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废除科举的教训 -- 谭伯牛

共:💬36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好文章,有异议

不过对下面一段结论颇有疑问:

[GLOW=255,RED,3]一方面是读书人(当时已有“智识阶级”之称)依然占据各界的要津,一方面却是无力读书者数量越来越大,社会分化——包括城乡分化和阶级分化——日趋剧烈。旧时代的官绅,得风气之先的一部分学堂生,以及大小军阀(可以鲁迅《阿Q正传》中赵家父子、假洋鬼子及城中“革命党”作代表)成为社会的上层阶级,农民及城市贫民成为社会底层,二者之间的阶级流动因缺少类似科举的制度设计而趋于静止,二者之间的矛盾亦日愈扩大。旧时代常见的“官逼民反”造成之动乱是可以克服的,不然不会有清代后期的“同治中兴”;新形势下的“列强瓜分”,因民族国家业已兴起,足以抵抗;但是,过渡期的制度性缺失——阶级流动不能经常、有序——却足以亡国。因此,虽然建立了宪制国家,虽然发生了号称“启蒙”的五四运动,虽然“教育救亡”的喊声不绝于耳,虽然有一段所谓“黄金十年”的上升期,民国仍因无法弥补制度性缺陷而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并终于崩溃。[/GLOW]

旧时代常见的“官逼民反”造成之动乱是可以克服的,不然不会有清代后期的“同治中兴”;-这个以同治中兴作为官逼民反的动乱是可以克服的,论据似乎不足;

新形势下的“列强瓜分”,因民族国家业已兴起,足以抵抗;-这个老袁还是挡不住日本强签21条的威逼,抗日战争之初也几乎亡国;

废科举后造成的过渡期的制度性缺失——阶级流动不能经常、有序对晚清或民国社会矛盾激化和政权崩溃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值得研究。但是未必是主要因素。传统的研究认为中国经济社会秩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已被打破,尤其是传统小农经济自治自足已在工业化大生产和外国进口货物的打击下农村经济濒临破产;随着城市化进程,出现无产阶级,新式教育和外国思潮引入,原来的宗法制度和儒家传统文化构成思想体系也出现了越来越大的裂缝,但是没有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秩序真正在中国立起来,直到1949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