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闲闲书话』让我们的脚步等等我们的灵魂 -- imres

共:💬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0月28日艰难地往前走(三)

  10月28日

  艰难地往前走

  

   从帐篷醒来时,已是早晨7点,帐篷外晨曦刚起,寒意袭人。大多数同伴还在帐篷里酣睡,我拿着相机蹑手蹑脚地离开营地,听到周围此起彼伏的鼾声,感觉真是的很奇妙。似乎回到了童年,我和小伙伴们在村外的稻草垛里玩捉迷藏的游戏,突然睡去,醒时发现身在野外,头上月光如水。

   不在温暖的室内入睡,已经好多年了。人类自从学会了建筑房舍,也是如此。

   面对东方,看着晨曦的红色越来越浓,像似有一支蘸着红颜料的巨大画笔,在宣纸上不断地刷动,泼染。一轮红日一点点从地平线上往上升起,戈壁上变得灿烂起来。突然,那火球艰难地一跃,整个身躯出来啦。此时,我才理解什么叫喷薄而出。我们昨晚宿营的地点叫大墓子母阙。这晨光映照的,竟是谁家的陵阙?我不知道。

  拆帐篷时,我有点依依不舍,我知道这个地方,此生不可能再回来。佛家说,桑下不三宿,我只在这里睡了一个晚上,就生眷恋心。

  由于上午照合影耽搁的时间太长,我们出发时,已经是10点来钟。一部分人选择先坐一段汽车再步行,我和其他七位同伴选择了全程30公里徒步。

  前半程景色单调,大多是戈壁,间或有点雅丹地貌。我以为徒步行走不过如此,谁知道最艰难的一段路在后头。

  中午经过一个杨树簇拥、清渠环绕的绿洲,在渠旁吃了午餐,继续前行。休憩了一阵后,反而觉得步履是那样沉重,如灌了铅一般。走了一个多小时后,隔壁地貌消失了,变成了红柳丛生的盐碱地。红柳生在小沙丘上,沙丘之间的平地上可看到白白的盐碱,偶尔还长着很矮的芦苇。可以想象,并不遥远的岁月前,这里应当是一片沼泽地。临行前查阅了地图,今晚宿营的八龙墩在葫芦河畔。葫芦河流域在唐代也不如今天这般荒凉。岑参曾在此赋诗寄家人:“苜蓿烽边逢立春,葫芦河上泪沾巾。”而今葫芦河已经干涸,苜蓿烽也湮没不可寻。

   因为欣赏周边的风景,我放慢了脚步,在一棵红柳树下歇了一阵脚后,再也看不到同伴了。红柳丛中,也就只能看到十米开外左右的地方。好在有GPS导航,我并不惊慌。大约独自走了一个小时时,对讲机中传来了有人呼叫:“我是张维迎,我现在一个人在走,看不到你们,听到请回话。”原来北大的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在戈壁滩上,租了老乡的一匹马走了一阵,走到我的前面了,他没有带GPS,问他的具体方位,离目的地的距离,他都不知道。我让他歇着等我,另外六位同伴早就走在前面,他只能等着和我回合,才可能凭我的导航系统前行。

   我在对讲机里问张教授,你是不是看到低矮的红柳丛中有三、五棵乔木,上面搭着鸟窝,这些乔木在我的左前方。张教授回答说:我已经经过这些乔木了。据此我估计他在我前方一公里左右。

   一刻钟后,我找到了张维迎,在没有人烟的红柳林中,两人见面,分外亲切,估计他那个经济学家的身份只有出了荒漠,回到城市才有感觉。

  和张教授结伴往前走的一段路,最为艰难。红柳变得稀疏,而取而代之的是密密的骆驼刺。看起来平整的盐碱地表,却因为曾经流水的侵蚀,变得沟沟坎坎。我们只能以时速3公里往前走,北上的包似有千钧重,水又只剩下小半瓶,不敢大口地喝。为了节省体力,我俩选择了尽量少说话,相隔2米慢慢往前挪动。张维迎都46岁了,可步履看起来比我还轻松,他说他少年时在陕北农村长大,徒步行走是那时候练就的童子功。

  两人大约走了2公里,看到一群骆驼,见不到放养的牧人,太阳快落山了,夕阳的余晖照着骆驼们的驼峰,很美,但我也无暇欣赏。只有一个念头:往前走,往前走。走一步离目的地就更近一步。

