勿被其虚张之声势所眩惑。

  二、敌如以主力攻击我集宁——丰镇——大同方面时,我集结和林格尔附近

之部队由左翼陶林方面移转攻势,将敌压迫于长城而歼灭之,敌如以主力攻击我

武川——归绥方面时,我集结大同、丰镇附近之部队,由右翼转移攻势,将敌背

后连络线截断,协同右翼军包围而歼灭之。

  三、各阵地之要点,应迅速构筑工事为死守之准备。

  四、集结于东达乌苏附近之骑兵,应以主力在乌兰伊尔哈河以北之地区活动

,并掩护我军之左翼。

  五、右翼应与察省部队切取连络。

  

  这段文字比那个“晋北及平型关会战计划”要优秀一些,虽然也是些大原则

,但语焉不详含糊不清之处较少,其间出现的“包围歼灭之”等等语句也使人容

易将其与共党方面人士挂起钩来(呵呵,这个词儿国方人士不常使用)。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引述这段文字时日期是用“?”代替的,说明无法判

明该计划拟定下发的时间。不过从文中内容我们还是不难看出,那会儿鬼子还没

有进山西哩,计划中的“敌情”,还在绥东、张北哩!如此也就可以肯定,该计

划肯定是比那个所谓“晋北与平型关会战”计划早出很多日子,当然也就能进一

步肯定:该计划拟定于1937年9月7日周恩来到太原之前。

  如此,还跟阎长官隔着老远的周恩来,又如何去为阎长官代拟这个计划呢?

  当然,也有可能周恩来到太原后,阎长官请周代拟了另一个“第二战区作战

计划”。

  不过目前为止,我们尚未在有关档案史料或另外的当事人证实其存在的佐证

材料,当然也就无从判断这个故事的真伪了。

  再“不过”一把,不管这个故事真伪与否,与后来发生的平型关战事乃至“

计划”什么的,也基本没有关系。

  徐副教授要完成端正历史的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