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好东西要分享】【文摘】回故乡的路: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 oiler2

共:💬1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好东西要分享】【文摘】回故乡的路: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奕豹─

            修正主义分子──珩子

  唐老师是1934年的“狗”尾巴,,前几天刚给他庆过“70”大寿。

  珩子是1977年的“龙”尾巴,自封为“龙女”,与唐老师脚前脚后地也过

了26岁的生日。

  以前壮士临刑有豪言,“二十年后又一条好汉”。据此可推算二十年一代人。

70-26=44。唐老师和珩子是跨过40年的三代人。三代人在家中很普遍,

在办公室也有见闻,但在实验室中这样的“老少和”的机率就比较少见。唐老师6

5岁从军医大学退休时,珩子还在北大数理化的干活,还没进协和本部与“医学”

沾边呢。

  不是冤家不对头,千里有缘来相会,三代人跨着两条代沟,唐老师和小龙女在

我们“所”幸会了。

  唐老师是1956年入伍的“副师级”,珩子是2002年才毕业的大学生,

他俩代表着思维、作风、行为、价值观念、甚至语言词汇的历史变迁或社会进化。

  在唐老师眼里,珩子是娇骄“大小姐”一个。比如说,14元人民币一支进口

的、一次性使用的离心管,在珩子的手中,它们的出路是垃圾桶。而唐老师是把离

心管洗乾净,高压消毒后重新使用。据唐老师多年的经验,这些高鼻子蓝眼睛们认

为只能用一次的东西,到了唐老师这里,就得乖乖地为人民服务三到五次。

  小龙女是一脸的不以为然,“那么时间呢?我们中国人最最不重视的就是时间

。”

  唐老师有唐老师的算法,现在我们还没有大规模运行,洗离心管的时候有的是

。即使将来鸟枪换炮,成“连”成“营”成“团”了,一个月少说也得用200支

离心管,一个离心管多使用一次就是2800元人民币,至少可以为两个“40-

50”提供就业机会,至少可以为山东聊城莘县王奉乡中学十个像李旭娟那样的特

困生提供一年的学费。

  凡事只抽象地谈谈,谁都可能会不以为然,但涉及具体联系实际,就很难无动

于衷了。40-50是指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出生的、如今年在40到50岁左

右、因单位效益不好而下岗、因文化结构的缺陷很难找到工作的、靠救济金生活的

原国营企业职工。在上海,每个家庭乃至每个个人都能直接或间接地感觉“40-

50”们艰辛起伏的生活脉搏。在春节后第一次所务会议上,讨论了今年我们所的

社会计划(Social Program),我把华飞兄在聊城拍的那些照片D

own了下来,制成了PowerPoint,打上了银幕。看到李旭娟家的那张

炕,看到她爷爷的那双手,看到她奶奶身后一车拣来的破烂,看到教室中的那幅“

热爱祖国,勤奋学习”,联系到李旭娟和那些特困生由于欠缺264元一年的学杂

费,就会失去“勤奋学习,热爱祖国”的机会的事实,小龙女和她的年轻同事们都

不说话了。

  当然,唐老师也有与时代脱节、跟不上高新技术发展需要的地方。比如每次出

无菌室,摘下一次性使用的口罩帽子和乳胶手套的时候,珩子看着唐老师那种依依

不舍犹疑不决的神情,就会说,“扔了扔了,别心疼了,我帮你洗离心管。”

  第一次去苏州做猪的临床前试验,去两个车,珩子,小磊子,唐老师上我的车

,从张江带仪器设备出发。出发前,珩子匆匆跑回实验室,把我和副所长办公室中

的沙发靠垫全抱了出来,在唐老师和我的背上各塞一个,然后在她自己的背后和磊

子的背后塞一个,试了试,舒服地透了口气,唐老师在前座笑着批评:“小修正主

义者。”

  我没作声,心里暗暗好笑,这些小家伙知道不知道“修正主义”是个神马意思

  但是“小修正主义者”与唐老师的“斗争”有时还是蛮有意思的。

  我们在张江的“井冈山”,从头到尾“杭帮浪当”(沪语:“全部”)一共才

200多点平方米。去年九月装修时困境,用唐老师的话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换句话说,这么点子地方,纵是有请室内装璜大师大驾光临,也翻不出更多的花头

。但是唐老师和小龙女却在螺蛳壳里顶起牛来了。唐老师是储存室派,坚持要割出

一间储存室,珩子是无菌室派,主张无菌室是生物高科技根本的根本,在螺蛳壳中

的占有面积,得享有第一优先。然而,除去小小的办公室,小小的会议室,挤得不

能再挤的大实验室,剩下的只有12平方米了。

  珩子老是嘀咕,都螺蛳壳了,还要个储存室有个神马用?