  大约离目的地还有3公里的时候,看到一条弯曲的小道儿,看来平常有人行走。张教授提议,不要再按着GPS指示的方向直直地往前走,那样虽然距离短,但都是骆驼刺,太难走了,宁可绕点弯路,顺着小道走,只要大方向正确就行了。

  我俩在小道上走了还没几分钟,听到汽笛声,回头看到尘土飞扬中,一辆微型面包车改装的警车驰来,在我们身边停下来。原来是当地县公安局的人,去我们的营地。问我们要不要搭车。我俩一合计,天太晚了,剩下的三公里至少得走一小时,便决定上车。

  就这样,剩下的一小段路,我没有徒步,关键时刻选择了放弃。那天晚上我对张教授感慨说:“有时候绕了弯路,反而更容易达到目的地,教授不亏是经济学家。”

  营地前面500米是残存一线流水的葫芦河,当年玄奘在渡过这条河与陪伴他的弟子石盘陀分手,孤独地往西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两人三更许渡河,遥见玉门关。他们渡河的地方在玉门关上游十里许,“胡人(石盘陀)斩木为桥,布草填沙,驱马而过。”有《西游记》研究者提出石盘陀是孙悟空的原型之一,小说家言,不可能和历史一一对应。孙悟空身上有印度神猴的影子,也有着石盘陀的影子。悟空一路驱魔降怪和石盘陀帮助玄奘过河何其相似。特别应当引起读《三藏法师传》和《西游记》的人注意两件事:石盘陀和悟空都曾在心魔左右下,试图对玄奘做出大逆不道的伤害行为。

  玄奘和石盘陀过河安歇后,“少时胡人乃拔刀而起,徐向法师,未到十步许又回,不知何意,疑有异心,即起诵经,念观音菩萨。胡人见已,还卧遂睡。”石盘陀为什么起这样的心魔呢?大约是他担心前路艰险,去天竺取经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又害怕玄奘连累自己。他后来对玄奘解释说:“弟子将前途险远,又无水草,惟五峰下有水,但一处被觉,即是死人。不如归还,用为安稳。”当石盘陀说,“弟子不能去。家累既大而王法不可许也。”法师让石盘陀自己回家,石盘陀又担心法师被擒拿后,供出他来。玄奘发誓:“纵使切割此身如微尘者,终不相引。”如此,石盘陀才放心玄奘一个人往西走。

  《西游记》中,悟空两次对唐僧心生嗔怨,两人差点决裂。一次是收留悟空不久后,因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将他逐回花果山,此时悟空对取经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倒觉得回到花果山后更自在。是在唐僧遇到危险后,八戒用激将法请悟空出山。第二次则是师徒四人过了女儿国,灭了蝎子精,因为杀死几个强盗,唐僧再次将悟空驱逐,悟空此时已受佛法影响日久,不能心安理得地回花果山当土皇上,看到西天越来越近,自己却半途而废,心有不甘,恳求唐僧容下自己没有得到答应,便去他的观音姐姐那里诉苦。

  悟空的心魔这时候出现了,假的美猴王装成悟空的模样,将唐僧打晕,抢了唐僧的行李,让小猴子变成八戒、沙僧,自个儿去完成取经大业。

  这个假美猴王就是真美猴王,是另一个悟空。悟空对师父生怨怒之情,心魔出现了。心魔是最大的敌人,战胜自己是最难的。悟空取经途中,最难降服的假美猴王,便是另一个自己。善念和恶念在悟空心中翻腾、搏斗,所以真假美猴王之间的战斗,吴承恩明明白白地说是:“二心扰乱大乾坤”,二心者即是善恶二心。在如来和观音的帮助下,悟空终于战胜恶的另一半,打死了假美猴王六耳猕猴。悟空值到此时才算是真正地“悟空”,心中那种名利功业之心消失了。

  今天的玉门关遗址是汉代残留的,在敦煌市以西百公里左右,而玄奘遥见的玉门关是唐玉门关,在汉玉门关东北两百多公里左右,具体的位置至今没有定论。“春风不度玉门关”所指的当然是今日不可寻的唐玉门关。

  在玄奘师徒当年宿营的地方,我们安营扎寨,坐标是:北纬40度50.875分,东经095度47.206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