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少林派的流言飞语----慕容雪村 -- 天地无用

共:💬7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少林派的流言飞语----慕容雪村

江湖也是一个“梦工厂”,每几十年就会诞生一批英雄,在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中,用纯粹的技术优势(武功)取得权力、财富和别人的尊敬,然后死、被打倒,或者退隐江湖,成为世间隐约的耳语。“皇图霸业谈笑中,不及人生一场醉”,这句诗除了宣扬人生虚无主义,同时也说明了这种新陈代谢的迅速和残酷。千年来无数英雄倒下,千万个帮派败落,在价值观时刻更新的江湖中,没有哪一种力量可以长久地“威镇”和“一统”,只有少林派是个异数。

   作为千年来江湖第一大党,少林派熬倒了赵家孙家们的朝廷,熬垮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原教旨社会主义,从黑暗的旧社会一直坚挺到光明的新中国,并且将继续坚挺下去,其中的际遇真是令人赞叹。

   (一)

   少林派建派之初就提出了“普渡众生、慈悲为怀”的最高纲领,和丐帮、武当派及波斯明教不同的是,它从来都不重视“小我”,少林派所有文件中,都找不到“振兴少林”、“威镇江湖”等字样,它总是将目光放在整个江湖甚至不会武功的大多数人身上。

   这种主张充满了革命的温情色彩,在以武功霸权主义为主流思想的江湖中显得异乎寻常,就象市场经济中提倡“以人为本”的公司一样可敬。少林派以革命的人道主义为指导思想,长期致力于革命统一阵线的建设,将一干子正邪教派纳入自己旗下,稳稳坐着江湖中第一把金交椅。其间虽然也几经坎坷,比如令狐冲率领三山五岳人马来攻打少林寺,再比如赵敏纠集中外反动势力对少林寺进行的文攻武卫,但最终少林派都能化险为夷,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其自身的因素外,和革命精神感召下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革命的精神不等于革命的行动。提出了最高纲领的少林派,最关键的是怎样一步步实现这个纲领,革命路线问题就是一个政党怎样取信于民的问题。少林派的作法是:狠抓政治思想工作,不断提高成员的道德水准和专业素质--------政治思想工作是第一法宝。

   一般的江湖门派对成员的思想教育只限于普通伦理,比如忠孝节义、不得滥杀无辜之类,缺乏起码的人权意识和法制精神(当然,说到底,“革命”革的就是人权和秩序的命),武当弟子张翠山殴打都大锦案、丐帮非法拘禁郭靖黄蓉案,根据现行法律都可以判处若干年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但与其各派的章程似乎并不冲突。平等、自由、相互尊重等人文精神的缺失,使江湖成了一个道德沦丧的角力场。少林派在这种唯力是举的低层次社会斗争中,坚持革命的人道主义立场和博爱精神,千年如一日地强调“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无疑是最先进的政党,是江湖的先锋队。

   对成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仅有先进的革命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少林派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程序和方法。

   少林派成员入派时,都要庄严宣誓:我弟子某某,尽形寿皈依佛法僧。“尽形寿”云云,就是将身体和生命全部无偿地献给革命事业。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誓言是精神催眠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肯定宣誓者是在犯迷糊。从誓词的内容可以看出,少林派在党员教育中彻底扬弃了个人主义,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提出异议,说革命的政党不应该完全忽略个人的幸福追求,这显然犯了基本的常识错误,须知革命从来都是和个人主义相对立的,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一个重要命题就是“党员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要革命就要放弃自我,不放弃自我那就是反革命。

   在日常的理论学习中,少林派成员除了早请示、晚汇报,还要定期参加民主生活会和业务技能比武,契丹学员乔峰的师父玄苦和尚死于“证道院”,那地方就是少林民主生活会的会场;每年一度的达摩院大校,除了切磋业务技能外,更带有干部选拔的意思。我们记得少林派的托洛茨基-----火工头陀,就是在某年的达摩院大校中脱颖而出,连战连胜,并刺杀了少林派重要领导人苦智禅师。

   少林派还招收一些外围成员,类似于少先队或共青团,这些俗家弟子比正式成员的要求低一些,他们只练武功,不用学习党章。

   少林派实行的是终生的义务教育,活到老学到老,革命理论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遇有重大节日更要大讲特讲。党内的图书馆-------达摩院是开放式的,随便出入,任何文件资料都可以免费借阅,还可以影印复制,比如慕容博就复制了七十二绝技的机密档案,后来还传给外国人鸠摩智。

   (二)

