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聊世界经济 -- MRandson

共:💬309 🌺5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花! 中国不可能复制日本道路

日本的发展实际上是充分利用了冷战带来的收益. 冷战对美苏都是消耗性的, 对日本却是天上掉馅饼(朝鲜战争救活日本汽车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欧洲国家还要担心苏联的铁甲坦克, 日本则几乎没什么太大的威胁. 海上有美国海军, 陆上有中韩挡着呢.

中国如果也向日本那样由政府主导银行给企业巨额贷款, 风险将非常之高. 理由有三:

一. 道德风险高. 日本人的团队精神强, 在六七十年代日本工人的干劲也很高. 而现在中国有点"队伍散了, 不好带了", 很多国企和政府高层想的都是趁现在手上有权赶快捞一把. 银行贷款往往没有变成机器设备和研发经费, 反倒成了豪华办公楼, 进口小轿车, 海外存款, MBO资金...

二. 金融风险高. 银行高坏帐率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完全是封闭式经济政府还可以封锁信息操纵市场. 可现在中国的开放程度已经相当高了, 而且会继续下去. 我们可以向老百姓隐瞒弱点, 但恐怕很难瞒过国际上金融老手的眼睛. 商者逐利, 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是不会讲仁慈的. 更何况在国外有一帮人(独轮运,美日台反华分子)是天天盼着中国"崩溃", 共产党垮台的.

三. 社会和政治风险高. 如果真的出了问题, 我们不可能指望老百姓会象韩国人一样拿出家里的黄金支持国家储备, 群众肚子里的怨气大着呢. 亚洲金融风暴时, 苏哈托的女儿搞了一个什么"拯救印尼盾"的运动, 结果根本没人尿她. 最后印尼的下场很惨, 社会动乱, 政府垮台, 东帝汶独立.

当然估计中国不会那么惨, 但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 装出一付好象没事的样子. 凡事要考虑最坏情况, 1990年时有谁能料到苏联东欧的结局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其实在中国对某些产业进行适当的国家扶持是有必要的, 关键在于几个前提条件: 1. 必须是真正的战略行业, 象军工/航天航空/先进制造/高技术工业设备/半导体/自主品牌汽车等; 2. 技术含量要高, 不说世界领先, 至少也要能把我国的技术水平提高一代以上; 3. 国家的投资要有回报, 当然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回报的形式也可能是多样的(如国家安全), 但关键在于要有后续的督查审计. 国家(实际上是全体纳税人)投入了真金白银, 就要有实实在在的结果, 不能拿它打水漂. 日本政府在扶植企业的时候,一方面严格考察企业,一方面也慎重确定扶植方向. 我们应该比日本人做得更好.

总之, 国家信用不是不可以用, 但绝不能滥用. 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不负责任地滥用国家信用为利益集团牟取私利暴利, 是不能允许的. 归根结底国家信用是由全体国民的财产做担保的,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国家信用绝不能被利益集团劫持为"人质". 那些粗放式, 低技术, 高污染的企业就不能用国家的资源去支持. 象房地产, 技术含量不高, 国有银行贷款额非常高, 风险和成本由国家信用承担, 暴利却被少数人瓜分掉了, 最后高房价还让普通群众叫苦不迭. 这样的行业就不是战略行业, 而应该是充分市场化充分竞争的行业. 企业应该到金融市场上自主融资, 银行也应该自主分析项目前景, 自主进行风险管理. 企业和银行的互动应该实现市场化, 而不是由政府来参预.

扯开了再说两句关于产权的话. 右派经济学家把"产权"两字捧上了天, 但对于产权的真实含义却故意避而不谈, 装聋作哑. 在他们口里, 好象产权就是MBO, 产权就是私有化. 事实上在美国, 公司股票上市就叫做"go public", 股票上市前公司叫做"private company", 股票上市后公司叫做"public company". 莫不成美国股市成了"公有化"的场所了? 当然这里的public company指的是public traded company, 但这说明了以"私有"和"公有"来划分产权是很可笑的.

产权就是产权, 它主要包括三个权利: 使用权, 收益权, 责任权. (责任权就是对资产负债的责任 - liability, 当然现代基本上是有限责任 - limited liability). 右派经济学家说公有产权是"所有者缺位", 只有私有产权才是"产权明晰", 于是就要私有化, 把已有的公有产权变成私有产权. 而这正是在俄罗斯发生过的, 也是在中国国企和政府高层的一些"瓜分派"所期待的事情 - 少数特权集团瓜分整个国家的财产.

如果公有产权是"所有者缺位", 那么我们要做的事情就应该是"所有者复位". 对于公有产权, 其使用权恐怕必须要用代理管理的方式, 这点全世界都一样, 世界500强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代理管理. 关键在于收益权和责任权. 中国公有产权的问题恰恰在于收益权和责任权的分裂. 中国股市上存在着"股权分裂", "同股不同权", 殊不知, 中国的公有产权也存在"产权分裂" - 收益和责任分裂. 国有资产的产权拥有者是全体国民, 但他们承担了责任权却少有收益权; 而少数权贵和利益集团则刚好相反, 他们利用手上的政治权力攫取了很大部分的国资收益, 却把责任权一古脑地推给了国家信用. 具体地说, 就是国有银行坏帐, 要知道, 中央政府用来剥离国有银行坏帐和给国有银行注入的资本金, 那都是全体国民的财产, 真金白银. 老百姓的话朴实且正确: "赚了是自己的, 亏了是国家的."

然而特权集团还不满足, 要把公有产权"名正言顺"地变成自己的私有产权, 于是乎什么"大赦论","产权论"都出台了. 我们看到, 凡是"产权"叫得震天响的地方, 都是市场化程度低, 高度垄断, 国有资产存量集中的地方. 因为这些才是大肥肉, 可以通过非市场化的手段来操纵, 把肥肉吃到口里面. 那些新兴的, 市场充分竞争的产业里则见不到右派经济学家的身影. 陈天桥需要"大赦"吗? 丁磊需要MBO吗? 新增的资本中可以让民间和私有资本唱主角, 但是已有的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如此庞大的国有资产, 难道就不管了吗?

看清了右派"产权论"的实质, 我们就要大声说出真正的产权意义, 而不能让右派胁持了"产权"二字的解释权. 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说, 中国的公有产权要实现"所有者复位", 要实现收益权和责任权的统一. 人民承担了对国有资产的责任, 就要享受到国有资产带来的收益. 这收益不是指上缴的税款, 因为税款是所有企业都要缴的, 包括我们没有股份的私人和外资企业. 这收益指的是国有股份产生的红利(dividend)和资本利得(capital gain). 具体的形式可以采用养老基金/医疗保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等, 总之应该市场化透明化操作, 让普通人也能看到国有资产中有我个人的一份, 并且我能从中获益. 只要做得好, 公有产权一样可以明晰.

最后关于日本, 虽然日本从冷战中得了好处, 但也落下了极度依赖美国的病根. 美国人一点也不傻, 他们在日本人的脖子上套上了结实的铁链子. 八九十年代美国利用金融手段修理日本的历史就是明证.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 日本想要"独立自主"一下, 美国就会收紧链条. 日本现在同中韩关系搞得这么僵, 只会进一步把日本变成美国在东亚的棋子. 这样的发展道路, 不管经济如何发达, 中国也不会走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