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人物】乱弹朱鎔基之一:无字碑 -- Javacai

共:💬139 🌺901 🌵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人物】乱弹朱鎔基之二:记者招待会

大学里面的一景,就是形形色色的外来人员。笔者所在的大学,就有一位有名的“胖老师”,每每在晚自修的时候跑进没有老师的教室,站在讲台上当然不让的做起了广告:“大家好,我是胖老师。我会七国外语:英语、法语、德语……大家想像胖老师这样精通外语么?胖老师每个星期六在XX公园为同学们举办外语角,有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大家记住哦,胖老师帮助大家是不收钱的。”有一个哥儿们,也是学习心切,居然真信了胖老师的话,星期六起个大早去XX公园,结果没见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只有一群老头儿老太太在那里打太极。回来一问师兄才知道,原来“胖老师”是本校有名的外来精神病。每次被收进医院没多久,就又会很执着的跑回本校来打广告。为什么盯上我们学校呢?也许胖老师当年就是在这里英语四级被关吧。

当然,外来人员中这样莫名其妙的人物还是很少的,像是frjj那样艰辛的考研族,或者还有很多其他有意思的人物。笔者上大一的时候,就碰上这么一位老先生。大一的一个周末,他就一个人摸进我们外文系的男生宿舍,推门一声客气的“同学,你好”。我们心想推销随身听的也没见过这么大年纪的啊。仔细一问才知道,人家是真的来学习外语的。老先生是本地人,年轻时上的教会学校,外语顶呱呱。但是人家的外语学的是法语,不是英语。后来老先生就参加了革命,为人民外交事业发光发热,还在法国使馆驻过,可是不知道出了什么差错,居然这么一个人才就给发配回地方了。几十年在机关里面混的也不如意。好容易熬到了退休,老先生却也闲不下来。又想起来自学英语。可是家里哪有那个环境啊,于是老先生便找上了我们这外文系。帮忙也不白帮,人家答应可以教我们法语作为答谢。

那好,人家这么心诚,再说有来有往我们也不吃亏,那就开始吧。老先生不慌不忙的从随身的皮包里拿出一样东西说:“你们就教我学这个吧。”那是朱鎔基的记者招待会录音带。

我是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教材。不过考虑到老先生之前的工作,他想从这里起步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而且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口译,那绝对是中国翻译界的最高水平表演。如果要学英文时政的翻译,没有比这个再合适的教材了。于是我们就听上了这几盘磁带,于是我那时也就迷上了朱老板。

在朱鎔基之前,不是没有记者招待会。但是直到那时为止,中国政坛上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把记者招待会变成一出这么精彩的个人秀。老先生的收藏之中,也有一盘朱老板前任的记者招待会录音。听着那个语调,就可以让你想象出当年人民大会堂那个“不隐瞒自己想法”的“共产党人”形象。内容空洞也就算了,关键是严肃死板,害得我几次在听的过程中睡着。而且那位前任似乎特别不喜欢记者提问,特别是外国记者提问。每到此时,他就回应得万分的勉强和干涩,似乎在说:“红头文件上都写着呢,你自己不会去看啊?”

朱鎔基不一样。98年3月他从人民大会堂出来,踩着众人雷鸣般的掌声,坐到麦克风前。那一刻,无论是那些叫他“中国的戈尔巴乔夫”的人,那些叫他“经济沙皇”的人,还有那些叫他“朱青天”的人,大家都等的太久,期望太多了。中国的这滩水,死的太久,也浑的太久了。而朱鎔基从1993年进京起的偶露峥嵘,也为了他攒足了人望,吊足了胃口。朱鎔基果然没有令人失望。一上来,就抛出了“万丈深渊”、“地雷阵”,惊得人们一阵哆嗦。不过这么一哆嗦,中国人民的精气神不也就上来了嘛。特别是他在回答外国记者刁钻的问题时,话语中带着的那份自信,甚至是故意的反击和挑衅,着实叫人听了佩服,听了解气。也就是在这个场合,朱老板甩出了他“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几万亿的国有资产,几千万的国有企业职工,几十年的积重难返,他真的可以在三年里面整个翻过来么?可是在那时那刻,却由不得你不信这样一位充满刚毅和自信的总理。笔者父母都在国有企业工作,当时虽然没有下岗之虞,不过眼见周围效益不好倒闭的国企越来越多,也不禁人心惶惶,生出了“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虑。听了朱老板这句话,大家竟然激动得奔走相告:“有救了”。也许那一刻,中国人民都已经醉了。

98年的记者招待会,对于朱来说不过是一个开始。此后的总理记者招待会,都是精彩纷呈,渐渐成为了像春节晚会一样,全国人民每年必看的节目。99年的“棺材”论,2000年对海峡对岸苦口婆心,情真意切的喊话,还有2002年临别时那段放下身段的“清官”论。可以说年年都有点睛之笔。笔者那时就找老先生翻录了全部的录音带,闲暇时带上耳机反复听。说是学习外语,其实醉心的是那大国宰相的气度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