   少林派是个政教合一的组织,方丈既是行政首长也是精神领袖。政教合一最大的特点就是其“道德的金字塔序列”,地位越高,就越具有道德上的优势,最高领导无疑就是道德的化身。历代少林方丈,从达摩、空闻、痛禅、方证一直到电影《少林寺》中在广场自焚的那个,都是有着完美人格的“无瑕疵人”,都让人在道德面前汗下如雨,抬不起头来,这就跟看完A片,为自己的短小精悍而羞愧是一个道理。

   政教合一的组织对所有成员用的都是同一套道德标准,绝不会因为职务、收入的不同而允许各种道德版本互相兼容。这个标准就是领袖的道德标准。比如少林方丈对性生活没兴趣,所以少林派就禁止性交、反对梦遗;再比如主体朝鲜的伟大领袖金正日同志,他自己肯定忠于自己啦,所以就要求别人的道德感也以忠于他为前提;领袖如果是无私的,当然就会号召人民“狠斗私字一闪念”,将暴力革命进行到思想领域。“领袖的觉悟就是人民的觉悟”,这句话正着说反着说都对,但怎么听怎么不是滋味。

   少林方丈一直都广受江湖尊敬,现任据说还兼任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成了道德和世俗权力的集合体。除了第35代核心领导人玄慈曾经和叶二娘闹过绯闻,还生下私生子外,其他的都无愧于人民的爱戴。

   领袖的英明和道德感召力,是少林派历千年而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明教亡于杨逍、全真教亡于赵志敬、日月神教是怎么死的金庸没说,但我想肯定是死在任盈盈手里,任大小姐是一个典型的个人主义者,为了爱情抛弃革命事业也是情理中事。这些帮派都曾经与少林派并驾齐驱,但最终都没有逃过“其勃也忽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败于领导人的昏庸和腐败,可见干部选拔和人才梯队建设实在是一个政党生死存亡的关键。

   电影《少林寺》的结尾,李连杰扮演的觉远披上了木棉袈裟,唐王李世民在一旁嘿嘿微笑。这表示觉远的领导地位得到了人间共主的确认,就象教皇为奥托一世加冕一样具有某种神圣的意味。不同的是人家是宗教给世俗权力加冕,而我们是世俗权力给宗教加冕。

   加冕制、选举制、任命制和世袭制产生的领袖都叫“当然之主”,名正言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除了这些,尤其是用暴力方式取得领导地位的,有一个专属名词,叫作“僭妄之主”。少林派历代领导中,觉远和1949年以后的少林方丈都是加冕制的产物,圆真(成昆)如果政变成功,就是典型的僭妄之主。其他方太怎么来的我不是很清楚,但想来最大的可能就是任命产生,即由上一任方丈来指定接班人。

   为了保证政权顺利交接,和有一个稳定的核心领导班子,少林派历代方丈肯定对此煞费苦心。据说康熙晚年曾为接班人的问题苦恼万分,最终接纳了方苞的建议,以第三代领导人的素质来确定第二代领导人,如此得保江山万年。

   少林方丈是根据哪些标准来确定接班人的,我们不得而知之。但少林政局一千多年的和平稳定,有力的说明了这种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邱吉尔说民主制度是最不坏的一种制度,我们相信他肯定没进过少林寺。民主制度也不是万能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对待嘛,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谁敢保证选举产生的方丈就一定比前任指定的好?谁能保证独立的司法权就一定好过戒律堂的高僧?少林派在这个问题上是十足的经验主义者,坚决反对不切合实际的形式民主。

   当然,不民主就必然专制,所以少林执政党从来都没有对在野党“从谏如流”的雅量,苦慧大师因此奋然一怒,用脚投了反对票,远赴西域,从此开创了西域少林一派。野心家圆真无法通过法定程序登上方丈宝座,就阴谋发动政变,妄图囚禁、刺杀伟大领袖空闻大师,最终天理昭昭,他的阴谋败露,折戟沉沙在少林后山。但不管怎么说,少林的专制并不完全是坏事,千年的和平稳定,每年两位数的江湖威望提高率,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

   千年古刹永不倒,少林派根据江湖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派多年的管理传统,同时不断向外界取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少林特色的管理制度。经历了以韦小宝为首的自由主义风潮,遭遇过雍正朝“火烧少林寺”的反革命暴乱,挫败了分裂、政变和各种各样的困难,现如今的少林派,已成为最有经验、最有实力的江湖核心领导力量,历史证明了少林派一贯的英明和正确,历史还将证明:少林派将永远地英明和正确下去。

  

“斯本江湖,行江湖之道。”信哉斯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