  唐老师斩钉截铁,没有储存室,乱七八糟的杂物往哪里放?螺蛳壳虽小,但得

整洁有序。

  斗争后的妥协是:无菌室10平米,储存室2平米。

  9月24日实验室竣工,珩子进了无菌室,一脸的狐疑,拿着把米尺仔细丈量

面积,然后冲着唐老师大叫,说是唐老师侵占了她的领土。

  原来唐老师利用监工之便,利用他和施工队工头小朱的关系,在施工其间优化

了实验室的设计,珩子的无菌室比设计面积是小了点,但超净台、二氧化碳培养箱

、冰箱、倒置显微镜台、试剂架放进去,再坐4个实验员,还是能凑合运转,就是

有点像宇航员在航天飞机中。储存室比设计面积大了一平米。但这一平米大得很关

键,这使得唐老师能放进三口大柜子:一进门,左右个一口双门立柜,迎面一口四

门立柜。这三口立柜的容量之大作用之多令人惊吒但又信服。

  春节前我们昼夜翻班,考虑到唐老师年岁已高,我让总务兼司机鑫鼎在夜10

点送唐老师回家,但珩子坚持唐老师得留下,万一临时需要点什么意料不到的东西

,储存室里的东西,大概只有唐老师才能指哪打哪,要啥有啥。只有在具体工作中

,人们才能有“家中有老是个宝,实验室有老,是宝贝中的宝贝”的真正感受。

  不能说珩子磊子他们没有良心,不顾“实验室之宝”的死活劳累,他们可关心

着我们的“所”宝呢。

  唐老师是部队下来的人,部队的习惯是午休,几十年下来,唐老师也不能免这

部队之俗,用他的话说,午饭后不眯上半个小时,整个下午就是似醒非醒,似睡非

睡,整一个“瘟鸡”的干活。

  开始我让他在我办公室的长沙发睡。我的办公室只有9个平米,除了文件柜写

字桌,就是一张最小号的三人沙发,我在这张沙发上睡过了很多夜晚。但唐老师睡

了一个中午就give up了。因为办公室里有两部电话,一部直线,一部份机

。特别是那部份机,“叫”得很频繁。唐老师是最怕梦中惊醒的,那份罪比“瘟鸡

”更难受。

  于是唐老师转进到他的“四平方”里去了。“四平方”是珩子对储存室的命名

。尽管唐老师一再声称储存室只三平方多点,而且事实也是如此。但四平方很快就

在所里朗朗上口,喊顺了口。比如桁子在黑板上写实验要点时,有时会有这样的t

ime point:22:00,唐老师进四平方,大家肃静。到后来我也顺从

大流,有时会问,唐老师从四平方里出来了吗?

  开始我挺关心在四平方里唐老师怎样睡?是否睡得好?但看到唐老师精神焕发

地走出四平方,我就不多问了。但珩子好奇得不得了,开始她以为唐老师把凳子搬

进去,睡在凳子上。后来她和磊子一数,凳子一个不少。她问磊子,磊子也无解。

她问唐老师,唐老师回答:做你的实验去!

  一天中午,我听到珩子在储存室外笑弯了腰:“哦晓得了!哦晓得了!!(沪

语:我知道了)”。原来珩子在唐老师进四平方关门的一刹那间,快手快脚地在门

锁上做了我到现在还搞不清的手脚,等她肯定唐老师已经睡下时,轻轻推开门一看

,“地雷”的秘密就这样被她探清楚了:

  原来唐老师午睡是真正的睡─脱衣脱裤盖被子睡。他先在地上垫一块能隔寒保

暖的大泡沫塑料,再垫一块我从美国带回的野营用海绵垫,再铺上床单,被子和枕

头是家里带来的。唯一的困难是长度不够,唐老师把一个边柜打开,头和枕头就放

在柜子的最下格里。所以珩子推开门缝偷看时,吓了她一大跳,只见身体不见了头

  写到这里,开小差开到了“39军实战征录”。在那本书中,我领教了当年林

彪刘亚楼他们是怎样评估四野每个师的,比如钟伟的二纵5师在林罗刘眼中是头等

主力师。

  桁子也是我们队伍中的“头等主力师”,头脑清楚,手脚麻利,能攻善战,战

之能胜。特点是在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都能仔细地判断和分析可能的意外,难能可

贵的是在数据不乐观、兵困马乏的关键时刻(往往是午夜),能下决心坚持而不轻

易放弃。好几次,到了晚上十一二点,快速检验结果出来,提示实验可能会失败,

如果此时放弃实验,也不是说不过去。但她都能带着她们那一帮小家伙坚持下去,

坚持到实验的最后一步,坚持到第二天东方红,太阳升。用她的话,输也得输出名

堂,输出经验教训来。说也奇怪,居然有几次,到了天亮时,实验动物又莫名其妙

地起死回生,显示出可以接受的疗效了。

  珩子的缺点这里就不多说了,她申请攻博的美国大学专门派人到北京inte

rview几个在中国的学生,她也名列其中。前天她接到辗转到东京的电话,昨

天匆匆离开一起赴日参加合作课题的夥伴,签票回国面试去了。估计这个“主力师

”很可能成为留学兵团“美军”中的新生有生力量。

  作为“美军”的过来之人,我祝珩子好运,祝她如愿和成功!

(2003年3月1日东京到大阪的新干线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